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西日本新聞》8月22日文章,原題:外賣軟件“殺熟”被網友吐槽,日本記者驗證 美食外賣、酒店預訂、出租車預約等各種各樣的網絡經濟下,人工智能(AI)和大數據在中國的運用範圍越來越廣。而一旦使用頻率過高,用戶就會被軟件自動設定高價格。這段時間接連有網友曝光軟件的“殺熟”行爲。

商品和交通路線一樣,根據銷售狀況和季節因素實時浮動價格的“動態定價”在日本也有,但這與“殺熟”行爲並不相同。“殺熟”是指相關從業者運用AI等分析顧客的購買記錄,一旦顧客有頻繁購買或即使稍微漲價也堅持購買的傾向,軟件便會調高該顧客的下單價格。

本月上旬《廣州日報》報道了中國新興咖啡連鎖店瑞幸咖啡涉嫌“大數據殺熟”的新聞。廣東省一名女性先後在同一家店鋪點了同樣的飲品,但前後兩次竟出現3元(約60日元)左右的價格差。多家中國媒體轉載報道,網友紛紛評論“確實價格一點點變高了”“和朋友買了同樣的商品,自己卻更貴”等。《西日本新聞》的記者在瑞幸咖啡的手機應用程序中嘗試進行購買,多次下單購買同一款飲料,每次價格都會上漲1-2元。

中國去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禁止基於個人信息對其交易價格實行差別待遇。今年3月正式開始實施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也對此有所規定。北京的一位IT業內人士表示:“有關部門會加強對商家惡性殺熟的管控,近期的新聞報道是個警示。” (作者坂本信博,嚴格譯)

責任編輯:李科峯 ST03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