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秀麗 

“面對近年來國際原油‘負油價’、倫鎳暴漲等極端行情,我國期貨市場合理反映市場預期,制度設計符合國情市情,在風險防控和處置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2022年以來,我國期貨市場總資金突破1.6萬億元,總持倉突破3600萬手,均創歷史新高。我國已連續多年成爲全球規模最大的商品期貨市場。”

中證1000股指期貨、期權、近期掛牌交易的5個油脂期權成功上市,期貨期權品種數‘破百’,達到101個。”

“將推動國債期貨雙向開放。儘快完成各項準備,向QFII、RQFII開放參與商品期貨、商品期權和股指期權產品。”

8月26日,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第十九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上表示,我國期貨市場經受住了全球疫情、地緣政治等外部因素的衝擊,市場運行平穩,功能有效發揮,行業機構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下一步將不斷完善法治和品種體系,持續提升市場運行質量,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強化市場監管,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推進高水平開放 抑制過度投機

“證監會將不斷完善法治和品種體系,持續提升期貨市場運行質量,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強化市場監管,發揮期貨市場發現價格、管理風險、配置資源的功能,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方星海表示,下一步將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夯實制度基礎,推進品種創新。《期貨和衍生品法》是期貨市場三十年發展和監管經驗的系統集成,要以此爲契機,將制度優勢轉換爲發展動能,做好《期貨和衍生品法》配套法規制度“立、改、廢”工作。圍繞期貨品種上市註冊、持倉管理、產業客戶培育、場外衍生品交易、期貨公司業務範圍等,重點抓好《期貨交易所管理辦法》《期貨公司監督管理辦法》等規章修訂工作,不斷完善交易、交割、結算等基礎性制度。以期貨期權品種上市機制完善爲契機,緊扣國家戰略方向和產業發展需要,着力在產業鏈補短板、服務綠色發展等方面,穩妥有序地推動品種上市工作,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品種體系。

二是以服務實體經濟爲宗旨,持續提升市場運行質量。緊貼產業需求,不斷優化合約規則,提升實體企業參與便利性,增強市場韌性。優化完善交割標準和庫容設置,發揮期貨價格公開透明、交割標準統一規範的優勢,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暢通國內大循環。持續優化做市制度,豐富做市商數量和類型,提升市場流動性質量。探索組合保證金試點,優化擔保品折扣比率,提升投資者資金使用效率,合理降低市場參與成本。加大產業客戶培育力度,疏通產業客戶參與“堵點”,推動更多生產和流通領域實體企業參與期貨市場,鼓勵引導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提升服務中小企業能力。

三是堅定不移推進期貨市場高水平開放。推進市場、機構、產品全方位制度型開放,積極探索多元化對外開放路徑。研究推進油脂油料期貨期權品種納入特定品種,引入境外交易者參與,提升我國油脂油料期貨價格的國際影響力。推動國債期貨雙向開放。儘快完成各項準備,向QFII、RQFII開放參與商品期貨、商品期權和股指期權產品,爲境外交易者提供更豐富的風險管理工具。

四是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堅持嚴的主基調,全面淨化市場生態,完善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市場風險防控機制。持續推進落實“看穿式”監管,提升科技監管效能,豐富監管手段,提升發現和查處違法違規行爲的能力,堅決抑制過度投機。加強期現貨市場聯動監管,加強與現貨管理部門的信息互通,與其他金融監管部門建立相關的監管協作安排,共同構建良好的市場生態。

我國期市合理反映市場預期

方星海說,今年以來,我國期貨市場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經受住了全球疫情、流動性寬鬆、地緣政治等外部因素的衝擊,《期貨和衍生品法》公佈實施,期貨市場運行平穩,功能有效發揮,行業機構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爲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初級產品保供穩價貢獻了積極力量。

具體來看,他表示,一是市場規模再上臺階,產品供給日益豐富。

2022年以來,我國期貨市場總資金突破1.6萬億元,總持倉突破3600萬手,均創歷史新高。上半年商品期貨成交量29.78億手,佔全球商品類成交量的69.07%,我國已連續多年成爲全球規模最大的商品期貨市場。根據美國期貨業協會(FIA)公佈的成交量排名,中國期貨品種在農產品、金屬品種前20強中分別佔有16、14席。中證1000股指期貨、期權、近期掛牌交易的5個油脂期權成功上市,期貨期權品種數“破百”達到101個。其中,中證1000股指期貨是時隔7年再次上市的股指期貨類品種,對於健全股票市場穩定機制、完善金融期貨的產品體系具有重要意義,覆蓋大、中、小盤股的風險管理產品序列初步形成,也爲投資者配置“專精特新”等中小上市公司提供了更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

二是期貨功能有效發揮,爲實體企業保“價”護航。一方面,價格發現及時準確。2月以來,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鎳價格非理性暴漲,傳導至國內,也出現連續停板,上海期貨交易所及時採取風控措施,專業應對,釋放了合理的價格信號,並在倫鎳恢復交易後引領其向下迴歸。面對近年來國際原油“負油價”、倫鎳暴漲等極端行情,我國期貨市場合理反映市場預期,制度設計符合國情市情,在風險防控和處置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在本輪豬週期波動中,有些大型養殖企業依據生豬期貨價格信號,提前核算養殖收益,合理安排出欄計劃,未盲目淘汰母豬。生豬期貨今年9月、11月和明年1月合約的價格,被宏觀管理部門引用,作爲引導行業預期的參考。另一方面,風險管理靈活高效。通過“保險+期貨”“期貨穩價訂單”“穩企安農護航實體”“企風計劃”等多種方式,打出“保供穩價”組合拳,助力“跨週期、跨產業、跨羣體”風險管理。目前,已爲16萬噸鋼材、6800噸石油瀝青、21萬噸天然橡膠等大宗商品提供價格保障。

三是行業發揮專業優勢,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截至上半年,150家期貨公司總資產約1.6萬億元、淨資產1700億元、淨資本1000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30%、19%、31%。弘業期貨8月5日在A股首發上市,成爲首家“A+H”上市期貨公司,目前上市期貨公司已達5家。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通過基差貿易、倉單服務等方式爲中小微企業提供更具針對性、個性化的風險管理服務,利用期貨價格指導現貨購銷,探索現貨貿易和場外衍生品工具相結合的含權貿易模式,2022年累計服務客戶2.8萬家次,其中65%是中小微企業。

四是法治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本月初,《期貨和衍生品法》正式落地實施,這是期貨市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期貨市場法治“四梁八柱”形成,爲實體經濟利用期貨市場發現價格、管理風險提供了制度支持,增強了交易者和套期保值者的市場信心,對於活躍商品流通、防控金融風險、提高企業風險管理水平、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期貨市場基本法律制度的確定,對於推動我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和國際化進程,增強國際交易者對中國期貨市場的信心意義重大。《期貨和衍生品法》通過後,國際掉期與衍生工具協會(ISDA)就承認了我國的終止淨額結算地位,有望爲金融機構開展場外衍生品業務降低成本,提高其資金使用效率。

編輯:張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