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和消費疲軟的影響逐漸傳導到乳業上游。

8月23日晚,原奶股現代牧業(01117.HK)和中國聖牧(01432.HK)公佈了半年報,上半年收入整體增長,但淨利潤增速明顯放緩。今年2月份以來,國際奶價也出現跳水行情,這也讓業內擔憂,在景氣了3年後,原奶行業將再次面臨下行的壓力。

在今天(24日)舉行的業績說明會上,現代牧業總裁孫玉剛認爲,當下國際奶價下行對國內奶業衝擊尚還有限,中國原奶供應仍長期偏緊,但中小牧場現金流承壓,要解決奶業週期性波動仍要靠集團化和建立上下游聯動機制。

原奶股淨利潤集體放緩

公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現代牧業實現收入56.3億元,同比增長77%,其中原奶銷售收入爲48.6億元,增長53%。

記者注意到,這一增長主要來自於併購牛羣擴容和牛羣單產的提升。在完成對富源和中元牧業等3家原奶企業併購之後,截至2022年6月30日,現代牧業共有38家牧場38.3萬頭奶牛,數量比2021年同期的25.2萬頭大幅增長約5成。

據孫玉剛介紹,拋開併購等因素外,現代牧業的原奶產量增長了12.8%,銷量增長了12.6%,帶動整體收入增長10.4%,其中奶牛單產提升較爲明顯,從預期的2%到3%提升至10.7%,也帶動了原奶收入的增長。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相比於前兩年業績整體快速增長的“好日子”,今年上半年幾家原奶上市公司的淨利潤增速都出現了明顯放緩或下滑。

其中,現代牧業上半年實現淨利潤爲5.3億元,同比增長5%,相比於2021年的三位數增長明顯放緩;中國聖牧2022年上半年淨利潤爲2.29億元,同比減少11.7%;優然牧業(09858.HK)此前發佈盈利預警,稱2022年上半年預計實現收入83.9億元至91.1億元,同比增長15%到25%,但淨利潤將在1.68億元到2.34億元之間,與2021年同期的9.35億元相比,減少75%到82%。

2022年上半年,國內多地暴發新一輪疫情,疫情對經濟和消費的衝擊,疊加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對原奶企業的淨利潤表現帶來壓力。今年上半年由於國際大宗原材料的大幅上漲,國內豆粕等蛋白飼料成本也漲幅明顯,1-7月豆粕價格同比上漲18%,期間最高時漲幅高達43%,苜蓿草等則整體上漲30%。上半年現代牧業公斤奶銷售成本爲2.9元/公斤,同比增長5.1%,而原奶售價爲4.28元/公斤,同比下降了1.2%,這也導致毛利率從37.2%減少5個百分點至32.2%。

現代牧業方面表示,國內大宗飼料綜合採購價格同比增長了約10.9%,但現代牧業在飼料供應鏈和配方替代上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整體低於行業水平,而外界中小牧場原奶成本上升或在0.3到0.5元/公斤,成本壓力會非常大。

新下行週期是否已到?

近期國內外奶業的形勢變化正在引發業內新一輪擔憂。

一方面國際奶價再次上演過山車,全球乳製品拍賣中,全脂奶粉平均中標價在2022年3月1日上漲至4757美元/噸,達到近8年來的歷史高位,隨後價格急轉直下。最新一次8月16日的拍賣中,全脂奶粉的價格跌至3417美元/噸,跌幅接近3成,進口大包粉價格已接近國內原奶收購價格。

而且作爲大包粉的主要買家,中國市場表現疲軟,2022年1-6月份,國內進口乳製品數量出現了下滑,1-6月進口各類乳製品178.35萬噸,同比減少18%,進口額減少1.8%;而大包粉進口量爲67.65萬噸,減少11.8%。

另一方面,前兩年原奶生意向好,國內不少牧場高成本下進行了大規模擴欄,目前飼料價格上漲,但國內奶價卻在持續下滑,給牧場經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截至今年8月10日,內蒙古、河北等10個生鮮乳主產區平均價格4.12元/公斤,環比上漲0.2%,同比下跌5.5%,而這一數字比2月份的4.26元/公斤進一步回落。

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曾提出,在目前飼料成本上漲的情況下,國內原奶價格平均需要維持在4.3元/公斤以上,才能保證基本的利潤空間(8%)。

今年上半年,不少牧場希望下半年旺季的奶價定價能夠上調平抑飼料成本,但目前情況並不樂觀。

河北省某大型牧場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當前整體奶價並沒有起色,還有個別乳企變相限奶,目前該廠的收奶價格比年初微降,維持在4.2元/公斤左右,但周邊大多數中小型牧場的奶價已經跌至4元/公斤以下,大牧場也已經不再買牛增加存欄。

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預計這一輪國際奶價下跌還會持續到明年3、4月份,主要是市場需求疲軟所致,國內和國際奶價聯動在下降,但大概率還是會影響到國內的原奶價格,這對於養牛產業來說又是一次打擊。特別是前兩年部分養殖場高價大量進口青年牛,纔剛剛形成產能,可能就要面臨虧損的壓力。

在上一個行業下行週期,2014年到2018年,當時由於市場供需失衡,國內奶價崩盤,導致國內原奶行業曾遭遇重創,當時國內50%的牧場陷入虧損,國內奶牛存欄數從2014年的857萬頭下降到2019年的471萬頭,原奶上市公司也浮虧嚴重。

不過今天現代牧業管理層並未對行業新週期做出明確的判斷。

現代牧業首席財務官朱曉輝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當前市場和上一個週期還有很大區別。國際奶價雖然大降,但和國內原奶價格接近,而且隨着國內的產品結構升級,開始大量使用原奶生產產品,進口奶粉和國內原奶的互相替代性在減弱。同時,經過上一輪洗牌,如今國內原奶企業多爲規模化企業,對抗風險的能力在提升,加之國內飼料成本等還在高位運行會對奶價形成支撐,因此預計下半年奶價還將保持平穩。但他也表示,如果未來奶價繼續走低,就會導致中小牧場退出市場,造成新一輪波動。

據瞭解,現代牧業還會繼續進行牛羣擴產,預計將在2024年提前完成50萬頭的存欄計劃,但也在調整方式,區別於此前通過併購和自建牧場的方式,新的擴產計劃更多將通過輕資產運營的方式推進,包括託管部分社會上已建成的牧場等。

對此,孫玉剛表示,疫情對奶業有一定影響,但長期來說中國的原奶供應依然偏緊。中國奶業週期性的核心問題依然是上下游不聯動,上下游的脫節導致“缺奶-漲價-養牛-過剩-殺牛-缺奶”的週期性,目前成本上升奶價下行,中小牧場面臨困難,仍要探索集團化和上下游聯動的機制才能解決問題。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