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吳雁南

8月13日下午,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龍門山鎮後山下雨,引起龍槽溝區域突發山洪,導致羣衆被困,部分在河道上戲水、乘涼的遊客被洪水沖走。截至目前,突發山洪災害造成7人死亡、8人輕傷。悲劇的發生令我們痛心,也再次提醒人們,旅遊出行安全第一,防汛減災責任重大。

大自然有美麗溫良的一面,也有咆哮不安的時刻。在社交媒體上,事發地龍槽溝是當地一個著名的“野生網紅景點”,人來人往、其樂融融的景象吸引不少人前去打卡。但實際上,龍槽溝未經開發,缺少旅遊配套設施,屬於地質災害點位,易發生泥石流、山洪災害。此次山洪奪命悲劇的發生敲響了警鐘,廣大遊客應選擇正規景區,不要盲目從衆,更不要輕易前往未開放開發和高風險區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所謂“仙境”有可能就是“險境”,輕率野遊很可能讓“嚐鮮”變成“嘗險”,切莫大意也大意不得。

當前,一些地方仍處在汛期,特別是山區的氣象條件、地質環境複雜多變,潛藏着危險。此次龍槽溝山洪災害,便是由局地暴雨引發的“齊頭水”,兇猛來勢令身處河道的遊客猝不及防。因此,汛期出行遊玩,大家應儘量避開山區、河道等危險區,密切關注天氣預報和災害預警信息;接到預警或遭遇山洪時,要立即向溝道兩邊高坡方向逃生;一旦被洪水包圍,要設法儘快與消防、公安等救援部門取得聯繫,積極尋求援助。提高防災減災意識,掌握一定的應急避險知識,我們才能儘可能做到出行安心、遊玩開心、家人放心。

應該看到,近年來,前往“野生網紅打卡地”遊玩的現象屢見不鮮。站在公路中間拍照,在橋樑兩側直播,在隧道里扎堆取景,在山溪裏簡易漂流,在野山坡上徒手攀爬……這些經由一些網紅博主傳播並引發一些人效仿的行爲,讓一些不是景區的地方成了網紅景區,讓一些危險叢生的地方再增風險。此類行爲或是圖一時之快,卻拿生命開玩笑,不僅不能提倡,而且必須加強治理。圍繞“野生網紅打卡地”的種種亂象,如何舉一反三、排查整改、查缺補漏、明確責任,是給各地區各部門各平臺提出的全新課題,需要做得細之又細、實之又實。

樂而不忘憂,安而不忘危。旅遊是放鬆身心、愉悅自在的過程,不管是到遊樂場還是風景點,不管是露營還是溯溪,都要時刻繃緊安全這根弦,做周全準備、保平安無虞。更重要的是,旅遊安全與旅遊文明是系統性工作,需要廣大遊客、各個景區、各地政府共同打造、一起呵護,該早防的要防好,該排雷的要徹底,該警示的要前置,織好織密安全防護網。歸根結底,遊客既要有敬畏之心又要增強自救意識,景區既要完善管理制度又要強化救助能力,社交平臺既要注意內容排查也要加強風險警示,主管部門必須做到全過程、全鏈條管理。牢記安全、行有所止,防患未然、攜手共進,惟有堅持安全第一,才能打造有序的旅遊環境,也才能不負一路美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