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上海證券報

◎記者 馬嘉悅

近期,一則傳聞將建泓時代投資推上風口浪尖,更讓私募業一直存在的“櫥窗基金”進入大衆視野。

第三方平臺數據顯示,截至8月初,今年以來業績排名前十的股票策略私募基金收益率均超過90%,其中業績最高者收益率高達2600%。

奇怪的是,上海證券報記者採訪發現,一般投資者看得到此類淨值暴漲的產品,卻很難買得到。原因在於,部分小規模私募希望通過打造“櫥窗基金”,吸引投資者關注,便於募資,並非供投資者購買。

不過,業績亮眼的“櫥窗基金”無疑會提高投資者的收益預期,導致其產生較大的心理落差,甚至買入超出其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多位業內人士建議,隨着行業逐漸走向成熟,私募須更加重視產品業績的一致性,展示真正的投研實力與業績,避免投資者受“櫥窗基金”影響,造成投資決策不當。

吸睛業績:私募業長期存在的現象

一隻股票策略私募產品,今年以來能夠實現多少收益?建泓時代投資給出的答案大超市場預期。

第三方平臺數據顯示,截至8月5日,建泓時代投資旗下多隻私募基金產品今年以來業績漲幅較大,其中“建泓時光二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收益率超過2600%。

對於8個月26倍的收益,部分外界人士猜測該產品使用了場外期權。接近建泓時代投資的人士透露:“該產品未開通場外期權等衍生品交易,淨值暴漲的原因在於把握了短線機會,同時前期出現了大額贖回。”

事實上,類似建泓時光二號的超高業績產品在私募業內並不罕見。

私募排排網最新數據顯示,截至8月初,共計10只產品今年以來收益率超過90%,部分產品更是在短短几年內實現了超10倍的收益。

比如,第三方平臺數據顯示,萬點資本旗下的萬點資本進取2號產品成立於2019年4月,截至今年8月12日,收益率超過2000%,今年以來實現了162%的收益;善流投資旗下的善流金沙六號產品成立於2020年12月,截至今年8月12日,收益率已超過1700%。

“超高業績往往是通過相對激進的操作實現的,在工具豐富、操作靈活的私募業一直存在。比如,基金經理在產品運作中加入場外期權,槓桿加到10至20倍,那麼一年只要實現50%的收益,產品組合的最終收益就相當可觀。另外,押注單票、高換手往往也能在短期內獲得較高收益。”滬上一位私募人士坦言。

“櫥窗基金”:小私募常走的募資“捷徑”

值得注意的是,多隻超高業績的私募基金規模極小,淨值暴漲只是少數人的“狂歡”。

中基協信息顯示,截至2019年4月底,萬點資本進取2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存續規模不足500萬元。截至2020年12月24日,善流金沙六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存續規模也低於500萬元。

也就是說,如果合格投資者以最低投資額申購該產品,那麼此類產品的投資人最多僅5人。部分業內人士也透露,此類超高業績產品的資金來源大多爲私募自營資金,或極少數直銷客戶,一般投資人看得到但買不到。

“很多淨值超高的產品其實是私募的‘櫥窗基金’。私募發行此類產品的目的並非爲更多投資人創造絕對收益,而是吸引投資者注意,便於後期募資。因此,管理人會將‘櫥窗基金’的淨值曲線打造得非常完美,同時憑藉短期超高業績佔據各大平臺榜單,以增加公司曝光度。”私募排排網財富管理合夥人汪普秀坦言。

今年以來排名前十的業績超高產品中,7只產品來自管理規模低於10億元的私募。另外,此類私募除了“櫥窗基金”以外,旗下其他產品業績表現平平。比如,今年以來中珏私募旗下中珏中鉅增利一號獲得超130%的正收益,但同一位基金經理管理的部分同策略產品卻處於虧損狀態。

據記者瞭解,在渠道爲王的私募發行市場,由於交易量小、知名度低,小私募尋找渠道代銷的難度極大。如果旗下產品能夠進入第三方平臺定期業績排行榜前十,確實會贏得更多投資者的關注。

長久之計:莫因“捷徑”走彎路

如此看來,小私募的“捷徑”似乎能夠有效解決募資難題。但在“捷徑”之後,私募可能會面臨更難的一條路,甚至是生存危機。

“淨值曲線非常完美的‘櫥窗基金’,在短期業績亮眼時可以吸引更多客戶。但此類客戶往往抱着淨值‘大漲小回’的預期入場,一旦業績不達預期,甚至回撤超出其可承受範圍,將會對投資者造成巨大傷害,私募也將因此失去渠道及老客戶的信任,後面的路會更不好走。”滬上一位私募研究員坦言。

記者採訪獲悉,滬上一位私募基金經理在創業初期因公司規模小、募資難,選擇加入期權等衍生品工具,旗下“櫥窗基金”實現了一年6倍的超高收益,吸引了多個直銷客戶。但在2019年12月,由於一次錯誤判斷,高位進場的客戶損失嚴重。隨後兩年,該私募處境極爲艱難。

希瓦資產基金經理洪某亦是如此。資料顯示,洪某管理的希瓦風行精選一年多時間快速翻倍,並且在高位募集了部分資金。截至8月5日,該產品淨值已跌至0.78元,部分投資者遭受了60%的回撤。

格上財富金樟投資研究員謝詩琦認爲,業績一致性應該作爲衡量私募管理人道德水準的重要因素。正常情況下,同基金經理、同策略產品旗下業績不一致,可能是由於在產品合同設置上投資範圍、槓桿、集中度不同,或者產品發行時間及所處市場環境不同導致。但隨着產品正常運作,基金經理應保持複製化操作,確保投資者買到與自己風險偏好匹配的產品。“打造‘櫥窗基金’這種捷徑讓投資者承受了更多風險,最終可能失去投資者的信任,還是少走爲好。”

一位老牌私募人士也表示,隨着資產管理行業發展,私募應當坦誠地向投資者展示真實、全面的業績和投研水平,引導投資者選擇與自身風險偏好匹配的產品,才能獲得渠道和投資者的長期信任。“捷徑或許一時好走,卻不能一直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