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港股市場因颱風而休市半日,下午開市後,港股像是踩了油門一路狂奔,互聯網科技板塊更是集體猛漲。

當日收盤時,恒指半天時間的成交金額高達906.33億港元,而前一交易日的全天交易金額爲991.28億港元。恒生指數收報19968.38點,上漲3.63%;恒生科技指數報4268.54點,上漲6.01%。

爲何突然大漲?本週京東、美團、小鵬汽車迎業績大考。從互聯網大廠已公佈的業績數據來看,普遍優於市場預期,推動不少互聯網公司在公佈中報業績後出現上漲。自上週公佈業績後,騰訊股價累計反彈超過7%;8月24 日京東集團業績發佈後,股價上漲了11%。

值得關注的是,港股互聯網科技板塊依然是公募基金南下“買買買”的重點。從加倉方向來看,公募基金在二季度主要加倉了港股互聯網、運動服飾、新能源車等板塊,其中不少互聯網頭部公司獲得的增持幅度較爲明顯。

集體大漲的背後:互聯網大廠中報業績超預期

8月25日,作爲港股比重最大、最受關注的板塊之一,互聯網科技股或將成爲本次港股反彈的動力。其中,京東集團漲超11%,嗶哩嗶哩漲超10%,萬國數據、百度集團漲超9%,阿里巴巴、京東健康、美團漲超8%。另外,快手上漲超過6.88%,騰訊漲近5%,小米漲3.6%。

中報業績超預期推動了市場大幅上漲。在一個月前,隨着二季報逐漸開啓,多家機構密集發佈港股科技股二季度的財報前瞻,對於宏觀環境壓力下對互聯網科技板塊的第二季盈利有所擔憂。

但是,隨着上週港股業績陸續公佈,不少互聯網科技企業中報業績,普遍優於市場預期。其中,騰訊公司股價自從公佈業績以來,累計反彈7%以上。財報顯示,騰訊第二季度營收1340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3%,仍好過預估;淨利潤186億元,比去年同期425.87億元同比下降56%。8月24 日,京東集團業績發佈後,股價上漲11%。數據顯示,二季度京東收入2676億元,同比增長5.4%,超出此前市場預期;歸母淨利潤爲44億元,去年同期爲8億元。

基本面盈利最差的預期已在扭轉?光大證券分析師秦波認爲,伴隨國內疫情逐漸緩解,物流、供應鏈以及終端消費將逐步恢復,目前互聯網企業正推進降本增效,長期着眼於更健康的戰略調整與新佈局,未來平臺經濟仍然能取得進一步的發展。

中泰證券研究報告認爲,近期市場開始上調恒生科技指數的每股盈利預測,科技指數的盈利底大概率已在今年5月出現。儘管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宏觀總量對科技企業收入仍具不確定性,但盈利端能夠通過降本增效而逐漸恢復,加上如騰訊在業績後再重啓股本回購,較低的估值亦帶來支撐。互聯網板塊的估值不高,盈利可望進入拐點,具中長期投資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近期多家互聯網科技企業中報業績優於市場預期,也正在推動市場做空氣氛大幅扭轉。彭博社的計算結果顯示,本週賣空活動佔港股總成交額的比例僅略低於20%,爲今年5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摩根士丹利則稱,對沖基金和其他空頭都紛紛表示,他們要麼在回補頭寸,要麼正在計劃這麼做。

互聯網科技板塊仍是公募資金南下倉位重點

8月初,素以價值投資聞名、被譽爲“中國巴菲特”的知名投資人段永平,第四次加倉恒生科技指數、恒生互聯網指數中的代表成分股 “騰訊控股”。

其實,儘管騰訊、美團等互聯網科技板塊股價持續低迷,但依然被衆多機構看好,仍然是公募資金南下倉位的重點配置對象。在行業配置上,按照恒生行業分類,資訊科技業仍然爲配置比例最高的行業,佔比達35.07%。此外,從港股通流向來看,資訊科技業獲得的淨買入金額也是今年以來各行業之首。

中金公司根據基金二季報披露持倉彙總數據,發現可投資港股的2443只內地公募基金共持有港股市值4042億人民幣,較一季度環比增長27%。從持股集中度看,公募基金對港股的前10大重倉股佔比提升至61.3%。二季度公募基金前10只港股持倉市值佔前100只重倉港股市值的61.3%,較一季度的57.3%增加4個百分點。進一步看,前3大重倉股,即美團、騰訊和李寧的持倉市值約爲634億港元,佔前100只重倉港股市值35.4%。

以恒生科技指數、恒生互聯網指數爲代表的港股互聯網ETF產品中,恒生互聯網ETF(513330)規模居前,在今年二季度末規模,已從一季度末的233億元,上升到277億元,今年日均成交金額達到26億元,持倉第一大股票爲美團。

華夏基金經理徐猛近期也表示,前期監管趨嚴是壓制港股科技板塊的主要因素,當前政策層進一步肯定數字經濟的正面作用,推動港股科技企業的政策環境向友好轉變,港股科技企業的投資勝率不斷提升。整體上看,當前港股市場政策風險基本出清,具備左側佈局的時點優勢。

顯然,隨着更多價值投資者加入,以及公募基金持續增持,機構投資者正在重拾對港股互聯網科技板塊的信心,或將推動港股下半年有望迎來企穩反彈行情。

責編:林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