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丽朝 北京报道

8月18日,国家发改委区域开放司司长徐建平表示,未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中欧班列有关单位和地方政府,着力创新中欧班列运行管理和发展模式,充分挖掘沿线国家地区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在条件成熟时,探索开行旅游班列,积极探索运贸一体化,进一步提升中欧班列运输附加值和盈利能力。

当天,国家发改委就《中欧班列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徐建平在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态。

徐建平称,将强化中欧班列设施保障能力,以瓶颈路段和拥堵口岸为重点,积极推动中欧班列国内卡脖子路段升级改造和重点口岸扩能改造,积极拓展与中东欧、中亚、西亚等国家之间的运行新通道。

“我们将着力提升中欧班列开行质量效益,持续优化运输组织,大力拓展回程货源,促进运输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徐建平强调,未来,将加强中欧班列运行风险防控,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中欧班列运行,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在谈到乌克兰危机对中欧班列的影响时,徐建平表示,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中欧班列沿线各国通力合作、共同抵御风险,实现了中欧班列不停摆、强实效、稳增长。今年1~7月,中欧班列开行8990列,运送物资86.9万标箱,连续27个月保持月行千列的水平。

“从月度调度情况看,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中欧班列在经历了三四月份的小幅短暂回落后,从5月份开始,单月运量快速回升,五六月份已恢复到乌克兰危机爆发前的正常水平。特别是7月份,开行量大幅增长,单月开行量首次突破1500列大关,去程、回程和开行总量均创下中欧班列开行以来最高纪录。”徐建平透露。

海关总署监管司副司长夏俊在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22年7月底,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4个国家。2021年,我国与中欧班列通达的24个国家进出口6.8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7%。其中,对24个国家出口4.29万亿元,同比增长21.7%;从24个国家进口2.59万亿元,同比增长16.6%。今年上半年,我国与中欧班列通达的24个国家进出口3.45万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对24个国家出口2.17万亿元,同比增长12%;自24个国家进口1.28万亿元,同比增长0.2%。

“从占比看,我国与24个国家的进出口值占我国同期外贸进出口总值的比例达17.4%,中欧班列的开行对促进我国与相关国家,特别是中欧班列通达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挥了积极的支撑作用。”夏俊表示。

8月18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4.9万列,运输货物443.2万标箱,物流服务网络覆盖亚欧大陆全境,成为沿线国家广泛认同的国际公共物流产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