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都市圈再添新成員。重慶都市圈成爲第6個國家級都市圈,也是繼南京都市圈之後第2個跨省級行政區都市圈。

近日,重慶市政府網站公佈了《重慶都市圈發展規劃》(下稱《規劃》)。重慶都市圈由重慶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和緊密聯繫的周邊城市共同組成,包括重慶市21個主城都市區和四川省廣安市。2020年常住人口約2440萬人,總面積3.5萬平方公里。

第六個國家級都市圈

今年3月,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加快培育現代化都市圈,出臺長株潭、西安、重慶等新一批都市圈規劃。在此之前,長株潭和西安都市圈規劃已經出臺。

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易小光向第一財經表示,《規劃》是遵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編制的一個跨省級行政區域的都市圈規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就是要依託重慶和成都兩個核心,發展都市圈,聯動帶動周邊區域。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圍繞重慶主城和成都培育現代化都市圈,帶動中心城市周邊市地和區縣加快發展。去年11月,《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已經獲得國家發改委批覆。

2020年5月,重慶在原主城9區基礎上將渝西地區12個區擴展爲主城新區,主城都市區範圍增至21個區。而此次都市圈範圍則在此基礎上再添加四川省的廣安市。《規劃》提出支持廣安市加快與重慶中心城區同城化發展,着力打造重慶都市圈北部副中心。

易小光表示,中心城區、都市圈在區域經濟增長極中發揮重要作用。主城區擴圍是從支撐雙城經濟圈建設,增強國家級中心城市綜合承載能力角度來實施的。此次重慶都市圈規劃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跨省域,將四川的廣安納入進來。

《規劃》中“點名”支持廣安事項56項。廣安市委常委(擴大)會認爲,《規劃》使廣安市成爲全國唯一全域納入跨省域都市圈的地級市,這是廣安撤地設市以來得到國家、省級規劃支持事項最多的一次,是廣安發展中的一件大事。

因此,重慶都市圈成爲繼南京都市圈之後,第2個跨省級行政區的都市圈。易小光表示,跨行政區合作是推動經濟區建設發展的難點,將廣安納入重慶都市圈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推動川渝合作。目前,在廣安鄰水和重慶渝北合作的川渝高竹新區在管理、利益分配、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上都有很好的進展。

《規劃》提出,以跨省市區域合作功能平臺爲重點,率先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推動在規劃統籌、政策協調、協同創新、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催生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加快形成系統集成、“以點帶面”綜合效應。

都市圈加快培育

2019年,國家發改委出臺了《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培育發展一批現代化都市圈,形成區域競爭新優勢,爲城市羣高質量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撐。到2035年,現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都市圈。

去年以來,南京、福州、成都、長株潭、西安等都市圈相繼獲批,重慶都市圈則是第6個國家級都市圈。這6個都市圈中東部地區有2個,西部地區有3個,中部地區有1個,另外還有一些都市圈規劃正在規劃編制中。

其中,南京都市圈的經濟總量是最大,人均GDP也是最高。2019年人均GDP達到11.3萬元,接近高收入國家水平。南京市統計局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南京都市圈10個地區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6665.68億元,經濟總量較上年擴大4915億元。

成都都市圈和重慶都市圈的經濟總量都超過2萬億元。四川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成都都市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約2.5萬億元,佔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比重達33.8%,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人均GDP邁上8萬元臺階、達1.3萬美元,達到全球中等收入地區水平。

福州、長株潭、西安都市圈則屬於萬億級別的都市圈。長株潭都市圈2021年經濟總量爲1.79萬億元,福州都市圈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約1.5萬億元,西安都市圈2020地區生產總值約1.3萬億元。

這些都市圈處於不同的區域,經濟基礎條件各有差異,內部一體化合作程度也不一樣。有的區域合作已經有多年曆史,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協調協作機制,有的都市圈內部關係仍然還有待進一步理順。

南京都市圈是我國最早啓動建設的跨省都市圈。早在1986年就成立了南京區域經濟協調會。2002年12月,江蘇省政府批准《南京都市圈規劃》。後來長三角區域規劃、長三角城市羣規劃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等文件都明確要求加快南京都市圈建設。

成都都市圈是在四川推動成德眉資一體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近年來,成德眉資一體化取得明顯進展。8月23日,市域(郊)鐵路成都至眉山線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四川省發改委批覆,標誌着成眉線工程將進入全面開工建設階段。

西安都市圈的建設重點要推進西安和咸陽的一體化,目標是到2025年,都市圈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西安國家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提升,非省會功能有序疏解,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

除了這6個都市圈,還有一些都市圈可能將在未來陸續出爐。比如,去年發佈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就提出支持武漢、長株潭、鄭州、合肥等都市圈及山西中部城市羣建設,培育發展南昌都市圈。

與前兩年例舉任務清單不同,國家發改委發佈的《2022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沒有再點名具體的都市圈,但提出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健全省級統籌、中心城市牽頭、周邊城市協同的都市圈同城化推進機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