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七萬分之一的星巴克“棕圍裙”是怎麼來的?

天津大悅城星巴克門店的咖啡師賈子熠將換下黑色圍裙,穿上一件頗爲罕見的棕色圍裙。

或許你已經對星巴克門店裏咖啡師圍裙的顏色有所瞭解,社交網絡上也不斷有人專門去打卡全是“黑圍裙”咖啡師的門店——但想要找到一件棕色圍裙可不簡單。

賈子熠也爲此努力了3年。在2022年,經過層層比賽,她才從7萬多名夥伴中脫穎而出,獲得這一年僅有的一件棕色圍裙。同時,她也擁有了一個新的頭銜,“星巴克全國咖啡公使”。

在星巴克,最爲常見的是綠圍裙,它代表通過標準培訓,能獨自爲客人制作符合標準的咖啡飲品的星級咖啡師;而近年來愈發多見的黑圍裙對咖啡則更高追求,需通過更多完整培訓和嚴格考覈,對咖啡有自己的理解,並擅長和他人分享咖啡知識。

而棕色裙難得一見。它代表着星巴克的“全國咖啡公使”,意味着咖啡師需要對咖啡理論知識及星巴克品牌文化精通、咖啡製作的嫺熟,並且具有職業熱忱以及與顧客溝通的表現等等。此外,想要獲得這件圍裙,咖啡師則需要參加星巴克內部的“星巴克中國咖啡師大賽”。

星巴克中國咖啡師大賽

這些不同顏色圍裙背後所組成的體系,一方面代表着星巴克品牌文化的對外輸出,另一方面也是它內部員工激勵與形成競爭優勢的方式。

如今,在中國,咖啡行業已經極度“內卷”。

根據餓了麼在2022年8月4日發佈的《中國咖啡新浪潮——2022中國咖啡產業發展報告》2021年中國咖啡行業市場規模達3817億元,同比增長27.2%;預計2025年中國咖啡行業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0億元。

且咖啡市場的精品化趨勢也已經格外明顯。精品咖啡不僅僅對咖啡豆的產地與風味有要求,對於咖啡消費的整體體驗也有所講究。目前星巴克在中國也力推其精品化的星巴克臻選門店,如何提高咖啡師專業素質以適應其臻選門店的擴張也是它所面臨的一個挑戰。

星巴克咖啡師大賽從2009年開始舉辦,大賽的賽制隨着咖啡行業的快速發展不斷升級。例如今年的“咖啡公使賽”中首次出現了 “公使時刻”,事實上,這迎合了中國咖啡市場向精品化發展的趨勢。

“公使時刻”的設置則是考驗咖啡師對與咖啡專業知識、品牌文化的瞭解,以及自身溝通技能。他們需要在固定時間內,用3個關鍵詞來組成一個展演,例如“水”“道德採購”“咖啡豆自然處理法”——在精品咖啡店裏,這也是咖啡師們經常會與顧客聊天的內容。

賈子熠在參加星巴克中國咖啡師大賽。

事實上,隨着中國咖啡行業逐漸成熟,如今咖啡師的人才市場供給差異已經相對平緩。

“過去幾年是相對緊缺的,但現在已經得到了改善。”上海啡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東對界面新聞說,“一方面是部分高職院校把咖啡製作納入專題體系中;另一方隨着咖啡設備自動化、供應鏈逐漸成熟,對咖啡師的要求已經沒有過去那麼高,培訓週期相對再縮短。”

“此外,尤其是像星巴克這樣的連鎖品牌,給市場培養了大量的咖啡專業人才。而在整個中國咖啡體系裏,中高層職位中據我觀察至少有超過一半具有星巴克的工作經歷。”他說。

所以在社交網絡上,也有人稱星巴克的圍裙顏色體系爲“逼人奮進圍裙管理法”——員工等級是要靠自己一步步努力打拼得來的,從而也給自己增添了不少成就感與推動力。

而在消費者端,這樣不同顏色的圍裙也是一種品牌文化輸出。

就好像人們在冬天會期待星巴克的太妃榛果拿鐵和紅色紙杯那樣,不同顏色的圍裙也成爲了星巴克的品牌符號之一。

人們會在店裏看到不同顏色的圍裙,在社交網絡上分享“全黑圍裙店”並吸引消費者打卡。事實上,星巴克官方並沒有這一類型的門店劃分,但“全黑圍裙店”甚至棕圍裙咖啡師所在的門店,則成爲了另一種與消費者互動的形式,人們也樂於體驗穿着不同顏色圍裙的咖啡師提供的咖啡服務有何區別。

事實上,在咖啡行業,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渠道並不僅僅是產品本身。

在高度競爭的消費品市場,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渠道並不僅僅是產品本身。例如消費品公司會在包裝上投入更多精力,因爲在社交網絡時代產品包裝也是一種傳播渠道。

而對於咖啡行業來說,尤其是逐漸精品化的咖啡市場,咖啡、咖啡師和咖啡店都已經形成了一個咖啡品牌差異化的要素——星巴克咖啡師身上不同顏色的圍裙,也是它應對競爭是的一種資源積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