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北京商報

洽洽食品又漲價了。近日,洽洽食品宣佈對旗下葵花子系列產品整體提價約3.8%,這距離上一次產品提價不足一年。產品升級、原料成本上升,是洽洽食品給出的提價原因。然而,在業內人士看來,緩解成本壓力外,洽洽食品連番漲價背後或是因爲主營業務增長乏力。

從財報數據來看,營收佔比超六成的葵花子業務增速呈現放緩趨勢,這對於定下“在2023年實現含稅銷售收入100億元”目標的洽洽食品來說可不是好消息,這也被業界認爲是洽洽食品連番提價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一年兩次提價

一紙漲價公告再次將洽洽食品推至公衆視野。

8月23日晚,洽洽食品發佈公告稱,經研究決定,對葵花子系列產品進行出廠價格調整,整體提價幅度約3.8%,公司已於2022年8月21日開始執行新的價格政策。

對於漲價原因以及提價幅度考量的標準,洽洽食品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洽洽食品是基於公司葵花子系列產品升級帶來產品力提升以及伴隨的原料及包輔材、能源等成本上升,爲了更好地向消費者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促進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這不是洽洽食品第一次對旗下瓜子產品進行提價。2021年10月,洽洽食品公告稱,對公司葵花子系列產品以及南瓜子、小而香西瓜子產品進行出廠價格調整,各品類提價幅度爲8%-18%不等,價格執行於當天開始實施。而漲價的原因,同樣是基於公司瓜子系列產品升級帶來產品力提升,原料及包輔材、能源等成本上升。

廣科諮詢首席策略師沈萌表示,“對於洽洽食品來說,成本上漲的幅度遠大於單次產品提價,因此提價不足以完全轉嫁成本變化的壓力。與此同時,當下市場需求收縮,提價可能進一步打擊企業需求,影響其收入和利潤”。

對於上述終端產品的漲價情況,北京商報記者從洽洽食品天貓旗艦店客服人員處瞭解到,“其店內葵花子產品佔據大多數,大概70%左右,但目前還沒有接到漲價通知”。這意味着,此次提價若傳導至終端,該店鋪內可能有約七成產品都將提價。

資料顯示,洽洽食品主要從事堅果炒貨食品的生產和銷售,產品包括葵花子類、西瓜子類、豆類、南瓜子類、花生類等傳統炒貨產品和以開心果、核桃、杏仁等爲代表的堅果產品。其中,兩次漲價都被提及的葵花子系列產品是洽洽食品營收的主力軍。數據顯示,2019-2021年期間,葵花子產品的營收佔比分別達到了68.27%、70.43%、65.89%。

核心產品失速

作爲洽洽食品的頂樑柱,葵花子產品業績增長放緩或也是其漲價的“催化劑”。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洽洽食品近年來業績發現,2019-2021年期間,洽洽食品葵花子收入分別爲33.02億元、37.25億元、 39.43億元,營收增速分別爲17.54%、12.8%和5.86%。

同期,葵花子毛利率也曾出現小幅下跌,雖在去年10月提價後有所上漲,但仍未恢復至2019年水平。數據顯示,2019-2021年葵花子毛利率分別爲35%、33.35%、34.13%。最新發布的半年報則顯示,洽洽食品葵花子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爲31.56%,較上年同期下降0.42%。

在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看來,葵花子系列的消費下滑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葵花子經過這些年的消費升級之後,消費者的選擇更多,葵花子這種單一爆品,或者說傳統產品對於消費者吸引力在下降,另一方面,葵花子產品本身需求並不強勁,且散裝葵花子佔據了瓜子市場較大份額。

公開數據顯示,中國瓜子需求量整體呈現出下降趨勢,尤其在2015-2018年趨勢較爲明顯,2019年雖然有所回升,年總需求量達到了12779.8噸,但仍然難達到2015年時13183.7噸的水平。雖然中國瓜子產業鏈相對成熟,但從整個市場來看,包裝瓜子市場份額僅爲10%左右,而散裝瓜子佔據了90%,產品同質化程度也頗高。

核心品類增長放緩,洽洽食品盈利能力也迎來新挑戰。數據顯示,2018-2020年,洽洽食品淨利潤的同比增幅分別爲35.58%、39.44%、30.73%。但到了2021年,洽洽食品的淨利潤增幅出現較大幅度下滑。洽洽食品2021年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59.85億元,同比增長13.15%;實現歸母淨利潤9.29億元,同比增長15.35%。

爲尋求業績增長的第二曲線,2017年前後洽洽食品推出每日堅果。但從營收佔比來看,堅果品類突破並不明顯。2019-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洽洽堅果品類營收佔比分別爲17.06%、17.96% 、22.83%和19.59%。在業內人士看來,洽洽食品佈局堅果的時間較晚,彼時沃隆每日堅果基本已經坐穩市佔率第一,三隻松鼠良品鋪子在堅果品類的佈局也已經完成,此時洽洽食品分食市場份額並非易事。

百億目標迎考

在覈心品類增長乏力、淨利增幅放緩的情況下,洽洽食品能否實現“含稅百億”的目標成爲業界關注的重點。

據瞭解,洽洽曾立下“百億目標”,即2023年,整體實現含稅銷售收入100億元。據業內人士估算,2023年的百億目標折算成不含稅大概是80多億元。

從近年營收來看,洽洽食品還尚未突破60億元大關。數據顯示,2018-2021年,洽洽食品營收分別爲41.97億元、48.37億元、52.89億元和59.85億元。從上述數據看到,洽洽食品營收每增長10億元大概需要近兩年的時間。如今距離“含稅百億”目標還剩下一年半的時間,洽洽食品能否在此期間拿下20多億元營收恐怕需要打上一個問號。

業界對恰恰食品目標的疑慮似乎在資本市場也有所反映。前幾日,洽洽食品交出一份營收、淨利雙增的半年成績單,2022年上半年,洽洽食品實現營收26.78億元,同比增長12.49%,上半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3.51億元,同比增長7.25%。值得一提的是,半年報發佈後,洽洽食品股價不漲反跌,中報發佈第二天,洽洽食品股價開盤迅速觸及跌停,跌至47.34元,直到收盤時,其股價仍較前一交易日跌去了9.7%。

投資者的失落,或源於先前高預期的落空。多位分析師對洽洽食品今年的利潤普遍預期在11億-12億元區間,而上半年洽洽食品僅實現淨利3.51億元。在此情況下,多家券商下調對洽洽食品的盈利預期。Wind顯示,8月18日-19日,有6家券商下調了洽洽食品今年的盈利預測,盈利區間從11億-12億元下調至10億元左右。

“雖然業績增長,但是增速不如預期,而消費趨勢出現疲態,對未來增長預期轉弱。另外,業績報告發布前,市場已經推高股價,發佈後部分資金獲利回吐。”沈萌認爲。按照過往幾年的增速,2023年的百億含稅銷售收入目標實現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關於未來如何實現“百億戰略”目標,洽洽食品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品牌方面,公司會繼續強化堅果和瓜子營養健康的宣傳和普及工作,堅果定位爲日常營養必需品,持續爲品牌增加年輕活力;在產品方面,公司聚焦堅果休閒食品和主航道品類,以消費者需求爲導向,實施創新戰略;在渠道方面,公司會加速推進渠道精耕戰略,打造百萬終端,實現線下渠道數字化,提高產品滲透率;此外,洽洽食品還會持續推動供應鏈升級、組織人員優化等。

北京商報記者 郭秀娟 王曉/文並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