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曲忠芳 李正豪 北京報道

近日,國產管理軟件兩大巨頭用友網絡(600588.SH)、金蝶國際(00268.HK)分別交出了2022年上半年的成績單。公告顯示,今年1~6月,金蝶國際營收21.97億元,同比增長17.3%,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爲3.56億元。用友網絡今年上半年的營收爲35.37億元,同比增長11.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爲2.56億元,上年同期淨利潤爲2.15億元。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於金蝶國際連續三年半年報出現虧損,用友網絡是近三年裏首次出現中期業績淨虧損。

用友網絡在公告裏表示,同比出現虧損主要是由於去年同期處置暢捷通支付等子公司股權產生的投資收益等的影響,今年同期沒有該類收益。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後淨虧損爲2.06億元,同比增加了1.25億元,主要系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對業績釋放有一定的滯後性。上半年,用友網絡的研發投入爲13.17億元,同比增長38.1%,佔營業收入的37.2%。

金蝶國際則在公告中解釋稱,上半年虧損擴大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加大了對雲服務產品,尤其是金蝶雲·星瀚及HR SaaS的研發投入,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對項目交付效率產生不利影響。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業界素有“北用友南金蝶”的稱呼,分別在北京、深圳創立的這兩家公司,均起家於財務軟件,後通過ERP(企業資源計劃)管理軟件成長爲國產軟件的頭部企業,與SAP、甲骨文等國際巨頭正面較量,並開啓向“雲”轉型的步伐,幾經產品迭代與公司轉型改革,在我國軟件發展歷程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從用友網絡、金蝶國際的2022年中報來看,其雲服務業務的增長印證了當前數字化上“雲”的大趨勢,而虧損的財務狀態又表明當前獨立軟件服務商的雲轉型仍在持續投入階段,在數字化轉型、信創國產化等趨勢紅利下,國產軟件廠商要實現商業化的躍升仍需要一段時間。

截止到8月24日A股、港股收盤,用友網絡的股價報20.69元/股,總市值爲710.47億元;金蝶國際報收14.98港元/股,總市值爲520.54億港元。

雲服務業務增長趨勢明顯

財務數據顯示,用友網絡、金蝶國際近三年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市場環境的影響,經歷了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後,到2021年、2022年上半年已恢復了營收的增長。今年上半年,金蝶國際營收爲21.97億元,同比增長17.3%。其中,76%的收入來自於雲服務業務的收入,雲服務業務貢獻收入16.77億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5.5%。而“企業資源管理計劃及其他”的收入爲5.19億元,同比則下降了18.1%。具體來看雲服務業務的構成——企業雲服務收入11.61億元,同比增長33.69%;小微財務雲服務收入3.80億元,比上年同期的2.18億元增長74%;行業雲服務收入1.36億元,上年同期爲1.51億元。

雲服務業務對總體營收增長的帶動作用,在用友網絡半年報中也有同樣的體現。財報顯示,用友網絡的營收結構分爲“雲服務與軟件業務”與“金融服務業務”兩大部分,今年上半年總體營收35.37億元中的99%來自於前者,同比增長幅度爲19.0%。其中,雲服務業務收入22.99億元,在營收中的貢獻佔比65.0%,軟件業務則繼續戰略收縮,同比下降16.1%,實現收入12.12億元。

半年報披露,截止到今年6月末,用友網絡雲服務累計付費客戶數爲50.45萬家,上半年新增雲服務付費客戶數爲6.62萬家。金蝶國際根據不同客戶類型披露各產品的客戶數,面向大型企業的金蝶雲·蒼穹、星瀚收入2.84億元,簽約客戶累計476家,上半年新增194家,面向中型企業的星空雲客戶數達2.83萬家,而適用於小微企業的小微財務雲客戶數近2萬家。

不難看出,雲服務業務已擔綱用友網絡、金蝶國際的營收及增長主力。這一趨勢從其對標的國際巨頭SAP(NYSE:SAP)的最新業績報告中同樣得以呈現。今年1~6月,SAP總收入爲145.94億歐元,雲和軟件業務收入總體貢獻125.19億歐元,其中雲業務收入58.76億歐元,同比增長33%,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雲業務的毛利率達到71.0%。截止到第二季度末,SAP的雲訂單積壓金額爲104.03億歐元,同比增長34%。

增收未增利,投入持續加大

儘管雲服務業務的增長明顯,但今年上半年,用友網絡、金蝶國際的半年業績卻均出現淨虧損的局面。今年上半年,用友網絡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後淨虧損2.06億元,公告中指出,主要是因爲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落實“強產品”關鍵任務,增強雲服務產品的平臺、核心應用和生態融合能力。數據顯示,該公司上半年研發投入爲13.17億元,同比增長38.1%,佔營收的37.2%。

金蝶國際在2020~2022年這三年的半年業績中,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虧損額度不斷擴大,分別爲2.24億元、2.48億元、3.56億元。今年上半年,金蝶國際圍繞“平臺+人財稅+生態”,加大了對金蝶雲·蒼穹、星瀚的投入力度,研發成本總額爲7.95億元,同比增長19.0%。

本報記者注意到,用友網絡、金蝶國際均成立上世紀90年代前後,從財務軟件發展到ERP管理服務,而在2015年前後向“雲”轉型。2014年,金蝶國際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CEO徐少春在發佈會上掄起大錘砸掉傳統服務器,至今被業界津津樂道;2016年,用友網絡董事長、總裁王文京提出用友實施以“企業互聯網服務”爲主體業務的3.0戰略,向雲服務轉型。無論是金蝶國際,還是用友網絡,在向雲轉型的過程中並非一帆風順,金蝶國際“燒錢”搶市場仍在繼續,而用友網絡經歷市值縮水後,2021年,辭去總裁職務兩年之久的王文京重新出山,對用友網絡“動刀”改革,剝離分拆業務推動子公司IPO。

艾媒諮詢高級分析師王清霖指出,用友網絡、金蝶國際等軟件服務商在今年上半年出現虧損並不意外。自2021年開始,港股、中概股等二級市場整體表現不佳,在這種經濟形勢下,企業可獲得的投資和資金流入較少。而從管理軟件行業看,近幾年綜合類企業管理軟件和垂直財務類軟件的入局者都明顯增加,在這種“僧多粥少”的情況下,管理軟件企業的競爭愈發激烈。從企業自身支出看,用友網絡、金蝶國際等企業轉型和雲產品研發投入較大,在營收較少而投入較大的情況下,近幾年虧損持續擴大。目前,從企業支出看,大中小型企業都面臨着一定的經營壓力,大企業的經費縮減、中小企業客戶利潤低等問題,都令企業的營收面臨一定的挑戰與壓力。

就業績等相關問題,記者聯繫採訪用友網絡和金蝶國際方面,前者暫未回應,金蝶國際則表示以公告爲準。

未來增長動力在哪裏?

對於未來發展方向及走勢,徐少春表示,國產化替代浪潮一浪高過一浪,金蝶國際有能力、也有信心完全替代高端的國外管理軟件。公司在大企業市場已經取得一些成績,有信心用兩到三年時間奪取市場份額,對於中小企業市場,公司將繼續穩固地盤、擴大優勢。

金蝶國際在今年上半年拓展新客戶的同時,用友網絡在半年報中也提到了信創產業增長的機會,國家持續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信創產業上升至國家戰略,將以新一代技術和產品進行企業數智化的升級換代爲背景和基礎,形成數智化升級+信創的價值。用友網絡援引《2022中國信創生態市場研究及選型評估報告》數據稱,2022 年信創產業規模達9220.2億元,預計2025年將突破2萬億元,五年複合增長率將達36%。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等第三方機構的研究報告,國內ERP市場已由用友網絡、金蝶國際、浪潮軟件、神州數據等本土廠商佔據主要份額,本土品牌的崛起已成爲中國ERP市場的主要發展趨勢。不過,高端ERP軟件市場,SAP、甲骨文等國外廠商則擁有較爲穩固的份額。

王清霖解釋道,ERP企業資源計劃軟件,是基於信息技術爲企業管理層和員工提供信息化決策的系統管理平臺。隨着企業需求的發展,ERP系統已經從單純的財務管理發展爲企業管理中的更多需求,這也是目前部分ERP系統被稱爲“高端ERP”的主要原因。國外廠商的ERP系統業務發展較早,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但是單從技術本身看,國內企業與國外的差距不大。更關鍵的是,海外SAP、Oracle等企業的企業文化與國外的世界500強企業更加契合,同時,這些企業具有一段時間的服務海外企業經驗,具有更多的數據資源和服務基礎,因此,在全球市場地位較爲穩固。而得益於中國數字經濟的迅猛發展,中國信創市場釋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並且在國家大力支持自主研發的政策背景下,企業特別是這類高端管理企業軟件的國產化,可以更好地獲得政策支持和客戶買單。不過,除了政策支持、風口效應等市場“紅利”之外,要想長期留住企業客戶、獲得投資及市場的認可,國產軟件仍需要持續強化自己的產品,爲大企業和中小企業分別推出不同的定製策略,同時通過出海尋求增量市場,形成增長的新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