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16日,美國總統拜登在一個經過精心安排的白宮專門儀式上,簽署了《通脹削減法案》,這意味着此項法案就此正式成爲美國聯邦法律。

強行靠席位優勢通過法案

8月7日,《通脹削減法案》在美國聯邦參議院遞交表決,結果100名參議員戲劇性地投出了一個50:50的僵局。

照規則,常規議程下並無參議院投票權的副總統哈里斯獲得“一票定乾坤”的特權,身爲民主黨人的她毫無懸念地給這個得到民主黨、總統暨聯邦政府大力支持的法案投了贊成票,使之在參院以一票的優勢有驚無險闖關成功。

8月12日,該法案遞交聯邦衆議院表決,結果支持一方以220票對207票的結果通過表決。由於法案原本就體現民主黨、拜登及聯邦政府意願,至此法案生效、落地已毫無懸念。

儘管拜登在簽字儀式上極力想將此次《通脹削減法案》的通過塑造爲“美國人民的勝利”和“特殊利益集團的失敗”,但這不過是又一次,也是拜登上臺至今最明顯的一次“以黨派劃線站隊”的表決結果:衆議院也好,參議院也罷,沒有一名共和黨人投法案的支持票,同樣也沒有一名民主黨人投反對票。表決結果只是最直接、最赤裸裸地反映了當前國會兩黨的席位對比而已。

甚至,總統和民主黨人都未像通常會做的那樣,尋求在表決前至少說服一部分國會共和黨人的諒解,而寧願選擇讓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去遊說一貫在類似議案中和本黨唱反調的西弗吉尼亞州民主黨籍聯邦參議員曼欽。

儘管拜登在簽字儀式上大罵國會共和黨人“代表特殊利益集團”,即被民主黨內“進步派”用於指代石油天然氣利益集團,但事實上曼欽代表的同樣是這個利益集團。作爲此次“大捷”的頭號功臣,舒默和曼欽雙雙出席了簽字儀式,拜登甚至將簽字用筆送給了曼欽。

表面“通脹削減”,實則“穩住支持率”

簽字前,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公佈了一項分析結論,認爲《通脹削減法案》對抑制美國通脹“在短期內幾乎不會產生影響”。

對此一些親共和黨的團體立即隨聲附和,而國會共和黨人則更加直言不諱。參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康奈爾就表示,通脹的根源正是去年民主黨推動通過的創紀錄流動性釋放,這種做法“無異於打劫美國人”,而此番民主黨人強行通過的《通脹削減法案》“只會意味着更高的稅收、更誇張的能源賬單和更激進的國稅局審計”。衆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卡錫則指責法案爲“民主黨習慣性地慷他人之慨”。

民主黨人則彈冠相慶,宛如打贏了一場決戰。拜登、舒默、佩洛西等民主黨政要紛紛表示“這是歷史性的一天”“這是國會有史以來通過的最偉大法案”。最後關頭轉而和黨派站到一起的曼欽則在簽字儀式上對CNN表示,“國會預算辦公室並非每次都正確”“新法案大概能讓市場充滿信心”。

然而,即便總體上親民主黨的美國媒體,對《通脹削減法案》的縮減通脹效果也沒多少信心——這實際上就是一部“掛羊頭賣狗肉”,名爲“通脹削減”,內容卻幾乎與“縮減通脹”無關的法律。

這部法案最重要、最醒目的內容,是美國曆史上最大手筆的氣候投資,即計劃在10年內花費3750億美元減少碳排放,其中包括40億美元用於應對西方國家災難性乾旱。而在公衆格外關心的醫療領域,法案首次賦予聯邦醫療保險某些處方藥的議價權。通過與製藥公司談判處方藥價格,預計在10年內爲聯邦政府節省約2880億美元。

法案要求聯邦政府在10年內募集7400億美元政府收入來實現上述計劃,其中1/3計劃從降低藥價所省費用中挪用。募集資金的主要途徑是加稅,包括對年利潤超過10億美元的大企業徵收15%的最低稅率,及對股票回購的公司徵收1%的稅,同時提高美國國稅局的徵稅能力。法案還計劃向國稅局撥款800億美元用以更新人員和裝備。

上述幾乎擠滿《通脹削減法案》的條款大多與“縮減通脹”關係不大,有些條款如加稅、增加公共開支等,甚至很可能導致通脹變本加厲。名義上是“通脹削減”,實則不過民主黨人一再推出、又一再被共和黨人抵制的“撒錢法案”——最初稱爲“重建美好未來”法案的翻版。

拜登和民主黨之所以不惜強行“黨派站隊”,也要通過這樣一部“掛羊頭賣狗肉”、幾乎沒有“縮減通脹”內容和效果的《通脹削減法案》,真正目的在於中期選舉前穩住民主黨和拜登搖搖欲墜的支持率,並凝聚黨內共識,重塑黨內團結,以免民主黨在中期選舉中一敗塗地。

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然而,用“黨派站隊法”強行通過一部幾乎並不被認可的法案,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通脹削減法案》不能真的“縮減通脹”,這是包括法案提出者本人也心知肚明的,而在此之外,民主黨試圖藉此法案提振中期選舉選情的預期,恐怕也難以實現。多項民調均顯示,如果不出意外,民主黨將失去控制多年的衆院主導權,並極可能同時喪失參院主導權。

在選民普遍對現任總統及其政府行政治理能力感到失望和無信心的背景下,通過中期選舉讓反對黨掌握參衆兩院,從而構成對總統、政府強有力牽制,是美國政治生活的例行“套路”。

如今,拜登創下有史以來中期選舉前現任總統最低支持率,恐怕很難通過“黨派站隊法”扭轉乾坤。恰相反,這種赤裸裸憑藉黨派席位優勢通過“黨派法案”的做法,很容易適得其反,刺激選民更多投票給反對黨候選人。這一次,拜登的算盤又打錯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