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節剛過,時任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做了一場反響極大的講話,在那篇講話裏他細數山東發展的差距,被外界評價爲“山東終於承認自己落後了”。講話裏提到,“前些年有個說法叫’廣東的橋、山東的路’,但現在我省高速公路通車裏程落到了全國第8位,高速公路雙向六車道的不足20%。”我還清楚記得當時有無數山東讀者留言,專門吐槽家鄉高速公路奇葩的限速規定。

時過境遷,現在已經很難查清當時出席那場大會的都有誰了,但想來作爲時任山東高速集團一把手的孫亮大約不會缺席。他坐在臺下聽到、或者會後看到書記的講話,會作何感想呢?巧的是,孫亮在那一年正好年滿六十,省委書記講話五個月後,他卸下山東高速集團所有職務,退居二線。

8月16日,孫亮落馬的消息傳來後,此君的形象立刻湧現在我腦海中。那些年山東省管國企一把手中裏最注重個人形象的有兩個人,一個是原魯商集團的季緗綺,另一個就是孫亮。兩個人都喜歡梳油頭、講究衣着,在崇尚中庸低調的山東官場中很是亮眼。仔細分析一下,兩個人的人生軌跡也多有相似。他們在任期間,分別是其所在企業發展最爲快速的時候,但那些看似烈火烹油的“成績”卻又都經不起時間的審視。

孫亮落馬後各路媒體已經把他在山東高速集團期間的“手筆”梳理得清清楚楚。簡單地說,就是他把一家以經營高速公路爲主業的省屬國企,玩成了金融投資公司。近年來我們坐觀了許多金融系統大案,對這些人的手法多少都有些瞭解,比如什麼“分散股權、層層控股、隱名控股”等。孫亮時代山東高速集團的玩法與金融圈的通常套路大同小異,先是搭建資本交易平臺,然後控股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有了這兩個融資渠道,就可以拿更多的錢到資本市場買買買。而個人的手,則可以在其中渾水摸魚。

根據已經曝光的資料,孫亮時代的高速集團曾斥230億元巨資,入股恒大成爲其第二大股東,而恒大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媒體還披露,孫亮在任時通過“買殼”的方式,在香港搭建了融資公司“山東高速金融集團”,這一公司則與太平控股有過密切的業務往來。而後者當時的一把手正是年初落馬的中國人壽董事長王濱。王濱的腐敗手法就包括用“隱名控股”等等方式,將太平保險的投資收益轉移到其個人名下公司中。作爲王濱的業務夥伴,孫亮主持山東高速期間又玩了哪些花樣,相信不久也就清楚了。

資本運作作爲一種工具它本身無所謂好壞,全在運用它的人如何去使用。據說當年孫亮搞資本運作的初心,是因爲高速公路從建設投資到實現收益的週期太長、成本上升太快,靠修路收費來建設更多高速公路,跟不上交通發展的需要,所以要通過資本收益來給山東的高速公路事業輸血。但結果是“山東高速”的規模上去了,但山東的高速卻沒有發展起來,以至於省委書記都看不下去了。

捨本逐末之下,山東高速集團其實也險些栽了跟頭。從表面看孫亮的做法給當年的高速集團帶來巨大的資金流量,但隨着資本狂飆突進的泡沫破滅後,山高金融一系列投資先後爆雷,幸虧後來做了一些補救才緩過氣來。

季緗綺、孫亮的故事或許可以代表過去那些年部分企業的發展路徑:大開大合跑馬圈地,且又規則不清晰,監管不健全,紅紅火火了幾年後,最終剩下一地雞毛讓後人替他們收拾。這種方式顯然不能持續下去了。就在這兩年,山東省國資委要求省屬國企,三年內對非主業行業進行清理,並要求對開展金融投資等高風險業務的進行嚴格管控。

回顧2018年劉家義書記那次講話令人非常感慨,當時我們曾說山東作爲經濟大省,其轉型難以在朝夕之間完成。但四年後的今天,有一些跡象已經令人驚喜,今年上半年山東經濟增量已經超越廣東、江蘇,躍居第一。體量如此巨大的經濟體,每一個數字的變化都是無數細節堆砌而成的,其背後是山東四年來頂住壓力堅持做正確的事。而當下山東的轉型還不能說已經成功,清理整頓仍需繼續,負重前行還需努力,人民的期望不容辜負。

(文/於永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