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企業用工成本越來越高,下游客戶對自動化設備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我們需要更多的資金,用於研發和設備投入。”從事自動化包裝行業的袁曉雷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今年市場變化很大,生物醫藥整體增長較快,我們正在加大研發力度,希望能解決國內診斷試劑關鍵原材料問題,這也導致公司對資金的需求比較大。”從事生物醫藥特種酶生產研發的瀚海新酶公司創始人及實控人楊廣宇對記者稱。

“要做好大型項目的建設管理,對運營平臺有着極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技術方面,我們每年針對技術的研發投入佔比約6%~7%,未來將繼續擴大規模,需求資金來支持。”從事信息技術服務行業的王開學對記者坦言。

對於科技型企業而言,資金問題是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首要問題。科創企業多數屬於技術密集型企業,特別是處於初創期的科創企業,研發投入大,報表“不好看”,按照銀行傳統信貸邏輯,往往難以達到融資要求。對此,今年以來,監管部門發佈了一系列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撬動社會資金促進科技創新。

在此背景下,科創企業已成爲各大銀行佈局的重點賽道。第一財經在走訪調研中瞭解到,針對科創企業的特性,銀行正積極開闢融資新模式,如推出技術產權證券化服務,將科創企業擁有的核心技術轉化爲資產;推廣投貸聯動,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創新評估體系,將技術因素納入科創企業信貸評估中,解決授信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化“知產”爲資產降低融資門檻

在浙江瑞安,機械製造業有着悠久歷史。一百年前,當地人李毓蒙發明了中國第一臺彈棉花機,替代手工彈棉花,由此帶動瑞安機械行業的發展。從那個時候開始,瑞安很多年輕人便跟隨李毓蒙從事機械設計和製造。如今,瑞安製造正向“智造”邁進。

袁曉雷就是其中一員。作爲“創二代”,在他接手浙江瑞安華聯藥機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聯藥機”)後,便積極帶領公司向數字化轉型。

“這是已經組裝好的一套機器,主要用於藥品的包裝;這邊是加工車間,我們會按照客戶的要求定製化產品;那邊是全自動化的,員工只用調節調節參數……”袁曉雷帶着記者走入了華聯藥機的生產車間,從生產線到機器性能,他都如數家珍。

作爲一家從事製藥、食品、日化等行業自動化包裝設備研發、生產和相關服務的技術企業,泡罩包裝機是公司的主要產品之一,其他還有自動裝盒機、灌裝封尾機、預製袋包裝機及相關聯動生產線和配套設備。

如今,歷經多年發展,華聯藥機客戶已經遍及羅氏、賽諾菲、GSK、巴斯夫、新華、威高、駝人、強生、雅芳、P&G等近3000多家醫藥日化企業,出口8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佔比約在15%到20%之間。2021年公司年產值達2.6億元,年研發投入超1000萬元。

隨着規模越做越大,公司需進一步增加生產線,而現有的廠房已無法容納。“我們正在建新的廠房,佔地60畝左右,預計一年以後投入使用,投產之後,公司產能將進一步提高,目前每年生產約500套。”袁曉雷告訴記者。

袁曉雷稱,公司以往融資渠道比較單一,大多是銀行常規貸款,利息也相對較高。而在支持科創企業的政策指引下,華聯藥機也享受到了來自技術資產的紅利,獲得了一筆1500萬元的3年期低成本融資。

“之前我們的貸款成本大約在6%,而通過技術產權證券化方式獲得的融資成本不到4%,融資成本大大降低了。”袁曉雷提及的技術產權證券化,是指通過證券化手段放大科技型企業“技術產權”融資價值比,通過政府增信補貼手段降低融資成本。

據悉,這是全國首批技術產權證券化產品,由溫州市科技局、財政局、興業銀行聯合推動,產品結構是採用民營小貸公司爲底層小貸債權資產放款機構,興業銀行溫州分行是項目協調人或主承銷商。

“過往銀行合作的科技金融產品,依賴傳統抵押等模式較多,企業技術資產往往是有評估公司的評估額,卻很難得到銀行的真實授信和融資。”瑞安市科技局科技成果轉化中心負責人丁朝華告訴記者,而技術產權證券化試點解決了企業技術資產從評估值到融資額的轉化問題,拓寬科技企業融資渠道,激活企業無形資產。

“像溫州一般的民營企業,在交易所往往較難發債,而這一模式相當於降低了企業直接融資的門檻。”興業銀行溫州分行副行長鍾春峯對記者說道。據悉,自溫州技術產權證券化試點工作推進以來,興業銀行溫州分行已參與發行首批三期的技術產權證券化項目,共幫助48家溫州中小民營科技企業獲得融資5.9億元。今年下半年,該行將計劃再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兩期,合計發行金額約4億元。

股債聯動拓寬融資渠道

在武漢光谷,一大批科創企業正在集聚,科技元素隨處可見。背靠“光芯屏端網”、生命健康兩大產業集羣,去年光谷GDP已突破2400億元,增長16.8%。爲了助力更多科創企業,在這片產業投資熱土上,一系列金融創新正在發生。

成立於2015年的武漢瀚海新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瀚海新酶”)對此有着直觀感受。瀚海新酶主要從事體外診斷(IVD)核心原料酶及輔酶的研發、生產,是國家標準參與制定者。近年來,在國內80%以上的IVD生物原料市場由跨國藥企佔領的情況下,瀚海新酶已與科興、康希諾、美康生物等疫苗大廠達成合作。

楊廣宇說道:“在公司發展過程中,最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資金,研發、生產建設、人力成本等,都離不開資金。”而一般的投資機構對其要求的投資回報率是35%,因而隨着公司發展,瀚海新酶也在尋求來自銀行的融資。

實際上,對於科創企業而言,在融資過程中平衡好股權和債權的關係是一大關鍵。一位銀行業資深從業者對記者稱,科創企業要考慮如何最優化資本結構。對於不確定性強的創業企業,早期資金來源應該是以股權爲主,債權爲輔;隨着企業的穩步成長,股權比例可以適當下降,轉而提高債權比例。

“我們早期發展的時候,客觀來講風險還是比較大的,那時候如果引入信貸資金,無論是從自身還是銀行角度,風險都蠻大,所以初創期比較需要的是理解我們的股權資金。”楊廣宇也提及,之後隨着公司的營收逐步增加,對銀行信貸資金需求加大。

但由於科創中小微企業一般具有“輕資產、無抵押、高風險”的特徵,在銀行傳統的信貸審批體系中,容易被拒之門外,而且供需也存在錯位。“其實市場上有很多流貸產品,期限短,而作爲科創研發公司,我們的資金週期會比較長,這是科創企業貸款的痛點之一。”楊廣宇介紹稱。

對於這一問題,銀行正積極創新。據悉,興業銀行武漢分行在瞭解公司的融資需求後,主動爲公司延長貸款期限至三年,並且依託商行+投行的優勢,同步爲其提供股權投資,通過5000萬元股權直投和三年期4500萬元貸款授信,切實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問題。

位於光谷的武漢中科通達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科通達”)也享受到了這一政策。中科通達成立於2007年,定位於智慧交通綜合服務平臺運營商,主要從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統設計、開發、實施、運維等服務。

近年來,由於公司擴大生產,導致項目設備、施工成本上升,對資金需求較大。興業銀行武漢分行通過與達晨創投聯動,給予該公司6000萬元的授信額度,同時還提供了FICC等“主辦銀行式”的管理和服務,全方位滿足服務客戶需求。有了金融機構的支持,中科通達持續保持其在區域細分行業的龍頭地位,並已成功登陸資本市場。

興業銀行普惠金融部科創金融處副處長劉淼聲告訴記者,爲了健全完善投貸一體化服務,該行去年升級了“投聯貸”產品,通過外部投資機構主“投”、興業銀行主“貸”的模式爲科創企業提供融資支持。目前“投聯貸”授信敞口金額超過50億元,支持企業近400家。

還值得一提的是,爲了破解科創企業融資難題,興業銀行在針對科創企業的評價模式上也有創新,將技術作爲評價維度之一,推出了“技術流”評價體系。劉淼聲稱,相對於銀行傳統以企業財務狀況爲依據的“資金流”評價體系,該體系從知識產權、研發投入、研發團隊實力、產學研情況、科技資質等十多個維度選取針對性、關鍵性、可量化的指標,通過定量化分析對企業的創新能力進行評價,真正把科創企業的軟實力轉化成融資硬通貨。

數據顯示,自今年1月啓動“技術流”評價體系試點工作以來,截至6月末,興業銀行已通過“技術流”評價體系審批融資金額超1萬億元,投放金額達1165億元。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