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资本研究院 张赛男 实习生李淳永 上海报道

继《芯片与科学法案》落地后,美国再次管制先进技术出口。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日前宣布,对EDA软件工具等四项技术实施出口管制。

EDA是IC设计最上游、最高端的产业之一,我国芯片产业仍多数依赖国外最主流的几大EDA设计工具,因而也是我国半导体行业实现自主可控的关键瓶颈。管制消息发布后旋即引起市场对国内芯片产业链的担忧,“断供”之声四起。

针对上述消息,在商务部日前举办的例行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表示,美方不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相关做法背离公平竞争原则,违反国际经贸规则,必将阻碍国际科技交流和经贸合作,威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截至目前,自相关禁令宣布已一周有余,EDA“断供”对国内芯片设计公司影响几何?国内EDA企业如何突破?21世纪资本研究院围绕这些核心问题展开了深入调查。

EDA至关重要

美国披露的相关规则显示,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四项新兴和基础技术受到了新的出口管制,具体包括:设计GAAFET(全栅场效应晶体管)结构集成电路所必须的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ECAD)软件;金刚石和氧化镓为代表的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燃气涡轮发动机使用的压力增益燃烧(PGC)等。

其中,有关于“针对GAAFET晶体管结构的ECAD软件”(更多地被称为EDA软件)的限制,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在半导体芯片行业内部,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享有“芯片之母”的美名,是指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来完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功能设计、综合、验证、物理设计等流程的设计工具,贯穿整个集成电路的生产环节。按照集成电路产业链划分,集成电路EDA工具可以分为制造类EDA工具、设计类EDA工具、以及封测类EDA工具。

也就是说,EDA属于半导体产业链上游的基础工具,没有EDA工具的助力,现今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等都将陷入产业停摆的困局。

要进一步理解美国管制EDA对中国芯片产业影响,就不得不再厘清整个EDA市场的产业格局。

目前,全球EDA 市场份额主要由三大巨头 Synopsys新思科技)、Cadence(楷登电子)和 SimensEDA(西门子)(原 Mentor Graphics)分食,整个EDA大约有40个细分领域,三大国际巨头实现了全产业链覆盖。

反观EDA市场规模,2020年全球规模就达到了115亿美元,撬动着4404亿美元市场规模的半导体行业,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目前EDA的国产化程度并不高。中金公司指出,其整体国产化率在10%左右。

这种格局下,美国的管制对中国相关产业的影响就更为深远。

先进制程受阻

需要指出的是,此番管制并非意味着EDA软件完全“断供”。常被市场忽略的信息是,美国这次限制的是针对GAAFET结构的芯片设计工具,而这种工艺目前用于2nm、3nm等先进制程。

“美国此举重点限制中国芯片产业在先进制程方面的发展。”大东时代智库(TD)创始人罗焕塔告诉21世纪资本研究院。

全球范围来看,目前能够生产3nm制程芯片的公司并不多。

一家是三星电子,今年6月底,三星电子官宣正在位于首尔南部华城市的晶圆厂生产3nm。这是全球首次采用GAA晶体管结构的芯片,标志着芯片制造进入了新的时代。

另一家公司是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台积电的战略是今年下半年进入3nm半导体市场,但仍采用稳定的FinFET工艺。其预计将从2nm芯片开始引入GAA工艺,并在2026年左右发布第一款产品。

而就A股市场上最前沿的研发进度看,长电科技日前宣布实现了4nm芯片封装,中芯国际掌握的也仅是14nm芯片的量产能力。

那么,GAA又是什么?公开研究显示,GAA是一种全新的晶体管结构,它改进了半导体晶体管的结构,使栅极可以接触晶体管的所有四个侧面,而不是当前FinFET工艺中的三个侧面。GAA结构比FinFET工艺更精确地控制电流,因此被认为是替代目前FinFET的下一代技术路线。

这意味着,针对GAAFET结构的EDA软件,是所有半导体公司进入先进制程后都必须使用的工具。未来在2纳米、3纳米等先进制程芯片设计上,中国企业的研发进程或将面临更大阻力。

企业端影响几何?

具体到产业链环节,长远来看,由于EDA软件涉及的是芯片产业链最上游的设计环节,这种管制几乎是从源头上限制了中国芯片产业发展。

华泰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半导体的生产涉及设计、晶圆制造、半导体设备、设计工具(EDA)、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等多个环节。本次管制政策导入前,美国商务部已经限制向中国出口10nm以下先进工艺生产设备,这导致在中国大陆生产7nm以下先进工艺芯片非常困难。本禁令生效以后,中国芯片设计企业在没有美国商务部授权情况下,也很难在中国大陆以外代工企业进行3nm以下先进工艺节点流片。

“这对中国企业未来发展高性能计算芯片可能造成一定影响。”华泰证券认为。

“我觉得更多的是未来的影响。”一家模拟芯片设计企业对21世纪资本研究院表示,“对那些已经买了相关EDA产品的,它的license一般是用三年,那么三年期间或者三年以后不能再升级了。”

21世纪资本研究了解到,就EDA工具的使用方来看,以设计和代工厂为主,包括芯片设计企业、晶圆制造代工企业、平板显示电路设计企业等。

目前在A股市场上,模拟芯片设计公司共有23家,数字芯片设计公司共有35家,晶圆代工企业共有16家。

前述模拟芯片设计企业对21世纪资本研究院表示,“(管制)对我们公司目前影响不大,我们现在主要是模拟芯片,工艺节点在90nm、130nm以下。而这个软件主要针对的是先进工艺。”

另一家模拟芯片头部设计企业也向21世纪资本研究院解释称,“据我了解,软件在用的时候它可能会影响你的升级,对公司来说目前没有影响。”

多家芯片设计企业坦言,他们确实买了TOP 3企业的EDA软件,但同时也在用国产的EDA软件。基于前述种种原因,影响暂未体现。

自主创新在路上

实际上,国内芯片产业链早就认识到EDA软件的重要性,国产化步伐从未停歇。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国内EDA企业数量、融资案例数量和金额、产品与技术发布都呈快速增加态势,多家EDA公司纷纷抢滩登陆资本市场。

数据显示,仅在2020-2021年间,国内EDA公司的数量就从20多家增长到了40多家。同时,2021年,有22家EDA公司进行了超过30次融资,远超2020年的18次融资,而2017年及之前只进行过6次融资。

在上述禁令发布后,国内市场也高呼EDA国产化的市场之大。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国内EDA厂商与国际龙头仍然存在的不小的差距。

公开信息显示,在国际三巨头新思科技、楷登电子、明导国际推进2nm的阶段,华大九天可支持的最先进制程为5nm,广立微为4nm,思尔芯为10nm,其余仅支持28nm的制程。

罗焕塔分析称,“中国EDA厂商有50多家,但缺乏先进制程的公司。中国EDA公司在某个功能点上具有强大的能力,但缺乏‘工具包’、‘工具链条’,用户使用便捷性大打折扣。”

在具体使用中,也有企业坦言感受到了部分区别。

“目前国内比较先进的EDA软件可以覆盖(国外软件)百分之四十左右的功能,虽然我们没有去做量化对比,但用起来时肯定有些差异,使用不同软件也有适应的过程。另外就是,芯片要流片、测试后,才能看出一些区别。”前述模拟芯片企业表示。

一家EDA企业相关人士也向21世纪资本研究院直言和国外龙头存在的差距。

“一是因为他们的先发效应比较明显,他们在这个细分领域钻研的时间很长。其次在研发投入上,他们经过了数十年累计,国内与他们的差距明显。再者就是生态方面,三大家参与到了半导体演进的进程中,形成了比较好的生态。”该人士表示。

“要想实现完全替代,短期来看不太容易,我们的一些客户也都兼用海外相关工具,”该人士说。

罗焕塔也向21世纪资本研究院表示,“3nm 的芯片设计在中国仅有几家龙头设计公司涉足,在短时间找到替代方案可能性较小。企业应该积极向美国法院起诉,同时切实利用中国法律执行现有供应商协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