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多部門獲悉,上海市醫保局、市衛健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市財政局近日印發了《關於開展中醫優勢病種按療效價值付費試點工作的通知》。開展中醫優勢病種按療效價值付費,即堅持中西醫同病同效同價原則,遴選中醫優勢病種,合理確定支付標準,實施動態優化調整,開展療效價值評價。

目前,上海按照“優勢突出、臨牀成熟、療效確切、安全可控”的原則,確定“肛癰”等22箇中醫優勢病種作爲第一批試點病種開展按療效價值付費試點,並選擇本市22家中醫、中西醫結合醫院作爲首批試點單位,其中包含上海市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曙光醫院、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上海市中醫醫院、市第七人民醫院等三級醫院,以及黃浦區香山中醫醫院、靜安區中醫醫院等二級醫院。

試點病種以中醫病名命名,以體現中醫藥特色,分別涉及骨傷、肛腸、兒科、皮科、婦科、鍼灸、推拿以及心腦血管病、腎病、周圍血管病等本市中醫臨牀優勢領域,其中既包括如混合痔、頸椎病等常見病,也包含疑難危重和複雜性疾病,如休息痢(西醫診斷爲潰瘍性結腸炎)、風溫病(西醫診斷爲膿毒血癥)等。

對試點中醫優勢病種,納入病種規範統一管理。由上海衛生健康中醫部門會同醫保部門,制定試點中醫優勢病種臨牀管理規範,明確試點病種的中西醫診斷標準、出入院標準、住院診療規範、中醫主要治療技術等。試點醫療機構應嚴格執行,並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完善。

在明確試點病種的中西醫診斷標準、出入院標準、住院診療規範、中醫主要治療技術等基礎上,參照DRG(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IP(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結算管理,合理確定病種支付標準並實施動態調整,合理體現中醫藥技術勞務價值和醫保基金使用效率。

同時,上海在全國率先提出按療效價值付費模式,以發揮中醫藥臨牀價值爲導向,探索以績效評價爲核心的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並制定了試點病種按療效價值考覈的指標評價規則、數據採集及績效支付辦法。

上海市醫保局副局長曹俊山表示,探索開展中醫優勢病種按療效價值付費,是上海市中醫藥傳承創新高質量發展的需求,也是鼓勵醫療機構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推動中醫特色專科專病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更是廣大患者獲得優質中醫藥技術和方法的需要。醫保部門將與衛生健康、中醫藥管理部門加強試點工作的評估考覈,逐步擴大試點病種和試點機構範圍,鞏固提升中醫藥特色優勢。

上海市衛健委副主任、市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鬍鴻毅同時指出,上海將在“十四五”期間着力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聚焦影響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問題、關鍵環節,建立並完善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激勵機制是示範區建設的重點任務之一。開展中醫優勢病種支付方式改革,也是爲上海市中醫臨牀重點專科或學科建設賦能。

下一步,上海市相關部門還將建立動態監測評估體系,開展中醫優勢病種單病種質量管理,引導上海各級醫療機構加強中醫優勢病種建設,做足優勢,鼓勵創新,進一步鞏固本市中醫藥臨牀高地,爲健康上海服務。

附首批試點醫療機構名單: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