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已支持小米科技等7家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

中新網北京8月25日電 (記者 陳杭)記者從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獲悉,北京圍繞做強創新主體、集聚創新要素、優化創新機制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先行先試改革,並取得了積極成效。在支持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方面,一批領軍企業聯合攻關,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目前已支持小米科技等7家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

支持企業創新方面,北京市推出揭榜掛帥、報備即批准、先使用後付費等多項政策支持企業創業,一批企業通過高新認證,享受各項優惠政策。如華科精準、百奧賽圖等。

在支持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方面,一批領軍企業聯合攻關,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目前已支持小米科技等7家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

小米集團技術委主席王斌介紹,在中關村先行先試政策機遇下,小米集團率先牽頭組建3C創新聯合體,並於7月30日正式啓動實施,作爲民營企業牽頭組建的全國第一個試點,探索新模式、創新新機制。

據悉,創新聯合體由政府、領軍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上下游企業等四類單位組成。政府爲創新聯合體的政策引導者,出臺專門的扶持政策;領軍企業是創新聯合體實際牽頭單位,總結行業共性問題,提出創新體創新方向,並提供驗證環境;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基礎研究提供者;上下游企業與領軍企業配合共同解決問題。

王斌說,後續小米將牽頭引領3C智能製造創新聯合體的成員,將按照“使命驅動、企業主導,雙鏈融合,機制創新”的原則推進建設,瞄準智能製造科技前沿,引領行業科技發展方向,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產業鏈,集聚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和高等院校院所等優勢力量,構建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的攻關模式。

在支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北京市通過加強績效考評引導,引導高校院所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截至今年6月,全市認定登記技術合同3萬餘項,成交額超過300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0%。湧現出如北京大學科技開發部、清華大學技術轉移研究院等。

北京大學科技開發部部長姚衛浩介紹,北京大學推進有組織的科研和有組織的科技成果轉化,在制度體系建設、機制體制創新、校地產學研合作、校企聯合研發平臺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基金、高價值專利培育運營及知識產權管理、技術轉移轉化等方面,都取得了積極進展。

姚衛浩說,北京大學積極推動金融資本與科技成果轉化相結合,與北京科創基金合作組建北京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工商註冊爲“北京元培科技創新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基金規模10.02億人民幣,用以聚焦北大重大原始創新項目,支持原始創新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姚衛浩表示,截至目前,基金召開投決會20次,決議項目28個,已經成功投資交割18個項目,投資金額超4億元。其中一半以上的決議項目爲校內科研團隊的成果孵化企業,其中一半以上的項目落地北京轉化。

清華大學技術轉移研究院院長王燕介紹,清華大學通過外部招聘、內部選派等形式組建了一支技術轉移隊伍,包含技術、知識產權、商務、法務等各方面專業人才,按照信息領域、物質領域、生命健康領域進行分工,分別爲相關領域的院系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提供全流程服務。

王燕說,清華大學技術轉移院圍繞科技成果轉化所需各類資源要素,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多方拓展技術轉移資源。與數百家企業、30多家行業協會、20家不同領域創新中心、20家地方產業園區、30家投資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係,形成了要素齊備的技術轉移合作網絡。

在支持科技金融方面,北京市還通過創業投資、銀行信貸、上市融資等多方式全鏈條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掛牌上市的培育和服務力度,促進北京市創新型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等。今年以來,北京市新增上市公司16家。含北交所1家。

華科精準(北京)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聯席CEO劉文博介紹,作爲位於中關村的創新醫療企業,切實的感受到了中關村先行先試改革工作對華科精準、對創新企業的快速高質量發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

劉文博說,中關村多次搭建企業與相關應用單位供需對接平臺,如中關村論壇新技術新產品首發與推介大會、科博會、全球企業家創新論壇等等,幫助華科精準與政府、醫院打開合作渠道,拓寬產品新市場,促進了公司的融通發展。(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