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田忠方

针对部分上市公司的年报准则理解和执行不到位问题,证监会准备从五方面进行优化。

8月19日,证监会发布了《2021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表示在多部门联合共抽样审阅了682家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中,发现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信息披露规则整体质量较好,但部分上市公司仍存在对准则理解和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证监会表示,审阅中发现的问题主要包括六方面:一是收入确认和计量不恰当、二是金融工具分类与后续计量不准确、三是或有对价确认和计量不合理、四是债务重组损益确认时点不恰当、五是商誉减值测试不恰当、六是集团财务公司存款列报不正确等。

证监会表示,截至2022年4月30日, A股市场共有475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年度财务报告,其中主板3136家、创业板1132家、科创板396家、北交所89家,实现盈利的4028家、发生亏损的725家。

“按期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中,249家公司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其中否定意见1家、无法表示意见43家、保留意见98家、带解释性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107家。”证监会指出。

部分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测试不规范

具体而言,在收入方面,证监会指出,主要存在未恰当识别暂定价格销售安排是否属于可变对价、未恰当区分重大融资成分与预期信用损失、未恰当核算物业出租方收取租户的水电费等问题。

“金融工具方面,主要有未确认少数股权远期收购义务、未恰当计提预期信用损失、未确认处于信用减值第三阶段金融资产的利息收入、未恰当核算融资费用等问题。”证监会进一步指出。

证监会表示,长期股权投资与企业合并方面,主要有未正确抵销权益法下顺流交易产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未恰当确认和计量或有对价、未恰当确认股东为上市公司承担的或有负债、未恰当核算资产收购交易、未恰当核算处置原子公司部分股权后的剩余股权、未恰当核算应收原子公司款项等问题。

“债务重整方面,存在未恰当确认债务重组收益,未恰当确认或有还款、担保义务等问题。”证监会称。

商誉减值方面,证监会指出,部分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测试不规范,主要在三方面:一是未恰当判断已分摊商誉的资产组是否发生实质性变化,二是未基于资产负债表日已存在的情况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三是按照拟出售的被收购公司股权转让价格确定商誉相关资产组可收回金额、与商誉相关资产组账面价值计算口径不一致。

在确认和计量问题上,证监会称,部分年报存在对搬迁补偿的会计处理不一致、未恰当确认受让的租金收益权、未恰当计提原材料跌价准备、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会计处理不恰当、未恰当计提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未恰当列报应收款项融资等问题。

“非经常性损益方面,存在未正确认定和披露与碳排放额度相关的非经常性损益、未正确认定与终止经营相关的非经常性损益、未正确认定与长期资产处置相关的非经常性损益等问题。”证监会表示。

尽早发现并防范相关风险

证监会强调,针对上述年报审阅中发现的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与财务信息披露规则问题,将从五方面进一步做好工作:

一是发布年报会计监管报告,提示市场主体在执行会计准则、财务信息披露规则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引导并督促市场主体提高财务信息披露质量。

二是继续做好年报审阅中发现上市公司问题线索的跟进处理工作,尽早发现并防范相关风险。

三是进一步收集整理系统内各单位一线监管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召开年度财务信息披露监管协调会,加强沟通交流,统一监管认识。

四是对于上市公司在执行中存在争议的会计核算与财务信息披露问题,适时以发布监管规则适用指引等形式,明确监管标准,同时继续以案例解析的形式,指导市场实践。

五是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持续关注收入、金融工具、租赁准则的实际执行情况,深入研究新业态、新模式、新交易下面临的会计处理问题,积极做好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配套服务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