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跡 ·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撰稿:賽艇隊長

策劃:賽艇隊長

責編:馬戲團長

全文約3000字 閱讀約10分鐘

前段時間聊到俄羅斯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巡洋艦變成潛水艇以後,關於它的下一步打算一直衆說紛紜。烏克蘭方面稱要把這艘潛水艇改造成水下的衛國戰爭紀念館,而俄羅斯方面稱要打撈出來。

兩邊都說對方這麼做不合國際規矩,其實他們怎麼說都有道理,因爲沉船到底該給誰本來就是筆糊塗賬。

◇ 正在戰略下潛的莫斯科號巡洋艦

一般來說在判定沉船該歸誰的時候,首先要遵循的是“屬人原則”,在能辨明沉沒時的物主時,沉船物主所有;如果沉沒時被視爲無主,那就適用“先佔”制度,即“誰撈到就歸誰”,正是因爲這個國際慣例,數以千計的海洋探險公司加入了沉船爭奪戰。

比如說2003年,美國佛羅里達半島發現了一艘沉船,美國一家打撈公司確認位置後,立刻向當地法院請求處置權。

佛羅里達地方法院認爲公司對這艘沉船具有處置權,就是說可以是你們公司的財產,發現什麼好東西你們自己留着就行,除非把耶穌撈出來再上交國家。但西班牙那邊立刻就來人提出申訴,理由是我們已經調查出來了,這艘船叫“聖瑪麗亞·自由號”是一艘西班牙船,1902年美國和西班牙就簽訂過合約,西班牙擁有對美國海域西班牙沉船的所有權,因此這艘船屬於西班牙。

眼看西班牙的官司就要打贏了,法國也加入爭奪戰,要求擁有部分處置權。原來,“聖瑪麗亞·自由號”是西班牙向法國西印度公司租借的船,船員基本都是法國人,所以這實際上是法國的船,它也可以被看作是法國的財產。

這麼一來事情就比較複雜了,法國和西班牙誰都有證據,但誰的證據都不那麼充分,所以最後只能兩個國家共同管理和保護,美國人忙活了一圈啥也沒撈到。

除了“屬人原則”,一些沉船在判定歸屬時還會遵循“屬地原則”,沉船出現在哪國的領海,就是哪個國家的財產。

◇ 聖何塞號沉船發現的貨物

前些年人們在哥倫比亞領海發現了一艘西班牙沉船“聖何塞”號,這艘船服役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期間,1708年它和姊妹艦“聖華金”號一起,把殖民地的金銀珠寶運回國內,半路上遭到了英國軍艦的攔截,一番交戰過後,聖何塞號爆炸沉沒,而聖華金僥倖突出重圍。

因爲兩艘軍艦時按照一個規格建造出來的,平時也是一起行動,所以人們通過聖華金帶回來的寶貝,估算聖何塞上面至少有170億美元的財富。因此自打它沉沒以後,“聖何塞”號在尋寶界一直是“殿堂級的存在”,近幾十年來無數職業尋寶者在尋找它的下落,中南美洲民間有不少關於它的傳說。

終於在2015年它在哥倫比亞領海被找到,立刻就引發了全球轟動,總統當即說這艘船歸哥倫比亞所有,未來還要蓋一個水下博物館。

不過這條消息一出,好幾個國家就都過來攪和,西班牙說這艘船沉沒的時候歸我所有,所以現在船沉了也時我們的財產。玻利維亞的一個山地民族還表示,當年西班牙強迫族人挖掘貴金屬礦藏,他們才應該是這批財寶的主人。

◇ 何塞號沉船發現的大炮

不過這些理由都沒有說服哥倫比亞,也無論是西班牙法庭還是哥倫比亞法庭都按照屬地原則,判這艘船歸哥倫比亞所有。這麼做可以說是給未來的法庭判決提供了一個案例,南美附近海域當年因爲風暴或者是戰爭,沉了不少運寶船,要是它們都能被發現的話,那這些國家可就是大發橫財了。

甭管是屬人原則還是屬地原則,這些原則並不等於公約,各個國家對於沉船的處理都有本國各自的法律。比如英國的法律說只要當年這船是英國的,不管沉在哪,撈上來都歸英國;但加拿大的法律又說了,甭管你這船是哪國的,只要沉在我的領海附近,那就都歸我管。在這種各國之間的法律起衝突的情況下,想解決問題就得坐下來協商。

比如說“泰坦尼克”號的歸屬權糾紛,這艘船自打沉沒後,一直到1985年才發現沉船位置,衆所周知這是一艘英國船,在加拿大附近海域沉沒,又是被美國人和法國人發現的,按照他們本國的法律本國都對泰坦尼克有所有權。

◇ 水下機器人拍攝的泰坦尼克殘骸

於是他們在聯合國大會上嘮了十幾年都沒嘮出結果,一直到2010年才達成共識,按照聯合國在水下遺產的相關公約,泰坦尼克號殘骸受到國際法保護,沉船地點處於國際海域,任何國家不得宣佈有所有權。

類似經歷的還有二戰德國“提爾皮茨”號戰列艦,它在1944年被英國人炸沉,因爲炸沉地點在挪威峽灣,所以戰後德國和挪威都說過這艘船的殘骸歸自己。後來經過協商,德國出於二戰後改善自身形象的需要,就放棄了殘骸的所屬權。

◇ 戰術折刀“提爾皮茨”出自德國的博克(Boker)刀劍廠

後來一家挪威的拆船公司出錢買下殘骸,拆解後那些鋼鐵回爐重造打成刀叉,這些餐具據說還很大賣,不知道買家買走以後會不會覺得瘮得慌。

以上說的都是合法渠道,還有偷着盜撈的。自從人類發明原子彈以來,世界上就多了一點輻射,這種輻射對人類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但用在鋼鐵上完全不一樣,如果拿鋼鐵生產高精尖的科學用品,這些輻射就會有一定影響。

45年之後所有鋼鐵都或多或少了沾上這種輻射,因此45年以前的沉沒軍艦也成了被打撈的熱門對象,現在市場上的低輻射鋼幾乎能賣到1塊錢1克,於是過去的那些沉船就成了海底的金礦。

不少不法分子都鋌而走險去打撈,前些年有些人去有盜撈英國“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殘骸的被馬來西亞抓了。因爲按照英國法律他們戰爭中的沉船都屬於戰爭公墓,誰不經允許過去撈就跟盜墓一樣,馬來西亞是英聯邦國家也適用這條法律,因此才抓人。

不管怎麼說,沉船是人類共同遺產,保護它們是全人類共同的責任,甭管是出於什麼原則,或者是出於什麼利益考慮,也都該以保護爲原則進行打撈。就像考古裏有句話叫“搶救式發掘”,如果撈上來是爲了鍊鋼鐵,是爲了把穿上那點金子銀子瓶子賣了換錢,那還不如讓它們在水裏泡着。

*本文首發於「循跡曉講」公衆號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配圖源於網絡,若有侵權,後臺聯繫刪除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