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宋可嘉    每經編輯 張海妮    

郴電國際(SH600969,股價9.09元,市值33.64億元)子公司非法佔地建污水處理廠被罰,冠豪高新(SH600433,股價3.72元,市值68.62億元)登環境風險榜……2022年8月第二週哪些上市公司的環境保護與信披責任亮起了紅燈?且看A股綠色週報第87期。

每日經濟新聞聯合環保領域知名NGO公衆環境研究中心(IPE),自2020年9月起,基於31個省市區、337個地級市政府發佈的環境質量、環境排放和污染源監管記錄等權威數據來源,每週收集剖析中國數千家上市公司及其旗下數萬家公司(包括分公司、參股公司和控股公司)的環境信息數據,發佈“A股綠色週報”,旨在藉助環境數據庫及專業解析、傳播能力,讓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經營活動中的環境信息更加陽光透明。

根據2022年8月第二週收集到的數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共有51家上市公司在近期暴露了環境風險。其中,21家屬於國資控制企業,12家爲千億市值企業。

一週綠鑑:特種紙龍頭冠豪高新新登環境風險榜

在企業管理能力、財務狀況、行業競爭等因素之外,環境風險日漸成爲上市公司重要的經營風險之一。環境風險關乎企業發展,也關乎企業形象。

環境風險榜涉及上市公司分佈情況(8月第二週)

總體來看,在2022年8月第二週,生態環境領域違法違規等負面信息共關聯到51家上市公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51家上市公司背後有多達708.94萬戶的股東,投資標的登上環境風險榜,將可能使他們面臨投資風險。

本期,特種紙龍頭冠豪高新就因旗下的珠海紅塔仁恆包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紅塔仁恆)暴露環境風險而新登榜。

紅塔仁恆在今年7月4日被珠海市生態環境局作出了責改決定,這一決定來源於紅塔仁恆未依法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擅自開工建設。

文號爲“珠環責改字〔2022〕2013號”責令改正違法行爲決定書顯示,珠海市生態環境局分別於2022年5月24日、2022年5月30日、2022年5月31日對該公司進行了調查,發現紅塔仁恆擴建15萬噸/年高檔包裝紙板建設項目經批准後,該項目的產能由15萬噸/年提高至21.4萬噸/年,產能增加42.7%,屬於重大變更,應當重新報批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紅塔仁恆未依法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擅自開工建設。由此,紅塔仁恆被責令立即停止建設,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紅塔仁恆成立於1991年,是一家生產和銷售自產的高檔包裝紙板的企業。據紅塔仁恆官網介紹,公司立足國內外菸草、食品、醫藥與化妝品等高端包裝市場。產品覆蓋菸草包裝,食品包裝及高檔社會產品包裝三大領域。

2021年,冠豪高新通過完成換股吸收合併佛山華新包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粵華包)獲得了粵華包持有的紅塔仁恆股權,冠豪高新2021年年報顯示,紅塔仁恆被列爲其主要控股參股公司,2021年淨利潤達1.9億元。

環境信披觀察:2家公司應履行環境信息依法披露要求

隨着綠色環保理念愈發受到重視,更加嚴格的強制性環境信息披露要求加速落地——2021年,生態環境部印發了《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並印發《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等配套文件。而自今年2月8日起,《管理辦法》正式施行,其中明確規定,企業應當依法、及時、真實、準確、完整地披露環境信息,披露的環境信息應當簡明清晰、通俗易懂,不得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

此外,根據《管理辦法》和《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格式準則》,對於生態環境行政許可變更、行政處罰、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等市場關注度高、時效性強的信息,要求企業以臨時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報告形式及時披露。企業應當按照準則編制年度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報告和臨時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報告,並上傳至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系統。

目前,多地已經公開2022年度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名單,下一步,將加快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系統建設。A股綠色報告項目關注到,本期收錄的生態環境監管記錄,涉及被納入“2022年度環境信息依法披露企業名單”的公司。

其中,上市公司*ST博天(SH603603,股價6.53元,市值27.28億元)合併報表範圍內的赤峯博華水務投資有限公司被納入“2022年度環境信息依法披露企業名單”。

而“A股綠色報告”項目關注到,因“該公司2021年10月5日,13日-15日,23日-31日污水在線自動監控設施總氮日均值數據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表1中基本控制項目最高允許排放濃度限值總氮15mg/L的要求,累計超標天數爲13天,最大超標倍數2.63倍。2021年10月18日,21日-22日污水在線自動監控設施化學需氧量日均值數據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表1中基本控制項目最高允許排放濃度限值化學需氧量50mg/L的要求,累計超標天數爲3天,最大超標倍數2.24倍。2021年11月1日-3日、7日、30日化學需氧量日均值在線監控數據超標,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表1中基本控制項目最高允許排放濃度限值化學需氧量50mg/L的要求,累計超標5日,最大超標倍數爲0.25倍”被赤峯市生態環境局罰款:人民幣貳拾肆萬柒仟伍佰元整。處罰文號爲:赤環罰20227號。

被納入“2022年度環境信息依法披露企業名單”的還有上市公司怡球資源(SH601388,股價4.46元,市值98.19億元)。2022年8月2日,怡球資源因“非道路移動機械尾氣超標排放”被蘇州市生態環境局罰款:人民幣伍仟元整。處罰文號爲:蘇環行罰字〔2022〕85第59號。

對於上述處罰的披露情況、披露管理機制等問題,“A股綠色報告”項目記者也於8月18日下午向上述2家上市公司發送了採訪郵件。但截至發稿,博天環境、怡球資源均未回覆採訪問題。

環保處罰:蘑菇現代產業園廠界臭氣超標 衆興菌業聯營企業收環保罰單

2022年8月第二週,數據庫收集到54家關聯企業收到與生態環境相關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責令改正違法行爲決定書等,涉及51家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企業因生態環境領域違規違法被罰金額10萬元以上

本期值得關注的是上市公司郴電國際子公司湖南郴電格瑞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瑞環保)受到的一筆處罰。

文號爲“郴資規罰土字20227號”處罰顯示,被處罰人湖南郴電格瑞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郴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原國土資源局)批准,2017年擅自佔用北湖區的57157.6平方米國有存量土地建設郴州市第二污水處理廠。其行爲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二條第三款之規定,屬於非法佔地違法行爲。經北湖區自然資源局確權認定非法佔用北湖區57157.6平方米土地均爲國有存量土地。

該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責令湖南郴電格瑞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退還非法佔用的57157.6平方米土地並作出如下處罰決定:1.沒收在非法佔用土地上新建的4120.52平方米建(構)築物。2.按每平方米5元的標準處以罰款285883元。

記者注意到,2017年郴電國際曾在公告中披露,格瑞環保投資的郴州市第二污水處理廠,已投產運營。公告顯示,郴州市第二污水處理廠位於北湖區北湖街道同心橋村,佔地面積87畝,一期處理規模4萬噸/日,遠期處理規模8萬噸/日,一期工程總投資約1.53億元。此外,2018年底,郴電國際還公告,格瑞環保與郴州市城市管理和行政執法局簽訂了《郴州市第二、第四污水處理廠PPP項目特許經營協議》,特許經營期限爲三十年。

不過,去年8月,郴電國際又披露稱,格瑞環保收到郴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的通知,因公共利益需要,擬提前終止《郴州市第二、第四污水處理廠PPP項目特許經營協議》,其資產轉讓由郴州市政府收購,並稱郴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將向格瑞環保支付補償款合計人民幣伍億元,具體金額以雙方簽訂的協議爲準,公司預計實現收益約7000萬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這則處罰對郴電國際子公司格瑞環保及相關方進行了採訪,詳情請關注後續報道。

在上述公司之外,近年隨着ESG(環境、社會責任及管治)投資理念逐步升溫,投資者越來越注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上市公司財務投資和戰略投資的環境責任也應受到重視,因此直接或間接參股企業環境數據被納入A股綠色報告項目數據庫。

本期上市公司衆興菌業(SZ002772,股價7.31元,市值29.78億元)就因聯營企業四川豐藏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受到環境處罰而登上環境風險榜。具體而言,2022年3月17日9時35分至11時30分,四川豐藏現代農業有限公司蘑菇現代產業園內肥料加工車間正在進行拌料作業,生產作業過程有廢氣產生,經檢測,該公司蘑菇現代產業園廠界無組織排放廢氣臭氣濃度最高值爲177(無量綱),超過《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表1中二級新擴建標準限值7.85倍。由此,四川豐藏現代農業有限公司被罰款40.6萬元,處罰文號爲德環罰〔2022〕15號。

衆興菌業剛發佈的2022年半年報則顯示,四川豐藏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爲公司重要聯營企業,其主要業務爲食用菌種植、銷售,今年上半年,淨利潤虧損459.18萬元。

需要說明的是,環境信息數據的公開均有賴於環境監管信息公開水平的不斷提升。從2008年《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到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五章專章確立“信息公開與公衆參與”,信息公開從制度建設上得到保障。

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享有獲取環境信息、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的權利。各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依法公開環境信息、完善公衆參與程序,爲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提供便利。公衆環境研究中心(IPE)及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編寫的《2018-2019年度120城市污染源監管信息公開指數(PITI)報告》也指出,環境信息以“公開爲常態、不公開爲例外”逐漸成爲政府和社會公衆公認的原則。

如對本項目環境數據存在疑問,或需就榜單涉及環境問題進行溝通反饋,請聯繫蔚藍地圖。

(實習生張鈺惠、雷晴嵐、胡濟釗對本文亦有貢獻,本期部分製圖工具爲鏑數圖表)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