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廣州日報

粵港澳大灣區智能傳感器產業園。

2020年9月,廣東省、廣州市、廣州開發區三級聯動啓動共建廣東智能傳感器產業園,以廣州開發區爲試點,力爭5年內建成立足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全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智能傳感器產業集聚區。時隔兩年,全省首個粵港澳大灣區智能傳感器產業園(以下簡稱“產業園”)拔地而起。

一個產業園就是一條產業鏈

走進產業園內新落成的產業園運營中心,酷炫的屏幕展示瞭如何應用智能傳感器讓生產鏈更“聰明”。如汽車生產過程中,大到白車身傳送是否到位、小到一顆螺絲是否擰緊,都能被感知出來,由此確保所有環節都精準到位。這一智能傳感器賦能數字經濟的典型應用,讓參觀者身臨其境感受到萬物互聯的魅力。

簡單來說,在這裏將實現一個產業園就是一條產業鏈——產業園集品牌孵化、產業鏈信息平臺、人工智能研發平臺、自動駕駛、智能AI、智能機器人及相關硬件研發“產、學、研、銷”功能於一體,涵蓋智能傳感器創新成果轉化、研發、中試、生產製造等各個環節。

從高處俯瞰,環繞產業園四周的是大片的青綠,人行步道與綠化帶相隔有序。“這個綠化帶鋪的是鵝卵石,下面藏着的是排水管網!我們將‘海綿城市’概念應用在工業園區的設計裏。”廣州高新區集團該項目建設負責人楊宇鴻告訴記者,傳統觀念裏,工業園區往往都是冰冷冷的:一到雨天就溼漉漉的,一到高溫天就處處發燙。這次,他們想要打破這種傳統觀念。豐富的綠植、透水鋪裝設計、藏在低窪處的排水渠……一系列“海綿元素”讓園區富有“彈性”,不僅基本做到雨天路面不積水,而且有效緩解了熱島效應。

爲企業量身定製2倍承重樓板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產業園還根據企業所需高標準打造廠房,爲了承載大量工業設備,首層及二層樓板承重達1噸/平方米,是普通廠房的2倍左右,可輕鬆承載生物醫藥的大型反應罐等設備。

“這個項目的建設,我們走訪了很多企業,瞭解他們對廠房的需求。後來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宇亮提出的建議,加大樓板的承重,我們也照此進行了設計。”項目建設方說。

擁有16臺電梯的“豪華”廠房

產業園還有一個特色之處是“廠房+寫字樓”的複合設計:一樓大堂使用了超高挑空,搭建疏朗開闊的空間,有種星級寫字樓的感覺。從大堂轉進電梯間,一個個直升電梯次級排開,還有專用的運載工業設備的超大貨梯。

原來,產業園在電梯設計上也下足了功夫——整整配備16臺電梯——以此實現整棟樓的高效運轉。一方面,寫字樓的設計滿足了更多人的辦公需求,足夠多的電梯可解決上樓擁擠問題;另一方面,“工業上樓”也漸漸成爲趨勢,大貨梯能滿足企業的生產和製造活動,高樓層照樣可以開工生產。

此外,爲了減少樓層之間的噪音,在混凝土基層上噴了一層3mm厚的隔音塗料,與傳統的隔音塗料(隔音砂漿、隔音棉)相比,材料用量少,有效節省樓層空間、減輕樓板承重,同時也達到了減震降噪的效果。

“我們進行了測試,上一層樓在打鑽,下面樓層噪音降低了17分貝以上,這就很好地解決了工業廠房頻繁安裝和挪動設備帶來的噪音問題,辦公區和生產區的環境也有了很好的分隔。”楊宇鴻說。

2021年9月該產業園揭牌之際,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副院長李紅浪受訪時表示,廣東智能傳感器產業園可以補齊珠三角在智能傳感器產業鏈上重要的一環,未來如能打通整個粵港澳大灣區數字化產業鏈的閉環,其規模將有可能達到千億元級以上。

據介紹,該產業園未來將與知識城納米穀、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總部形成“三園聯動”,瞄準人工智能、5G、區塊鏈等新技術,招引全球高精尖智能傳感技術和項目,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數字要素流通試驗田。

穩中求進 黃埔有“數”

70家以上

黃埔區集聚了金髮科技等傳感器基礎材料企業超10家,傳感器設計製造和封裝測試企業15家以及傳感器應用終端企業70家以上。

20條

黃埔區出臺了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區縣級智能傳感器產業專項政策——“智能傳感器20條”。面向高端設備、關鍵零部件和元器件、關鍵材料等智能傳感器產業鏈的斷點、堵點、痛點。

28億元

產業園總佔地面積約10.7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9.8萬平方米,總投資28億元。2022年5月一期項目建成。

1條

產業園集品牌孵化、產業鏈信息平臺、人工智能研發平臺、自動駕駛、智能AI、智能機器人及相關硬件研發“產、學、研、銷”功能於一體,涵蓋智能傳感器創新成果轉化、研發、中試、生產製造等各個環節。一個產業園就是一條產業鏈。

1噸/平方米

產業園根據企業需要的高標準量身定做廠房,爲了承載大量工業設備,首層及二層樓板承重達1噸/平方米。

16臺

爲解決工業上樓難題,產業園園區配備了16臺電梯,能實現樓棟的高效運轉。

17分貝

爲減少樓層之間的噪音,在混凝土基層上噴了一層3mm厚的隔音塗料,測試結果顯示,上一層樓在打鑽下面樓層噪音降低了17分貝以上。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何瑞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