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事衝突目前不太可能爆發的情況下,認知戰已經成爲“臺海博弈”的最前線。

爲了應對所謂的“中國大陸軍事壓力”,臺灣民進黨當局宣佈爲明年提交創紀錄的防衛預算。從數額上看,增加到4151億元新臺幣,比2022年大增近13%。

這一點成爲這兩天媒體關注的焦點。

但是,有一個方向卻被很多人忽略了,而其發揮的作用卻非常重要。

那就是有美國媒體爆料,谷歌等美西方一些互聯網科技大公司,有可能“出手”幫臺灣打認知戰,針對的目標是所謂的“大陸虛假消息”。

在軍事衝突目前不太可能爆發的情況下,認知戰已經成爲“臺海博弈”的最前線。

而谷歌、臉書等互聯網平臺科技巨頭的加入,是否表明美國這些大企業很有可能放棄“中立”身份?

01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由於中國大陸試圖以信息戰和認知戰擾亂島內民衆的心理,民進黨當局以強化事實查覈等方法鞏固防線,而且還獲谷歌等大型科技公司支持”。

報道還聲稱,這種做法的成效,正逐漸受到美歐國家官員和網絡研究人員的關注。

在美國衆議長佩洛西不顧中方一再警告於本月初竄訪臺島後,解放軍採取了強大的反制措施,包括試射導彈、啓動軍事演習、派遣戰鬥機飛越所謂“臺海中線”等等。巨大的軍事實力差距,讓民進黨當局毫無辦法。

不過,民進黨當局卻在想盡辦法給自己臉上“貼金”。比如,民進黨當局稱,早在佩洛西專機降落前,他們就在防範北京“更隱密的攻擊”,也就是“以假消息散播恐懼、擾亂民心”。

似乎想顯示,在認知戰領域民進黨當局及相關部門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實際上,美國前國防部長埃斯珀在今年7月竄訪臺島期間,和蔡英文的“紅人”——臺“行政院政務委員”、“候任數字部長”唐鳳討論了臺北在認知戰中應對假消息的對策。埃斯珀返回美國後表示,臺灣做法“似乎非常有效,我們嘗試把學到的東西帶回來”。

臺軍方聲稱,“8月稍早辨識出超過270例不實或誤導性內容,這屬於北京企圖以假消息打擊島內士氣、損害民進黨政府公信力的作爲”。

民進黨方面稱,面對認知戰的假消息攻擊,島內第一道防線是一羣非營利事實查覈組織,它們運用多家科技公司開發的工具,“與島內政府機關緊密聯繫,搶在假消息廣泛散播前辨識出來並加以駁斥”。

臺媒舉了個例子,即佩洛西8月3日結束竄臺行程後,當地的通訊軟件LINE用戶檢舉平臺上流傳“大陸打算8日前全面從臺島撤離相關人員”的信息,因爲這個動作帶有大陸即將武力攻臺的意味。

而在LINE流傳的信息看似是中國大陸中央電視臺主播播報內容,畫面下方打上“中國中央政府決定撤離在臺的大陸同胞”字幕的截圖。一個事實查覈組織通過對照查覈央視畫面,認定這條信息是虛假的。

實際上,在社交媒體發佈類似假消息爲了博取關注的人,經常會出現。大陸方面也經常出現類似的情況。但是,民進黨當局認爲這是搞政治化操作的“抓手”,宣稱發文者很可能是“一名大陸女子”。

於是,這個假消息就被民進黨當局扣上了“大陸對臺發動認知戰”的帽子。

更重要的是後續操作。

島內方面在確認這條是虛假消息後,通知LINE、谷歌和Facebook(臉書)在臺島的辦公室。這些西方互聯網科技公司隨後採取措施,防止這條信息在各自平臺上繼續傳播。

這也被民進黨當局宣揚成,“西方互聯網平臺企業與臺灣方面成功聯手的案例”。

實際上,這些西方科技公司與臺灣合作的是打擊虛假新聞,並非針對性地指向所謂“中國大陸發起的認知戰”。後面這半部分,都是民進黨方面有關部門強行給自己“加戲”。

谷歌確實近日宣佈,已在臺訓練逾110名官員、立法及競選團隊人員使用反向圖片搜尋等對抗虛假消息的工具。谷歌旗下的慈善組織去年也捐贈100萬美元,資助臺“事實查覈中心”。

此外,過去3年,LINE公司也投入約500萬美元啓動“數字當責計劃”,包括以公用聊天機器人警示可疑內容、建立包含超過5萬篇查覈文件的數據庫。

02

爲什麼民進黨當局用盡各種辦法,想要突出自己能應對“大陸發起的認知戰”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蔡英文已經把這個領域當作自己這幾年執政的“特殊政績”。

尤其是那位自稱“無性別也無黨派”的唐鳳,已經被蔡英文視爲得力助手。

8月26日,“德國之聲”刊登了對唐鳳的專訪,這位臺灣“數碼政委”將於8月27日就任民進黨當局新成立的“數碼發展部部長”一職。唐鳳在接受“德國之聲”的專訪中稱,臺灣在數碼時代的最大挑戰就是“信息通訊安全”。

對於唐鳳,大陸媒體對其稱呼,基本已經列出了他的性質,例如“臺獨政客”或是“綠營網軍負責人”。我們熟知的臺灣網軍1450,據稱就是唐鳳一手策劃和領導的。

而綠營媒體卻給唐鳳帶上了很多“光環”,比如“高智商”“天才IT大臣”等等,在接受“德國之聲”的採訪中,唐鳳還介紹了“臺灣網軍”的情況。

唐鳳稱,臺灣在中國大陸發起的信息戰和認知戰的第一線,如何應對來自大陸的假信息“成爲數碼發展部成立後的重點之一”。

而“資通電軍”(即臺防務部門針對解放軍網絡威脅設立的“反制網軍”單位)確實是有需要的,因爲面臨“混合戰”。唐鳳披露,相關預算是列編在臺防務部門內。“數碼發展部”與之沒有什麼關係,也沒有這樣的編制。

這顯然是不得不承認“臺灣網軍”的存在,同時又否認與自己有什麼牽連。

在“德國之聲”的採訪中,有一個動向值得注意,那就是提到“從臺灣到歐盟”,民主如何對抗“數碼鐵幕”?這其實正是民進黨當局希望發揮更大作用的切入點。

唐鳳認爲,信息戰、認知戰大部分是心理戰,“激烈的戰場在大家的心裏”,確保不會“自己嚇自己”,這是目前最關鍵的。

臺“中研院”近日在牛津大學出版期刊《全球安全研究》刊登研究成果稱,認知戰的影響相當複雜,即便大腦不採信虛假的信息,仍會增加大腦認知處理成本、形成負面衝擊,而對於公共事務缺乏足夠知識或興趣的年輕人,反而可能更依賴外部信息而易受影響。

“中研院”學者稱,大陸對臺認知戰的模式已經呈現“多元化”發展。

文章聲稱,“過去大陸經濟發展強勁時擅長用正面宣傳,包含提出多項誘因及促進兩岸交流的措施等吸引臺灣民衆”;近年來已經逐漸轉爲“負面情緒的動員”,例如用假新聞分化臺民衆以及禁止臺農產品輸入等,“都是一種對臺警告與擾亂的認知作戰”。

“中研院”學者渲染稱,網絡已成大陸認知戰重要手段。其實,真正大搞認知戰的,恰恰是“臺灣網軍”。

03

一手加強認知戰能力,另一手是民進黨當局列編創紀錄的防務預算,打算採購更多進攻性武器。

民進黨當局打着“在美國衆議長佩洛西訪問後應對中國大陸空前軍事壓力”的藉口,宣佈爲明年提交4151億元新臺幣的防衛預算,比2022年增加了近13%。

可這並非全部。

如果將打算用於採購新式戰機、提升海空戰力的1083億元新臺幣“採購特別預算”加在一起,明年的預算總額將高達5234億元新臺幣,比2022年大增近15%。

此外,臺所謂“行政院”還列出629億新臺幣“特種基金預算”,但沒有說明這項特種基金的具體用途。

可見,民進黨當局增加的防衛經費力度非常大。

這些增加的經費,主要用來幹什麼呢?

用民進黨當局方面的話,“主要則偏重提高不對稱戰力,包括添置能打擊中國大陸深處的導彈”。

看看,這不是發展進攻性武器是什麼?民進黨當局就是用“不對稱戰力”,來掩蓋“進攻性”。

一位臺灣問題專家告訴“補壹刀”,臺軍發展進攻性軍事力量,主要是通過兩種途徑,一種是直接從美國採購,另一種是不方便採購的,就以所謂“自主研發”的方式發展,但其實也是靠美國等國的私下技術幫助。

在發展遠距離打擊導彈方面,臺防務部門2021年就曾宣稱,臺軍未來建軍目標重點爲“遠程打擊”,將持續發展可大幅增程的空射導彈。

據可公開查閱的資料顯示,臺“中科院”研發且量產的雄風二E巡航導彈是一款地對地巡航導彈。2011年的射程公開說法爲600公里,並以3000公里爲目標增加射程距離,欲對中國大陸的東南地區目標造成威脅。

在採購武器方面,據路透社透露,有知情人士表示,拜登政府最快在9月份會公佈新的一批對臺軍售項目。

這次軍售重點在“維持臺灣目前的軍事系統和履行現有訂單”,而非提供更有可能加劇兩岸緊張關係的軍事能力。“比較可能的是對臺出售槍炮彈藥,而非只是武器”,該消息人士稱:“若發生對臺封禁,臺灣會需要更多軍需品和彈藥。”

此前,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稱,美國對臺軍售將旨在滿足臺灣所面臨的、不斷變化的安全環境。自2017年以來,美國政府已經批准了總價值超過180億美元對臺軍售,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前總統特朗普執政時期完成的。

中國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告訴“補壹刀”,逐步放寬進攻性武器的轉移,成爲美國對臺軍售政策的新特點。特朗普任內11次對臺軍售,其中超越“與臺灣關係法”關於美國對臺提供防禦性武器限定的包括:

價值80億美元的66架F-16V型戰鬥機,價值10億美元的135枚AGM-84H/K SLAM-ER空對地導彈(增程型、視距外的空射攻陸導彈,射程可達250—300公里),射程逾250公里的“海馬斯”多管火箭炮系統,價值23.7億美元的100套“岸基魚叉導彈系統”等。

2016年5月蔡英文執政後提出“防務自主與產業發展”,將防務產業作爲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之一,對於其中製造潛艇所需裝備和技術的“紅區”部分(包括聲吶系統和戰鬥系統,無法自制必須通過外購取得)。

2018年4月美國務院核發對臺出售潛艇製造技術的營銷許可證,允許美軍工企業向臺提供相關敏感技術。特朗普時期,臺空軍向美尋購AGM-158聯合防區外空地導彈,裝備在F-16戰鬥機上,號稱“可精確打擊大陸方面指揮、控制、防空系統等高價值軍事目標”,具有明顯進攻性。

在這次解放軍“封島”大規模軍演後,臺軍正重新評估武器採購需求,並希望取得更多大型武器,包括戰艦、戰鬥機,“以對抗解放軍可能的封鎖戰”。

美國過去認爲臺軍應優先考慮廉價、小型和機動性高的武器,例如抵抗解放軍行動時至關重要的“毒刺”防空導彈等。但臺方現在表示,現在該戰略可能需要調整。

由於解放軍如今經常派出大型艦艇逼近或越過所謂“海峽中線”,同時還派出艦艇徘徊在臺灣和菲律賓之間的巴士海峽東西側,並在臺灣和日本與那國島之間保持定期軍事存在。所以臺方官員稱,“爲了反擊這些500噸級以上的船隻,中型和大型軍艦確實是必要的。”

今年起,拜登政府拒絕了民進黨當局對大型、昂貴武器系統的要求,並認爲這些武器在阻止解放軍攻臺上缺乏效率。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專家葛來儀認爲,美國政府的首要任務,似乎是確保向臺交付先前大量積壓的武器銷售請求。

來源:補壹刀/胡一刀

責任編輯:朱學森 SN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