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記者 許潔 見習記者 靳衛星

北京時間8月18日晚間,大健雲倉正式以“GCT”爲股票代碼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成爲“大件商品B2B出海第一股”。截至北京時間8月19日早間美股收盤,大健雲倉股價報於15.69美元/股,較發行價上漲28.08%,市值約爲6.24億美元。

營收逐年上漲

大健雲倉創立於2006年,總部位於中國香港,主要從事大件商品出口的B2B交易,專門爲亞洲供應商和海外零售商改善渠道連接問題,覆蓋傢俱、大家電、室內健身器材、戶外運動器材、庭院花園器材等。同時,大健雲倉自主研發倉儲管理和物流配送系統,解決跨境商品交付難的問題,覆蓋美國48個州90%以上的客戶。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間,大健雲倉活躍第三方供應商數量的複合增長率高達132%,活躍零售商數量的複合增長率高達184.4%。2019年-2021年,公司營收分別爲1.22億美元、2.75億美元和4.14億美元,淨利潤分別是290萬美元、3750萬美元和2930萬美元。2022年一季度即使受到美國消費疲軟的影響,其營收仍同比增長19.0%,達到1.12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2021年的營收增長50%,淨利潤卻下降22%,增收不增利。

東高科技高級投資顧問秦亮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們觀察後發現,主要是倉庫租金費用上漲,以及疫情影響導致2021年的海運成本大幅飆升。隨着全球物流運轉逐步正常化,公司成本有望下降,有利於業績增長。”

夾在獨立站和大型電商平臺之間

具體看,大健雲倉的業務收入有三個來源:GigaCloud 1P、GigaCloud 3P以及非平臺電子商務。

其中,“GigaCloud 1P”即直營,通過電商平臺出售自主選品,2019年-2021年,這部分收入分比爲4214萬美元、1.22億美元、1.88億美元,佔營收比例分別爲34.4%、44.4%、45.4%。“GigaCloud 3P”即B2B,通過電商平臺撮合國內製造商與國外經銷商產生收入,2019年-2021年,這部分收入分比爲1515萬美元、6013萬美元、9833萬美元,佔營收比例分別爲12.4%、21.8%、23.7%,“1P”與“3P”佔比逐年提高。

平臺外電子商務,即通過亞馬遜ebay沃爾瑪等第三方平臺產生的收入,近三年營收分別爲6500萬美元、9325萬美元、1.28億美元,佔營收比例分別爲53.2%、33.8%、30.8%,呈逐年下降趨勢。

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1P商家又名供應商。大健雲倉是從供貨商手中直接買入產品再賣出去,賺的是中間差價。可以類比京東自營,平臺決定營銷方式與銷售價格,商品歸屬權轉移給大健雲倉。3P商家又名賣家。在這個模式中,大健雲倉只是搭建平臺,撮合交易,事成後拿交易佣金。這種方式可以類比成淘寶,做的是貨架式的平臺生意。也就是說,大健雲倉完全不涉及產品的設計、生產環節,只做中間商賺差價。”

“從行業發展趨勢來看,獨立站成了2022年跨境電商的風向標。2022年1月份,Shopify自營網站數量達到388萬個。SHEIN、Anker等獨立站發展壯大,品牌出海的獨立站模式成了跨境行業的新趨勢。越來越多的跨境商家選擇開自己的獨立站,直接面向境外的消費者,逐步脫離第三方平臺。”秦亮表示。

“而海外消費者的行爲更適合獨立站的建立,同樣買鞋,國內消費者很可能是去淘寶京東,而國外消費者很可能通過品牌官網購買。”秦亮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億邦智庫發佈的《2021跨境電商金融服務報告》顯示,2021年,28.5%跨境賣家建設了獨立站,8.6%跨境賣家表示銷售額最大的渠道是獨立站。大健雲倉正好是夾在獨立站和大型電商平臺之間,未來如何選擇還需要持續觀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