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焦豔麗 陸肖肖 北京報道

老牌房企宋都股份(600077.SH)宣佈跨界涉鋰後不到半年即慘遭盟友單方面解約,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董監高也因此收到來自上交所的監管工作函。

8月23日,宋都股份收到了上交所的,就公司收到合作方解約通知函相關事項明確監管要求,涉及對象爲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一般股東,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

8月19日,宋都股份發佈公告稱,公司子公司宋都鋰科於8月18日晚間收到西藏珠峯發送的《解約通知函》,西藏珠峯單方面宣佈解除合作協議並予以公告。同時,公司聯合體一方啓迪清源單方面違反聯合體協議,在未通知公司也未與公司解除原合同的情況下就同一項目與第三人簽署合作協議。

消息一出市場譁然,宋都股份股價也應聲出現四連跌,市值蒸發上億元,截至8月25日其股價才勉強翻紅,8月26日其股價報收3.44元/股。

據悉,今年三月份宋都股份就曾發佈公告,公司子公司宋都鋰科與西藏珠峯、啓迪清源簽訂合作協議,三方擬就“阿根廷鋰鉀有限公司年產5萬噸碳酸鋰鹽湖提鋰項目”進行建設。此後,宋都股份的股價便出現持續性上漲的現象。8月16日—8月18日,宋都股份更是連續三個交易日股票收盤價漲幅偏離值累計達20%以上。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自去年以來就有超20家上市公司宣佈跨界涉鋰,其股價在宣佈涉鋰後均出現不同成度的上漲。對此,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新能源行業目前風口正盛,這也成了許多不具備可持續增長能力的企業尋求轉型關注的方向,同時也成了很多蹭熱點的企業進行市值管理和維護股價堂而皇之的說辭,這也是目前很多不具備技術、資金優勢的外行企業宣佈跨界涉鋰的主要原因。”

宋都股份履約誠意被質疑

宋都股份遭毀約的原因疑是其履約誠意被質疑。8月19日,西藏珠峯發佈公告稱合作協議簽訂後,公司便積極履行自身義務,並體諒因疫情防控對相關各方正常運營造成的影響,但在協議約定交貨日後跟進時,得知協議對方事實上並未履行相關責任和義務,後經向兩家聯合體單位正式發函催告要求整改後,啓迪清源回函稱延期部分履行供貨義務,宋都鋰科則回函確認沒有履約,並無整改履約的誠意。

宋都股份對此表示,此前確實收到西藏珠峯的《催告函》。宋都股份稱其公司子公司宋都鋰科於8月9日收到來自西藏珠峯發送的《催告函》。西藏珠峯在《催告函》中催促各方履行合約事項,宋都鋰科已就《催告函》中所涉及的問題進行回覆,並同時督促西藏珠峯及時落實並履行合同事項下的承諾與義務。

而就其“無整改履約誠意的質疑”,宋都股份則表示截至收到《解約通知函》之日,公司已就合作的開展做了各項準備,其中包括公司聘請浙江天冊律師事務所律師團隊對合作項目的可行性進行盡調,並且前期公司已給西藏珠峯發送郵件,請其幫助發商務邀請函以辦理簽證到阿根廷盡調等事宜。宋都股份表示,因西藏珠峯單方面宣佈解除合作事項,公司將就具體原因與西藏珠峯進行覈實。

針對雙方各執一詞,業內人士表示:“不排除宋都股份未能按照協議履行相關約定,因故未能落實項目投資事項。”

事實上,在宣佈跨界涉鋰後,宋都股份便一直受到外界的質疑。近日,柏文喜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宋都股份宣佈跨界新能源,是在其不具備行業知識經驗和專業人才、對行業缺乏瞭解,且在投資議案未得到獨立董事同意的情況下進行的決策。”

不懂技術僅靠墊資玩跨界

今年3月份,宋都股份子公司宋都鋰科與啓迪清源、西藏珠峯簽訂《阿根廷鋰鉀有限公司年產5萬噸碳酸鋰鹽湖提鋰建設項目設備、運營、技術服務合作協議》,擬就阿根廷年產5萬噸碳酸鋰鹽湖提鋰項目進行共同建設。其中項目所涉及的設備採購金額爲16億元,全部由宋都鋰科墊資即對外提供財務資助。而項目所需要的技術、人員、專業知識儲備等主要由其聯合體啓迪清源負責輸出。

彼時按照其當時最新的三季報顯示,截止到2021年三季度末,宋都股份的貨幣資金僅爲77.23億元,其中39.41億元的貨幣資金還受限,其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合計約爲20.41億元。而宋都鋰科墊付的合同設備款項高達16億元,佔其當時最近一期經審計的淨資產的33.93%。

針對此次跨界,宋都股份的三名獨立董事分別投出了棄權票。三名獨董一致認爲,上市公司進入陌生領域增加了未知風險,公司應結合自身的現金流狀況做好詳盡的盡職調查,並考慮當前國際形式、經濟風險和行業調研進行慎重的決策。

同時,宋都股份宣佈涉鋰後,上交所也對其下發了問詢函,要求其結合項目決策的情況,商業合理性以及資金來源等進行覈實並披露。宋都股份對此回應稱,目前內部董事已基本排除疑慮和異議,並稱已做出了盡職調查計劃和進展。

然而,時隔不到半年,宋都股份的跨界計劃卻要面臨失敗的局面。按照其4月30日公佈的2021年年報顯示,宋都股份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74.98億元,同比增長4.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的淨利潤虧損爲3.94億元。其賬面貨幣資金爲76.84億元,其中36.20億元受限,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合計約爲22.13億元。今年二季度,宋都股份發佈業績預告稱,預計2022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的淨利潤約爲750萬元—1100萬元,同比減少90.07%—93.23%。由此來看,宋都股份手頭的現金流似乎也並不寬裕。

但宣佈涉鋰後,宋都股份的股價便出現飛漲,其3月14日—3月22日連拉七個漲停板。公告發布當月,其股價累計月漲幅達99.33%,最高報收7.30元/股。而在此期間,宋都股份2018年的員工持股計劃全部出售完畢,成交均價爲6.77元/股,對於這次踩點式清倉減持,其相關員工獲利近億元。

柏文喜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宋都股份宣佈跨界新能源不到半年即宣告失敗更多的會被市場懷疑爲出於維護股價、市值管理的需要而進行的投資。

財經科普作家、原財政部官員謝宗博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上市公司跨界投資不僅要看其投資的額度和決心,更要看其是否儲備了足夠的技術實力、專業人才以及公司現有業務和管理架構等,只有佔據技術高位的企業才能在未來行業的發展中獲得紅利。”

責任編輯:陸肖肖 主編:張豫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