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家電網

送走了38℃的夏天,又迎來了40℃的“秋老虎”。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評估,綜合考慮平均強度、影響範圍和持續時間,從今年6月13日開始至今的區域性高溫事件綜合強度已達1961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強。酷暑之下,空調行業有變得更好嗎?

2022年8月24日,由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指導、中國家電網主辦的“無風有氧 TAN本溯源——2022-2023中國空調行業高峯論壇”在哈爾濱舉行,來自奧克斯、卡薩帝、長虹、COLMO、EBC英寶純、GMCC、海爾、海立、海信、科龍、康佳、Leader、美博、美的、松下、TCL等主流家用空調品牌與核心零部件製造企業代表,以及論壇獨家渠道合作伙伴京東家電、數據支持機構GfK中怡康等齊聚一堂,共話“雙碳”目標下空調產業的創新發展與使命擔當。

高溫“催熱”空調市場

雖已立秋,但“三伏天”的“末伏”階段,國內多地仍處於高溫炙烤之下。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數據,6月1日以來(6月1日至8月18日),全國平均高溫日數12.7天,較常年同期偏多5.5天,爲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全國有1832站(佔所有國家級氣象站的73.2%)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35℃,其中,有1297站(佔51.8%)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38℃;665站(佔26.6%)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40℃,135站(佔5.4%)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42℃”,國家氣候中心正研級高工、中國氣象局氣象服務首席專家葉殿秀對今年三伏天以來的國內高溫天氣進行總結,“35℃以上高溫覆蓋面積有536萬平方公里;中東部地區有23個省(市)出現40℃以上高溫,覆蓋面積達136.5萬平方公里,影響人口約2.9億。”

動輒就40度的高溫,衝擊着每個人的神經,怎麼給身體和內心都降降溫?空調顯然是最好不過的選擇。也因此,在“炙烤”模式下,以空調爲代表的製冷電器七八月份迎來了高溫般的“火爆期”。根據GfK中怡康監測數據,7月份空調線上市場零售量、零售額分別同比增長41.6%、44.6%,進入8月,近兩週時間空調線上市場零售量、零售額分別同比增長76.0%、79.4%;線下市場量、額規模同樣實現超20%的同比增長。如美的、海爾、奧克斯、海信、科龍、TCL、松下、美博、長虹、康佳等多家空調企業均向中國家電網反映,近兩個多月空調旺季期,高溫天數多、覆蓋範圍廣,公司空調產品銷售較之前有明顯增長。“安裝師傅都是滿負荷運轉”,有空調企業相關負責人如此表示。

不過,空調市場階段性的亮眼表現與上半年乃至整個2022冷年行業冰冷形成了明顯反差。從GfK中怡康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家用空調市場零售量和零售額規模分別同比下降了20.1%和14.1%;整個2022冷年,空調市場零售量、零售額規模分別爲4357萬臺、1505億元,分別同比下滑15.0%、9.2%。“經濟不振與疫情直接影響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從而消費信心指數同比下降”,在GfK中怡康大家電事業部總經理彭顯東看來,這直接影響了消費者對家電市場的預期以及購買力的執行,對應空調也受到影響出現較大幅度下滑。加之空調進一步邁入存量市場,新增需求較少,基於此,彭顯東判斷,未來兩年空調行業將進入低速時代,增量稀缺,市場核心將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品質。

對於2022冷年中國家用空調市場規模出現超出預期的下滑,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祕書長王雷也認爲,這是受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包括上半年全國範圍內區域性的疫情反覆,對產業供應鏈環節帶來壓力,也對空調消費需求產生負面影響;另外,房地產不振,也是與空調需求強相關的因素;再者,更重要的客觀因素在於,家用空調普及水平已基本達到高位。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末全國居民百戶空調擁有量達到117.7臺,其中城鎮百戶擁有量爲149.6臺。“目前全國空調的社會保有量達5.4億臺,存量更新成爲當下和未來市場消費需求的主體,這對空調市場規模的影響是直接和長期的。”

存量下尋求“換新”動能

當行業進入“存量換新”爲主的新發展階段,外部經營環境方面,像紫金天風期貨有色研究總監衛來所分析的,佔空調成本85%以上的原材料價格正擺脫傳統的週期框架,重塑爲一個新的週期,對應空調在成本和消費兩端也都面臨週期特徵的重塑。新週期特徵下,空調市場前景依然廣闊,但需要向內尋求新的增長動能。

那麼,新的增長破局之道在哪兒?或許,正如王雷以及各空調企業所描述的——智能賦能下,更節能、舒適、健康,且又高顏值的高端空調將帶給消費者更多地換新熱情和需求,也將給空調行業、產業的技術進步、產品創新帶來動力。近期中國家電網的消費者街採調研也表明,價格已經不是決定消費者購買空調的主要因素,在考慮“換新”空調時,大部分消費者都側重於更節能、智能、舒適、健康等功能特徵的產品。如新風空調、全域無風感空調、洗空氣空調、除菌健康、自清潔空調、睡眠空調等都是他們較爲青睞的產品。

消費者需求關注點的變化體現在零售端,根據GfK中怡康數據,2022冷年,新一級能效空調在線上渠道的銷售額佔比約爲67.9%,線下佔比達到78.7%;新風空調線上滲透率約爲2.3%,同比提升283%,線下滲透率約爲6.7%,同比提升59.5%。京東平臺數據也顯示,整個上半年,京東平臺新風空調的成交額是去年同期的5.5倍,同時新風空調也呈現出高於大盤32%的特性;“618”期間,京東平臺新風空調的成交額同比增長460%;京東家電“815”週年慶高潮期28小時,新風空調成交額同比增長超4倍。“京東平臺始終以消費者需求爲第一齣發點”,京東家電空調業務部營銷負責人張易茗表示,通過積極調研市場,京東家電和各空調品牌緊密配合,視角一致,均認爲新品中的新風空調或爲行業下一個增長點,“結合淨化、健康趨勢,新風量加大,將更適宜生活場景需求。”

企業層面,可以看到,更多的空調企業也正通過技術創新針對性的推出相應功能甚至複合功能的產品,以滿足消費者多元化、個性化、品質化的消費需求。以卡薩帝空調爲例,會上,卡薩帝空調總經理嚴博介紹,因關注到不同的氣候、季節所面對的空氣痛點不同,卡薩帝創新推出雲鼎空調奢享版,“這個產品的定位就是‘原生態空氣養護專家’,希望通過空氣的調節實現對人的養護、對環境的養護,以及對高端生活方式的養護。整體我們想做的就是把卡薩帝空調的高端、舒適和智慧傳遞給消費者。”

美的空調也正通過突出健康、舒適、智能化等功能的空調產品,致力於推動整個行業均價的提升。奧克斯、海信、TCL、康佳、松下等相關空調品牌則聚焦新風賽道,如奧克斯推出能夠1小時全屋換鮮氧的四季新風空調,海信推出從溫度、溼度、風感、淨化等6方面多維度打造高端空氣環境的璀璨C200,TCL推出不用二次打牆孔每小時60立方米大新風量的小藍翼II,康佳推出採用雙驅動混合新風系統的智慧新風空調,松下錨定健康和智能推出的醇風系列等,他們均通過差異化功能的新風空調,來滿足消費者對更加健康舒適的家居生活體驗的需求。科龍空調通過打造智慧睡眠空氣場景,爲用戶定製更便捷、舒適、健康的睡眠解決方案。美博空調在家用分體機之外,找到了像可穿戴空調、車載空調等細分領域,尋求差異化破局。長虹空調以全無塵技術的多年積澱,通過清新環境的營造爲消費者構築起健康生活的氛圍環境。

作爲一家專注於熱管理和環境控制的企業,英維克在精密環境控制領域積累了豐富的技術經驗。深圳市英維克健康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向東認爲,當下,“健康”應該是空調創新的主要突破口。在此方面,EBC英寶純倡導“安全、健康的舒適纔是真正的舒適”,主張從根本上解決空氣環境在安全、健康前提下的舒適問題,並且是一機解決空氣環境問題。“我們的空氣環境機通過多維相控技術,動態、協調、同步對空氣環境的溫度、溼度、潔淨度、各種污染物、微生物等指標進行調節或去除,致力於給客戶提供一個安全、健康、舒適的空氣環境。”

可以看出,以節能、健康、舒適等要素構築起的產品評價維度,正在成爲中國空調供給側改革升級的核心驅動力。也因此,高峯論壇上提出的2023冷年空調行業三大產品趨勢,即以美的旋耀2匹掛機、奧克斯沐新風Pro空調、科龍睡眠小耳朵LZ空調、美博新芯派智能AI語音空調爲代表的“節能”產品趨勢;以卡薩帝鑑賞家空調套系、COLMO TURING 家用中央空調、海信璀璨系列新風空調、康佳智慧新風空調、統帥BIGGER風幕空調爲代表的“舒適”產品趨勢;以及以海爾洗空氣櫃掛機空調、EBC英寶純空氣環境機、松下醇風空調、長虹客餐廳共享空調爲代表的“健康”產品趨勢得到了與會嘉賓、業界同仁的高度認可和肯定,他們均預判這三大產品趨勢或將成爲即將到來的2023新冷年,拉動空調行業增長的新引擎。

“雙碳”引擎驅動綠色高質量發展

事實上,無論是極端天氣對空調消費的拉動作用,還是企業層面在存量換新主導下尋求節能、健康、舒適等新增動力,可以明確的一點是,環境的變化、市場的變化、需求的變化正倒逼空調企業加緊創新發展、轉型升級,同時也對空調行業高質量發展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即空調行業、企業要做對社會負責、對消費者負責任的企業、產品。

怎麼做呢?“雙碳”戰略下,綠色低碳轉型是關鍵。根據IEA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能源相關CO₂排放量約342億噸,其中,全球空調和風扇能耗導致的CO₂排放量佔比約3.8%,預計到2050年,用於空間製冷的能源需求將增長3倍以上。毫無疑問,空調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勢在必行。

但客觀而言,空調行業的綠色低碳發展,仍面臨不小的挑戰。“對於製冷空調行業,在‘雙碳’背景趨勢下,最大的挑戰就是HFCs常規制冷劑的削減可能帶來相應的配額問題,它可能直接影響到一個企業的經營”,中山大學副教授李廷勳認爲,未來對HFCs消費、生產的控制或者配額管理或將直接衝擊空調行業發展。那麼,空調業該如何實現碳減排?在李廷勳看來,一方面要提能效,目前空調能效已經提升了15%,未來到2030年可能會再提升15%。另一方面,基於製冷劑直接導致的碳排放問題,則要通過選用研發更環保的製冷媒替代來實現,在此方面,唯一確定的機會就是低GWP製冷劑在未來會有一個大的應用。此外,材料、生產、運輸、倉儲等環節也會直接或間接導致碳排放,因此空調相關企業還有注重空調產品全生命週期的碳減排。

“相較於其他製造行業,家電行業的節能降碳我個人認爲是有優勢的”,通用技術檢科測試集團環境及雙碳事業部總監謝南南分析稱,原因在於,家電行業以舊換新政策的貫徹更足,家電產品能效的提升是從源頭降低能耗的,另外,家電產品的智能化是一個系統的提升,是從整體角度來考慮能耗效率提升的。除此之外,家電行業綠色低碳轉型還有更多可拓展的空間,如供應鏈鏈首控制作用,生產環節能耗、能源結構調整,以及HFCs等製冷劑排放的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等,都是值得空調等家電企業重視並積極推進的。

誠如李廷勳和謝南南所言,能效只是低碳的其中一環,想要最大程度減碳,需要貫穿空調產品的全生命週期。在此方面,包括美的、海爾、奧克斯、海信等越來越多的空調企業已經開始注重在製造層面或者說空調產品全生命週期內推進綠色低碳轉型。以美的爲例,2021年美的集團正式發佈了綠色戰略,圍繞着綠色設計、綠色採購、綠色製造、綠色物流、綠色回收、綠色服務6大支柱,打造全流程綠色產業鏈。“其中,綠色設計是整個綠色戰略的龍頭和牽引”,美的空調創新研究院開發中心主任李金波表示,近年來美的空調在綠色設計方面積累了豐富的技術與產品創新實踐,綠色技術方面持續在環保冷媒技術、全球超高能效技術,新一代製冷技術、蓄冷蓄熱技術等方面進行了佈局。“美的空調將持續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標準引領,不斷的擴大綠色產品供給,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助推全行業綠色低碳轉型。”

作爲空調上游供應鏈核心產品的壓縮機企業們,也在積極推進產業鏈綠色轉型。比如,CMCC便提到,構建綠色產業鏈,促進零部件產品的綠色設計,包括小型化、低噪音等,都是GMCC的未來發展方向之一。海立壓縮機方面也表示,無論從環保製冷媒替代、能效提升,包括到扁平化以及小型化等,海立壓縮機始終在服務於空調行業,圍繞着綠色低碳發展方向不斷前行。

值得一提的是,會上,王雷、中國家電網總編呂盛華帶領所有與會的空調相關企業、行業嘉賓向空調行業發出“綠色節能空調換新倡議”——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和2022全國家電消費季活動,促進綠色智能空調提品質、增品種、創品牌;行業組織、產業上下游發揮各自優勢,促進新一輪“以舊換新”、“家電下鄉”工作展開,有序推動空調消費升級,持續引領空調消費品質化、綠色化、智能化趨勢。這一舉措無疑進一步吹響了空調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的號角。

“綠水青山,悠然望遠”,“雙碳”背景之下,相信這源自中國的古老哲學,也將成爲中國空調行業行穩致遠的坦途。

責任編輯:李科峯 ST03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