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購置稅減半徵收、發放購車補貼、投放小汽車號牌指標……半月談記者瞭解到,受多重汽車消費政策疊加影響,加之當前我國汽車產業受疫情影響的供應鏈已全面恢復,生產消費協同發力,汽車消費市場加速升溫。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11.7萬輛和1205.7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7%和6.6%。儘管總體仍爲負增長,但6月份汽車產銷同比增長28.2%和23.8%,扭轉了3月中旬以來的下滑態勢,逐漸走出車市“寒流”。

政策落地見效 車市“U型”走勢

上半年,汽車產銷總體呈現U型走勢:1至2月開局良好;3月中下旬以來受吉林、上海等地疫情影響,部分車企生產運營和產業鏈供應鏈收縮,疊加汽車消費力被抑制,導致3至5月全國車市損失銷量約100萬輛;進入6月後,又出現明顯增長。

爲提振汽車消費市場,5月31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佈公告,對購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間內且單車價格(不含增值稅)不超過30萬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徵收車輛購置稅。半月談記者瞭解到,這一政策對促進汽車銷售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家稅務總局公佈的數據顯示,該政策實施1個月,全國共減徵車輛購置稅71億元,減徵車輛109.7萬輛。6月全國乘用車產銷完成223.9萬輛和222.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3.6%和41.2%。

在重慶市江北區一家汽車銷售門店裏,市民章傑正在購買一款車。“現在購買這款車,比平時節省超過5000元的購置稅。”章傑告訴半月談記者,車輛購置稅減半政策促使自己很快就下單購車了。

除了國家層面減徵車輛購置稅,多地還從增加汽車號牌、購車補貼等多個方面出臺配套政策。深圳年內新增投放2萬個普通小汽車增量指標,上海年內新增4萬個非營業性客車牌照額度,瀋陽實施1億元汽車消費補貼政策,重慶解禁皮卡車通行限制。

新的政策還在發力。近期,商務部等17部門印發《關於搞活汽車流通 擴大汽車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支持新能源汽車購買使用、加快活躍二手車市場、促進汽車更新消費、優化汽車使用環境和豐富汽車金融服務等政策舉措。

新能源汽車消費站C位

在充滿科技感的現代化工廠,數字化組裝線上一臺臺機械手臂不斷舞動,一輛輛新能源汽車陸續下線。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正搶抓生產,全力滿足市場需求。上半年,長安新能源汽車銷售了近8.5萬輛,同比增長約127%。

汽車消費回暖,新能源汽車正是其中的C位。上半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66.1萬輛和260萬輛,同比均增長1.2倍,市場佔有率達21.6%。尤值一提的是,即便是在疫情較爲嚴重的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仍保持較快增長。今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祕書長陳士華說,今年以來,各企業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產品,供應鏈資源優先集中供給,整體產銷完成情況超出預期。如上半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售超64萬輛,超越特斯拉,成爲全球銷量最大的電動汽車生產商。

各大車企加緊投放新款車型,新能源汽車的品類愈加豐富。以近期舉辦的“2022重慶國際車展”爲例,車展上阿維塔科技等造車新勢力亮相,一批新能源新品車型加快投放市場,蔚來、小鵬、高合、極狐、嵐圖等多個新能源汽車品牌集中亮相,帶來了旗下的主力車型參展。

新能源汽車供給不斷豐富,購車需求也強勁有力。杭州市民範先生最近購買了一輛新能源汽車。他告訴半月談記者:“現在汽油價格較高,新能源汽車環保又實惠,還免徵購置稅,加上充電樁基礎設施越來越方便,使用方面的後顧之憂在減少。”

隨着電池技術的進步,續航能力不再成爲選購新能源汽車的“頭等焦慮”,消費者更加重視用戶體驗,如安全性能、智能化功能等。擁有先進智能網聯功能的車型成爲市場“寵兒”。在注重個性化體驗的消費趨勢之下,國產品牌推出一批聚焦年輕化、個性化消費羣體的新能源車型。

持續發力提振汽車消費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性產業,產業鏈長、涉及面廣、帶動性強。提振汽車消費,對保就業、穩增長、強產業具有重要意義,需要各方持續發力,激發消費者購車意願。

受制於部分零部件供應短缺,以及產能侷限,疊加訂單爆發式增長,當前國內一些車企面臨“交付趕不上訂單”的尷尬局面。國內一家車企負責人透露,其在手訂單超過50萬輛,且積壓的訂單數量正逐月增加,交付週期需要5到6個月。

短期來看,這類問題或將延續,難以迅速解決。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計,芯片短缺或將影響企業下半年生產節奏。近期,有諮詢公司發佈調查報告稱,儘管芯片供應逐步增加,但短期內芯片短缺的問題仍得不到根本好轉,受此影響新車產量將會受限,且新車價格或許會持續走高。爲此,仍需多措並舉推動芯片等供應鏈穩定。

全國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認爲,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政策可考慮延續到2023年,並研究逐步恢復徵收車輛購置稅的實施方法,保證實現平穩過渡,不斷提高新能源汽車滲透率。

此外,還應加快完善充電樁基礎設施,破除充電焦慮對新能源汽車增長的影響。目前國內車樁比約爲3∶1,仍存在佈局不均衡、整體服務效能偏低的問題,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地區的充電網絡尚待完善。

來源:《半月談內部版》2022年第8期

半月談記者:黃興 | 編輯:李建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