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韓國總統尹錫悅在就職百日記者會上談及對日外交時表示,“韓方正在讓日韓邦交正常化後陷入最糟糕時期的日韓關係快速恢復並發展”。對於歷史遺留問題,尹錫悅表示:“相信兩國在未來增強合作關係時,能夠通過讓步和理解予以圓滿解決。”在提及二戰時被日本強徵勞工的訴訟索賠問題時,尹錫悅說:“韓國政府正在探討既能不產生令日本擔憂的主權問題衝突,又能夠使勝訴原告方接受的補償方案。”

8月19日,本來是韓國最高法院對強徵勞工的訴訟賠償案做出最終裁決的日子,但韓國最高法院最終決定推遲審判。此前,韓國外交部已向最高法院遞交了通過外交努力解決相關案件的意見書。由於負責審判的法官將在今年9月卸任,因此外界普遍認爲審判會在9月之前進行,這意味着留給日韓兩國政府解決問題的時間並不多。日本《東京新聞》8月23日發表社論稱,日韓兩國政府應該抓住這個機會,通力合作尋求解決相關問題的最佳方案。

據日本《產經新聞》報道, 8月4日在柬埔寨舉行日韓外長會談時,韓方曾向日方尋求恢復韓國的“白名單國家”待遇,並希望日方解除對韓出口半導體材料時的嚴格管理措施,但均遭到日方拒絕。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明確對韓國外長樸振表示,“白名單”問題與解決二戰勞工問題是兩碼事,並告知韓方絕不允許變賣日本企業在韓國的固定資產。此前日本政府已多次向韓方申明,“一旦變賣資產,將給日韓關係帶來嚴重後果”。

尹錫悅參加韓國總統競選時,曾表示要改善日韓關係。在正式就職前的4月底,尹錫悅就曾派遣政策協商代表團訪日。自5月10日就職以來,尹錫悅也將改善長期被稱爲“邦交正常化以來最糟糕”的日韓關係作爲自己的一大外交課題,頻頻在公開場合表態要“迅速改善日韓關係”。6月底尹錫悅在馬德里參加北約峯會時,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實現了短暫會面,但日韓首腦之間仍未實現正式會談。7月18日,韓國外長樸振訪日,同日本外相林芳正舉行正式會談,達成了儘快解決強徵勞工問題的共識。

尹錫悅想要改善日韓關係的意圖還體現在他在韓國“光復節”以及在“慰安婦”問題上的言行。8月15日,尹錫悅在“光復節”77週年紀念儀式上“不合時宜”地大談改善日韓關係的必要性,宣稱“日本是韓國攜手應對威脅全球公民自由等各種挑戰的近鄰”,閉口不談日本的侵略歷史、二戰期間強徵勞工和“慰安婦”等歷史問題,此舉也招來韓國社會廣泛批評。

對尹錫悅決意改善韓日關係的姿態和百日執政表現,韓國國內出現反對聲音,甚至有意見認爲,尹錫悅過於主動地靠近日本,一再展現“低姿態”,對韓國來說是“屈辱外交”。有在野黨人士指出,尹錫悅過多顧慮日本方面的反應,在執政百日的記者會上將日本強徵勞工賠償問題說成“補償方案”,令人失望。韓國外交部長樸振在出席國會外交統一委員會全體會議時否認對日“低姿態”,表示韓日雙方正在認真進行改善雙方關係的對話,韓方有必要做出外交努力促使日方在相關問題上做出有誠意的回應。

事實上,尹錫悅想要真正改善韓日關係並不容易。橫亙在韓日之間的除了“慰安婦”、強徵勞工等歷史問題外,還有因韓國雷達照射日本軍機事件而中斷的防衛交流問題,以及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問題等等。上述各個問題的解決都不會一蹴而就。

此外,日韓兩國國民間相互排斥的感情因素和地位不平等的思維意識根深蒂固,也決定了日韓關係的破冰過程不會容易。近期發生的日本國會前衆議院副議長、自民黨議員衛藤徵士郎涉韓不當言論事件,是兩國國民意識對立的一個縮影。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衛藤徵士郎在8月4日的自民黨會議上稱日本是韓國的“大哥國家”,並公開對記者表示,“就像日本民衆不認爲日美關係對等一樣,我也不認爲日韓關係對等,從韓國曾是日本殖民地這點來看,日本就是韓國的‘大哥’” 。衛藤徵士郎的這一番言論令韓國輿論“炸鍋”。

值得關注的是,韓日兩國領導人目前都面臨支持率下降的難題。據韓聯社報道,韓國民調機構“韓國蓋洛普”8月12日公佈的尹錫悅支持率僅爲25%,而不支持率高達66%。日本《每日新聞》的全國輿論調查也顯示,岸田文雄內閣的支持率已經跌至36%,創去年10月就職以來的新低。另據調查,岸田內閣支持率走低的最重要原因是沒有解釋清楚自民黨與韓國原“統一教會”之間的關聯。對兩國領導人而言,日韓關係“破冰”乃至走近能不能拉抬民衆支持率,也是重要考慮因素。

儘管韓國有意無意地“放低姿態”,但在改善日韓關係方面,日本並沒有表現出韓方所期盼的積極性,雙方存在很大溫差。

據日本時事新聞社報道,爲紀念日本海上自衛隊創立70週年,日本將在今年11月召開紀念儀式“國際觀艦式”,邀請多個與日本有防衛交流的國家參觀,但目前尚未考慮邀請韓國。日本海上自衛隊海上幕僚長酒井良8月23日表示,日韓兩國還沒有推進防衛交流的環境。有分析稱酒井良的言外之意是日韓要想恢復防衛交流,前提是韓方徹底解決熱射雷達照射日方軍機事件。此外,受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續簽風波的影響,兩國的軍事情報交流目前也只維持在最低限度的合作。

日本《產經新聞》認爲,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襲身亡,讓岸田政權對改善日韓關係更加慎重,原因是以安倍爲首的保守勢力對韓國的態度強硬。如果在安倍遇襲身亡後不久就轉圜日韓關係,不排除保守勢力強烈反對的可能,將影響岸田的執政根基。

韓國頻頻在對日課題上“碰釘子”,凸顯日韓兩國改善關係的意願存在不小溫差。未來日韓關係何去何從,將如何實現雙方關係的“破冰”,又會否迎來“蜜月期”,值得進一步觀察。

本報東京8月24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駐日本記者 賈沂蒙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2年08月25日 09 版

責任編輯:朱學森 SN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