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府網8月17日消息,8月11日下午,國務院參事室與北京市政府參事室共同組織召開了“京津冀與周邊地區協同實現雙碳目標——構建多能互濟新型安全電力系統”研討會。國務院參事室黨組成員、副主任趙冰,市政府參事室主任李昕以及相關領域專家等20人蔘加會議。

會議由市政府參事室主任李昕主持。她介紹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參事室按照市領導工作部署要求,圍繞關於加快構建首都安全綠色電力區域保障體系取得的一些調研成果;同時,介紹了會同國務院參事室進行“京津冀與周邊地區協同實現雙碳目標——構建多能互濟新型安全電力系統”聯合調研的背景以及有關進展情況,並對與會各位領導、國務院參事、市政府參事、相關領域特邀專家等表示熱烈歡迎與衷心感謝。

國務院參事室黨組成員、副主任趙冰表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協同實現雙碳目標,構建多能互濟新能安全電力系統”,這個選題站位高,組織研究細,建議內容實。希望調研組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2030年實現碳達峯和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系列講話精神,以及國務院《關於印發2030年前碳達峯行動方案通知》中,提出要堅持全國一盤棋,強化頂層設計和各方統籌,堅持先立後破,以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爲底線,各地區結合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京津冀等區域要發揮高質量發展動力源和增長極作用,率先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等系列要求。綜合各專家提出的意見與建議,進一步修改完善。

會上,國務院參事、中國科學院院士朱彤建議進一步調研京津冀區域總體用電需求以及綠電資源與潛力,在此基礎上規劃與構建多能互濟新型電力系統,形成京津冀和周邊省市能源安全網絡框架,以及建立區域綠色能源轉型協調機制。

市政府參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建議,要對京津冀地區低碳發展目標下,未來以電爲中心的能源體系進行預判,儘早確定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未來能源供電區域的電力平衡、電力輸送的初步規劃。

特邀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小曳對北京高質量發展引領周邊地區低碳轉型相應的協調機制、輸電通道、構建區域綠電保障等問題提出了具體的意見和建議。

特邀專家、科技部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主任黃晶(左上),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楊旭東(右上),國網能源研究院能源戰略與規劃所所長魯剛(左下),市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市城市管理委一級巡視員柴文忠(右下),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生態市政院綠色低碳中心主任孫道成等專家,圍繞京津冀地區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整體情況、京津冀地區綠電合作機制、區域協同的產業與能源佈局、北京新能源技術的引領作用等問題展開研討與交流。

市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任希巖代表調研組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協同實現雙碳目標,構建多能互濟新能安全電力系統”調研建議進行了彙報。

國務院參事室參事一司副司長張立平、市政府參事室二級巡視員陳維等領導參加座談交流。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