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在基本建成基礎上邁向更高發展水平的開局起步期。此前發佈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十四五”規劃》明確了未來五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目標和重要任務。

“到2025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能級顯著提升,服務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用進一步凸顯,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中心地位更加鞏固,全球資源配置功能明顯增強,爲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金融中心奠定堅實基礎。”這是其提出的總體目標。

國際金融中心的根本在於人才的競爭,上述目標對作爲第一資源的金融人才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日前上海印發《上海金融領域“十四五”人才發展規劃》(下稱《規劃》),對上海金融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提出具體要求。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在基本建成基礎上邁向更高發展水平的開局起步期。業內的共識在於,上海金融人才發展仍處於戰略機遇期,面臨新形勢與新挑戰。多措並舉之下,未來上海金融人才開發體系將不斷健全,金融人才服務政策不斷完善,發展環境更加優化,着力推動金融人才高地建設再上一層樓。

厚積金融人才高地新勢能

經歷了“十三五”的快速發展,上海金融人才建設成果豐碩:金融人才發展體制機制不斷創新,金融人才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基本形成了門類齊全、結構合理、流動自由的金融人力資源體系,上海國際金融人才高地的全球影響力、吸引力、配置力穩步提升。

步入新階段,金融人才培養引進面臨新挑戰。一方面,海外引才的國際環境日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引才引智的需求、結構和方式亟需調整;另一方面,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高質量發展導向下的國內人才競爭日趨激烈,上海金融人才發展的比較優勢還不夠突出。

這主要表現爲,具有國際視野、熟悉全球性市場定價權和話語權規則,能夠參與國際金融治理的國際化金融人才,兼具金融、信息科技、大數據等專業技術背景,具備創新意識的金融科技人才,熟悉金融交叉業務、混業經營,具有較強金融監管和風險防範管理能力的金融管理人才相對缺乏;金融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還不夠靈活,激發金融人才創新創業的活力的制度供給還不夠充足;金融人才發展環境和服務保障有待進一步優化。

對此,《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一支總量較大、結構合理、類型全面、素質優良,國際化人才佔比較高、青年人才不斷湧現,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金融人才隊伍,基本形成一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人才成長髮展規律的金融人才制度體系,基本形成一套市區職能部門協作互動、各金融機構有效發揮主體作用、社會各方力量廣泛參與的金融人才工作體系。

“把上海建設成爲全球一流金融人才的集聚薈萃之地、成長髮展之地、事業成就之地、價值實現之地,形成與上海金融‘兩中心’‘兩樞紐’‘兩高地’建設發展需求相適應,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能級和地位相匹配的金融人才新勢能。”《規劃》稱。

而爲了實現這一目標,《規劃》詳列了具體的頂層設計發展路徑,從金融人才總量、素質、效能、生態等方面了進行規定,爲“十四五”期間金融人才的發展指明瞭方向。上海商學院副校長賀瑛表示,《規劃》明確了金融人才未來幾年的發展方向,上海作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主戰場,將在做大市場和做優環境上有更多突破。

具體來看,在金融人才總量方面,要求高層次人才、緊缺人才、優秀青年人才加快集聚。到2025年,上海金融從業人員達到55萬人左右;金融從業人員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比例達到85%,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比例達到35%。到2025年,列入中央和上海重點聯繫專家等計劃的金融人才達150名,列入上海東方領軍和上海領軍金纔等項目的金融人才達到500名,列入上海東方青年和上海青年金纔等項目的金融人才達到600名,其中,重點選拔培育30歲左右的優秀青年金融人才100名。

金融人才素質方面,要求吸引和集聚一批海外頂尖金融人才;本土金融人才的全球視野和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具有海外留學、工作經歷和具有外資金融機構工作經歷的人才佔金融從業人員的比例有較大幅度提升。到2025年,上海金融從業人員擁有特許金融分析師(CFA)、註冊會計師(CPA)、註冊金融理財師(CFP)、金融風險管理師(FRM)、英國特許註冊會計師(ACCA)等國際職業資格認證證書達到6萬張左右。

金融人才發展效能方面,要求金融人才隊伍對上海強化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形成有力支撐,對上海經濟高質量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到2025年,人均金融業增加值達165萬元,普惠金融人才數量進一步增長。

金融人才生態環境方面,要求金融人才的事業發展空間不斷拓展,人才配置的市場化水平明顯提高;戶籍、稅收、住房、社會保障等人才政策更加優化;人才服務的專業化、社會化水平持續提高,醫療服務、子女教育、公共交通、文化休閒設施等條件更加完善;城市的開放度和包容性進一步提升,金融人才創新創業環境更具競爭力。

加強複合型與緊缺人才建設

在上海金融人才培養過程中,國際化、複合型、緊缺金融人才頻被提及,被業內視爲人才培養的一大重心。當前,金融領域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的出現,衍生了對於國際化、複合型、緊缺金融人才的較大缺口,該人才市場亟待健全。

對此,《規劃》提出,要堅持金融人才發展的國際化、複合型和緊缺急需導向,堅持引進集聚與自主培育相結合,加快提升人才國際化水平,充分發揮領軍金融人才引領和帶動作用,大力加強對青年金融人才的選拔和培養,打造結構優化、能力突出、創新活躍、貢獻顯著的金融人才隊伍。

一方面,面向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所需的緊缺金融人才,編制開發目錄,指導金融行業相關人才的培育、引進和儲備。支持本市高等院校圍繞緊缺金融人才需求,優化金融、財會、法律、信息技術等課程體系。加強與國內外一流大學、研究機構和金融機構的合作,建立聯合培養機制,共建金融人才培訓和實踐基地,培養一批高層次管理人才、高水平專業人才和綜合型人才。

另一方面,建立分層次的金融人才培養計劃,對有發展潛力的高端人才、骨幹人才、青年人才和複合型人才提供有針對性的專業研修、進修支持。支持鼓勵從業人員參加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功能能級提升緊缺的國際金融行業專業資格認證培訓和考試。

入選“上海金才”開發計劃的上海富勵業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法定代表人兼投資總監俞國申向記者發表了他的看法:隨着大數據以及相關科學技術在金融界應用的逐步推廣,金融機構轉型的需求越來越迫切。未來金融的發展,更需要與新興科技相結合。但既通曉金融又熟悉技術的複合型金融科技人才可能較爲稀缺。

從事生物醫藥投資領域的繆宇也有着深刻感受。作爲上海金浦醫療健康股權投資基金公司董事總經理,繆宇稱目前複合型人才最爲稀缺,比如從生物醫藥的角度來講,行業中有很多從業者之前學生物醫藥或者在相關公司工作過的,但比較缺乏投資經驗,可能就會造成對投資標的的瞭解和分析不夠全面。“最好是不僅僅懂醫藥,還懂金融,可以做好醫藥領域的資產配置和投資。”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學術副院長嚴弘也對記者提及,隨着金融市場的發展,對複合型人才需求越來越大。比如,資管領域就具有很強的複合性,不僅要求人才有對金融市場的深度理解,也要充分理解客戶的需求與政策的導向;而且隨着金融科技的迅速發展,金融人才對科技手段的應用、對場景的賦能等也需要關注。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培養緊缺型人才正當其時。實際上,去年上海市相關部門就曾發佈《上海市重點領域(金融類)“十四五”緊缺人才開發目錄》,對上海金融人才的緊缺類型、緊缺程度進行了指引,完善了緊缺金融人才集聚政策體系,明確加大緊缺金融人才的培養開發力度。緊缺型人才主要分爲六大類,包括監管類、管理類、研究類、業務類、專業服務類以及金融科技類。

其中,在金融科技類緊缺人才中,大數據挖掘、應用金融人才、人工智能應用金融人才、雲計算應用金融人才、區塊鏈金融應用人才、金融信息基礎設施開發與運營人才緊缺程度等級均相對較高;在研究類金融緊缺人才中,金融風險研究人才、國際金融研究人才、金融交易制度研究人才緊缺程度均相對較高。

基於此,《規劃》再度強調了培養複合型、創新型金融人才的重要性,要求圍繞金融產品、服務不斷推陳出新的新需求,培育金融創新研發人才,着力培育具備國際視野、前沿背景和創新工程實施能力的創新型金融人才。開展面向前沿創新的金融人才國際交流,促進上海金融創新研發人才加快與國際金融前沿領域接軌。適應金融與科技融合的趨勢,建立金融科技人才培養與發現的配套機制,強化對具有大數據、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技術背景的金融科技人才的引導和支持,鼓勵金融機構、高校等開展跨學科、跨領域的金融科技人才培養。

記者瞭解到,對此,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已走在前面。此前上海市金融工作黨委、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管局與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合作開展了“上海金才金融前沿專題研修班”,爲入選的“上海金才”提供課程服務,積累了諸多經驗。

嚴弘對記者稱,高金根據“上海金才”開發計劃的海外、領軍和青年三個子項目,設計了不同主題的課程,從相對宏觀的市場角度到相對微觀的資產配置角度均有覆蓋。“以前我們傳統的高校金融課程主要以貨幣銀行學爲主,因爲中國傳統融資結構是以間接融資爲主,因而貨幣銀行是一個比較主要的重點,但是最近金融教育更加註重市場了,特別是注重資本市場的特色,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不僅具有銀行工作的能力,而且還可以去到資管機構,這對於整個金融行業的發展和建設全球資管中心的目標是至關重要的。”

嚴弘還提及,資本市場的發展實際上來自於資產管理行業的推動,如果資管從業者更加專業,也將有利於資本市場專業度的提升。“市場和人員之間都是相輔相成的,而資管領域的人才是複合性最爲突出的一個體現,不管是對金融本身的理解,還是對金融市場和客戶羣體認知的理解,以及對政策的把握都需要非常到位。”

構建多維度服務新格局

在健全金融人才市場體系中,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發展環境以及工作保障同樣重要,這是吸引和孕育人才的“沃土”所在。在提及發展目標的同時,《規劃》對這些“軟實力”也提出了諸多要求。

在優化金融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方面,要求堅持市場化導向,加快形成有利於金融人才成長髮展和發揮作用的良性流動機制、綜合培養機制、使用評價機制,讓金融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

主要措施包括,加強金融人才培養成長機制。如加強金融人才培養開發,鼓勵金融機構結合單位實際開展重點專業領域金融人才培訓,支持與符合國家規定的各類培訓機構開展合作,拓寬培訓渠道。符合條件的金融人才,優先推薦參加上海金融人才實踐基地實踐鍛鍊和上海金融人才培訓基地專題培訓。統籌用好政府各部門金融領域人才發展、海內外人才培訓、留學人員創業資助等資金。

同時,鼓勵用人單位創新分配激勵機制,建立以業績爲導向、體現市場化水平、自主靈活的薪酬制度,進一步增強對高層次、緊缺型金融人才的吸引力,充分調動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推動金融人才在金融改革發展穩定中做出更多成績。進一步加大對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各類金融人才的支持力度,以績效爲導向,提高人才的感受度和滿意度,對優秀金融創新項目給予獎勵。

在營造金融人才良好發展環境方面,要求完善金融人才融入服務,優化外籍人才居留、出入境、工作許可等政策措施和辦事流程;優化金融人才生活服務,進一步統籌市區兩級人才服務資源,拓展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能級;營造金融人才成長髮展良好氛圍,積極完善海外金融人才政策服務和社會保障,強化海外金融人才的社會認同感。

在完善金融人才工作保障方面,《規劃》表示,要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加強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和協同推進,確保“十四五”金融人才各項重點任務順利實施、改革措施有效落實。

《規劃》強調,要全面加強黨對金融人才工作的領導,堅持黨管人才原則,遵循金融人才發展規律,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央地協同,形成整體合力。由市金融工作黨委牽頭建立上海金融系統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發揮領導指導和工作統籌作用,加強與中央在滬金融管理部門和本市有關部門協同,統籌協調指導包括中央在滬金融機構、市屬金融機構、其他金融機構在內的本市各類金融機構以及地方金融組織的金融人才工作。

另外,加強市區聯動協同推進金融人才工作。比如,市級層面統籌開展宏觀性、基礎性金融人才工作,重點做好金融人才政策集成、金融人才工作協調、市級金融人才開發等工作;區級層面聚焦各項金融人才政策措施落地,將市級金融人才納入各區重點人才服務保障範圍,結合自身優勢和實際開展各具特色的金融人才培養、交流活動。

《規劃》還提及,要發揮各金融專業協會作用,建立健全金融人才統計制度,加強金融人才基礎數據採集、分析和利用,建立金融人才信息庫,全面、及時掌握全市金融隊伍情況和需求變化,爲金融人才隊伍建設提供基礎支撐;加強與本市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的合作,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人才發展高端智庫,支持金融機構、金融行業協會、智庫機構等開展面向國際金融中心功能能級提升的金融人才發展戰略、評價標準和支持對策研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