來源: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李啓光

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卸任CEO,核心員工楊利娟接任。但是,楊利娟上任後的首份半年報並不好看。

8月14日晚間,海底撈(06862.HK)發佈盈利預警。公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的6個月,海底撈預計收入不低於167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不超過17.0%。

同時,海底撈2022年上半年淨虧損預計2.25億至2.97億元,上年同期淨利潤爲9650萬元。

上半年,在“啄木鳥計劃”之下,海底撈所關停門店發生的處置長期資產的一次性損失、減值損失等,約合人民幣2.55億至3.27億元。

不過,海底撈還表示,2022年6月以來,中國大陸地區及其他地區的餐廳經營表現月度環比已經明顯好轉。

二級市場,海底撈一度高達4800億港元的市值,如今已不足千億港元。

盲目擴張下,翻檯率不斷走低

高速擴張下,海底撈斷臂求生,但依舊要吞下苦果。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2016年至2019年,海底撈翻檯率分別爲4.5次/天、5.0次/天、5.0次/天、4.8次/天。即便是2020年,海底撈的翻檯率也有3.5次/天。

然而,2021年上半年,海底撈翻檯率下降到3.0次/天,僅近年顛峯時期的六成。其中,一線城市翻檯率爲3.0次/天、二線城市翻檯率爲3.1次/天、三線及以下城市翻檯率下降最大,從3.6次/天降至2.9次/天。

同時,2021年上半年,海底撈的單店平均日銷售額爲8.48萬元,相比去年同期的8.72萬元有所下滑。

2021年11月,海底撈決定在同年12月31日前逐步關停300家左右客流量相對較低及經營業績不如預期的海底撈門店,其中部分門店將暫時休整、擇機重開,休整週期最長不超過兩年。

海底撈介紹,關停門店是公司2019年制定的快速擴張策略所致。

彼時,海底撈宣佈開展“啄木鳥計劃”,持續關注經營業績不佳門店,重建並強化部分職能部門,恢復大區管理體系,強化內部管理和考覈機制,收縮業務擴張,以此來進一步改善公司經營狀況。

海底撈執行董事、首席戰略官周兆呈表示,此次關停門店並不是按照城市區域的分佈,不同線級城市都可能會有。

“我們會有三個考量維度:一是外部商圈及客流量,是否能支撐門店經營;二是周邊門店的密度是否過高;三是單店的財務數據,是否處於爬坡期,短期內盈利情況是否有改善的可能性。”

上半年預虧超2.25億

在推出“啄木鳥計劃”後,截至2021年底,已有260家海底撈餐廳永久關閉,32家餐廳暫時停業休整。

2021年,海底撈餐廳的總體平均翻檯率爲3.0次/天,同店翻檯率爲3.5次/天,對比2021年上半年的3.0次/天及3.4次/天,基本持平。

海底撈發佈2021年全年業績公告,海底撈實現收入411.1億元,同比2020年增長43.7%;淨利潤虧損41.6億元。

其中,由於2021年閉店計劃處置長期資產的一次性損失、減值損失,以及管理層採取審慎態度計提的減值損失超過36.5億元。

這一數據低於之前海底撈發佈盈利預警公告中最高預估虧損上限的45億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海底撈全球共有門店1443家。

從2021年財報來看,海底撈海外業務已經開始恢復但整體佔比有限。具體來看,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及以下城市、中國大陸以外地區業務收入分別爲77.28億元、149.04億元、142.30億元、27.22億元,同比增長30.3%、32.2%、74.8%、22.3%,佔總收入比重爲19.52%、37.65%、35.95%、6.88%。

2022年3月,海底撈創始人張勇還卸任了CEO一職,由公司核心員工楊利娟接替。楊利娟負責監督集團的管理及戰略發展,並繼續負責“啄木鳥計劃”的落實與推進。

不過,楊利娟上任CEO後的首份半年財報,業績並不好看。

8月14日晚間,海底撈發佈盈利預警。公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的6個月,海底撈預計收入不低於167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不超過17.0%。

海底撈表示,除了疫情影響外,還因“啄木鳥計劃”導致門店數量較上年同期有所減少。

同時,海底撈2022年上半年淨虧損預計2.25億至2.97億元,上年同期淨利潤爲9650萬元。

關於預期虧損的原因,海底撈表示,其中部分原因是因“啄木鳥計劃”所關停門店發生的處置長期資產的一次性損失、減值損失等,約合人民幣2.55億至3.27億元。

擬分拆海外業務赴港上市

隨着新冠疫情的逐漸緩和,海底撈表示,2022年6月以來中國大陸地區及其他地區的餐廳經營表現月度環比已經明顯好轉。

7月11日,海底撈公告稱,董事會宣佈,本公司現正考慮將Super Hi的股份進行實物分派方式的分拆及以介紹上市方式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單獨上市之可能性。Super Hi及其附屬公司主要於大中華區以外地區從事餐飲業務,即從事海外業務。

海底撈表示,董事會認爲,建議分拆符合本公司及其股東的整體利益,可使Super Hi的業務及本集團的其餘業務在其各自的地域範圍內獲得更好的發展,並在一個獨立的上市平臺上產生未來的增值收益。

不過,目前Super Hi尚未向聯交所提出Super Hi股份的上市申請,分拆也尚未實現。

業內認爲,介紹上市不再發行新股,從一定層面來說不涉及募集資金的問題,且中國內地跟海外市場在經營、管理等方面標準存在差異,海底撈爲方便管理,有動力將海外業務儘量本地化。

至於海外業務分拆上市,能否改變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業內人士認爲,海外餐飲業務亦處於恢復期,還要等到全球消費回暖後,纔有望爲海底撈帶來收入亮點。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此次海外子公司分拆上市成功,這將是海底撈創始人張勇繼海底撈、頤海國際後,擁有的第三家上市公司。

海底撈股價今年以來也繼續低迷,自去年2月高點算起,最高跌幅達到83%,一度高達4800億港元的市值,如今已不足千億港元。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