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超朋告訴記者,閥門這一關鍵零部件,目前國內沒有一家企業能做出來,全是從德國一家企業進口的。

氫燃料電池車產業再次迎來利好政策。近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佈《北京市關於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出了20條舉措支持氫能產業發展,其中爲加快氫燃料汽車的推廣應用,將通過補貼支持加氫站建設運營。

目前,雖然多地已經出臺了利好政策,但氫燃料電池產業的發展仍處於較爲初期的階段,一些核心零部件未實現國產化,技術上的“卡脖子”問題也未解決,這使氫燃料電池產業商業化的進程難以提速。

“當前國內整個氫燃料電池系統的競爭力在快速提升,但是部分核心零部件與國外差距仍很大。”未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解超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氫燃料電池系統主要包括電堆、質子交換膜、膜電極、雙極板、催化劑,儲氫系統主要包括儲氫瓶、瓶口閥和減壓閥等核心零部件。其中,閥門嚴重依賴進口,質子交換膜和催化劑也未取得實質性突破。不是國內企業造不出來,而是在使用壽命、技術等方面達不到國外的水平。

相較於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的能量比較高,而且加氫時間、駕駛的舒適型可與燃油車媲美。而多年來,日本和韓國的汽車製造商一直在開發和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且走在前列。豐田、現代等早在幾年前就推出了燃料電池汽車,也因此氫燃料電池產業在國內相對成熟。在國內市場,長城汽車、上汽、吉利、廣汽等在這一領域也有所佈局。但從整個產業鏈來看,一些關鍵零部件仍未實現國產化。其中,質子交換膜作爲氫燃料電池核心部件,其性能好壞直接決定氫燃料電池的性能和使用壽命,而質子交換膜仍主要依賴進口。

解超朋告訴記者,對於閥門這一關鍵零部件,目前國內沒有一家企業能做出來,全是從德國一家企業進口的。“這是一個技術上的卡脖子問題,閥門的毛利率高達90%。”解超朋表示,閥門應用在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儲氫環節,包括瓶口閥和減壓閥。其中,瓶口閥的價格約八千元,減壓閥的價格爲2萬元左右。

而一輛搭載氫燃料電池系統的重卡一般需要8~10個儲氫瓶,每個瓶子都需安裝瓶口閥,同時一套儲氫統也需要減壓閥,僅閥門這一成本就好幾萬元。“未勢能源已經在生產減壓閥,明年開始生產瓶口閥。”解超朋表示,氫用閥門實現國產化能夠快速降低部分成本,打入市場後至少降低一半。

由於成本較高,目前氫燃料電池的銷量較低。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年,氫燃料電池車產量和銷量分別達1804輛和1390輛,同比分別增長185.44%和增長190.19%。

國聯證券預測,未來十年氫燃料電池汽車將經歷兩個發展階段:2020-2025年爲發展起步期,氫能車市場以政策驅動爲主,方向上側重發展中重卡;2025~2030年隨着基礎設施普及、技術革新和成本下降,產業將進入發展加速期,到2030年年銷規模有望達到10萬輛水平。

在商業化應用方面,氫能重卡被認爲是國內燃料電池率先實現商業化的細分市場之一。在使用壽命上,燃料電池的普遍壽命超過5000h,有些甚至達到10000h以上,遠高於鋰電池的3000h,長期使用成本低於純電動卡車。不過,氫燃料電池重卡購買成本仍然較高,目前一輛氫燃料電池重卡的售價普遍達到百萬元以上。此外,加氫等使用成本也相對較高。

在解超朋看來,對於氫燃料電池產業來說,當市場達到一定的規模後,運營成本就會遠低於鋰電池、接近於燃油車。到2025年時,和燃油車、鋰電池車相比,氫燃料電池重卡車在全生命週期將具有優勢。

按照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路線圖規劃,2025年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5~10萬輛,2030~2035年間保有量到80~100萬輛,以卡車、客車、重載貨車等爲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認爲,氫能燃料電池汽車關鍵的決定期是未來5年,2025年就可以做出很明確的判斷。

而從車企規劃上來看,2030年可能是一個關鍵的時間節點。同濟大學教授明平文此前表示,從不同規模下燃料電池電堆的成本來看,50萬輛產量的時候成本降低非常大,希望通過規模化以及國產化推動氫能以及燃料電池的整個應用,希望在2030年其成本能夠真正的被市場所接受。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