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原則看着很簡單,但是想要真正理解,並且內化到你自己身上,需要你在閱讀中一個個細細品味,在生活中不斷的留意並且不斷地去實踐。

做事原則

,做事是我給自己卡的標準,我會強制讓自己思考和提煉出科學的方法、流程、通用原則等,做事我追求的是可重複可複製的科學式打法,而不是今天有,明天沒有的拍腦袋靈感式的打法。

二、“凡方法,必找原理”,當一個動作收到反饋的時候,我都會做這樣的思考,爲什麼這個方法有效或者無效,我做對了什麼?構成這個結果的因素有哪些?哪一個是最核心?通過反覆地追問,把根本的東西提煉出來,讓打法可複製。

三、“凡事項,必拉清單”,我做事有三個標配動作,第一,在每週的週末爲下個周拉出任務統籌清單,第二,在一天開始的時候,嚴格遵循先梳理後部署的原則,然後再去做事。第三,排列事項安排的時候,絕不用腦子去記,一律放入外腦中處理。

四、“凡安排,必做準備”,對重要的事情絕不打無準備之仗我絕不相信我急性地發揮,能趕得上我的精心準備,多算勝,少算不勝,況無算呼?

五、“凡現象,必看本質”,通過感官獲取到的那些引起我情緒波動的東西,絕對不能讓它停留在情緒上,而是要強行用理性透過情緒部分去分析它,把因果倒推,挖出因果鏈。

六、“凡事後,必做覆盤”,沒有覆盤的做事是無法產生積累效應的,經驗無法沉澱下來,永遠都是低水平的重複。

七、“凡覆盤,必有迭代”,不追求一步登天,但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要比今天好,刻意地去拔高,每天進步一點點,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學習原則

一、“凡練習,必然刻意”,對我來說,沒有做到讓身體生理產生不適的練習統統屬於無效練習。

二、“凡靈感,必做記錄”,靈感的出現,可遇不可求,不記錄,轉瞬即忘,從不相信我的記憶力。

三、“凡輸入,必有輸出”,沒有輸出的輸入,都是耍流氓,抓框架、輸邏輯、記筆記、做輸出,完成學習閉環。

四、“凡輸出,必有連接”,學到的東西,必須解釋五個以上的生活現象。

五、“凡連接,必做遷移”,當前的概念、知識點打法還可以用在哪,還可以用來解釋什麼現象。

爲人處事原則

一、“凡現象,必接受”,接受一切文化現象的存在。無論是讓我爽,還是讓我不爽的,都統統無條件接受它,做到頭腦極度開放,不妄自菲薄,傲慢自負。

二、“凡文化,必多元”,承認和尊重各個背景,各種階層間的人羣差異,瞭解各個階層的人和事,接受他們的生存處境和文化背景,在人上,把別人當人,在人下,把自己當人。

三、“凡動作,必利他”,利他纔是最大的利己,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想要索取,請先思考,我能爲你帶來什麼,我能給你提供什麼價值?要想着怎麼給,而不是怎麼去拿

四、“凡爭執,必立場”,掙脫角色的束縛,換位思考,如果我站在他的立場,我會怎麼去做,我會是什麼感受?

五、“凡交人,必積極”,積極主動地去釋放善意。

協作協同原則

一、“凡做事,必有反饋”,凡事有交代,事事有着落,件件有迴音,這是一名職場人基本的職業修養。

二、“凡問題,必帶方案”,當問題出現需要協商或向上彙報的時候,必然要求自己自帶方案,即使方案有時候不好,但是我給了別人選擇的權利。

三、“凡情緒,必分事實”,區分事實和觀點,利益絕對不等於立場,區分出對方情緒中的觀點和事實部分,而不是被他人的情緒裹挾,產生無謂的感性煩惱。

四、“凡想法,必有數據”,請拿數據說話,世界太大,太多元了,任何人都有盲區,我能把握的只是一少部分人,想要把握更多的人,就必須要通過數據說話,比如一名單身漢就理解不了,真正爲人父母,那是一種怎樣的生活和心理狀態。

五、“凡表達,必說三點”,所有東西刻意練習用三句話說明白,三句話都說不明白,給你30句話也未必能說明白,簡單的東西才能被理解,被理解的東西才能被記住,被記住的東西才能被執行。

六、“凡困惑,必須請教”,遇到問題的時候,先窮盡腦力做完所有自己能做到的基礎研究,如果反覆地跑不通邏輯,則馬上請教,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絕不閉門造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