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證券報

截至8月26日,隨着39家公募上半年盈利“賬本”的曝光,基金公司上半年生存狀況浮出水面。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上半年,雖有多家頭部公募營收增速放緩,但部分腰部公募奮起直追,實現盈利連年上漲;與此同時,不少小型基金公司在上半年通過積極應對市場變化、發力創新業務,以及重視投教工作,實現營收、淨利雙增長。

頭部公募盈利格局分化

8月26日,富國基金、天弘基金、博時基金等17家公募上半年盈利情況曝光。至此,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場已有39家公募上半年盈利“賬本”浮出水面。

數據顯示,上半年,部分頭部公募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增速出現放緩趨勢。

招商基金、博時基金兩家大型公募則實現淨利潤連續增長。招商證券8月26日晚披露的2022年半年度報告顯示,招商基金上半年實現淨利潤9.54億元,同比增長21.68%;博時基金上半年實現淨利潤8.73億元,同比增長8.43%。

一般來說,基金公司的管理規模是影響其盈利情況的主要因素。具體來看,招商基金、博時基金的公募管理規模在上半年均實現了較爲明顯的增長。

截至二季度末,招商基金公募基金管理規模7806億元(剔除聯接基金),較2021年末增長5.35%;博時基金公募基金管理規模10560億元(剔除聯接基金),較2021年末增長 6.75%。

在運作策略上,招商基金在深化客戶經營方面,以“滿足客戶需求”爲出發點,積極推進渠道和客羣開拓,強化客戶運營和售後陪伴,在市場波動加大的情況下,及時爲客戶提供專業的市場分析和投資研判,做好投資者教育和服務;在完善產品佈局方面,適時、動態調整產品策略,側重中低風險產品佈局,適配市場調整下客戶需求變化,報告期內新發產品規模位居行業前列。與此同時,公募REITs業務新中標3個項目,並積極推進公募REITs子公司申報工作。

上半年,博時基金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緊抓貨幣、短債等基金的市場需求,加強資產配置和回撤管理,着力提升投資、研究核心能力,紮實推進數字化工作,不斷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優勢。

中小型公募百花齊放

絕大多數中小型公募基金在上半年展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它們或實現虧損幅度縮小,或扭虧爲盈,或實現盈利連續正增長。

8月26日,財通證券發佈的2022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營業收入、淨利潤實現同比雙增長,增幅分別達到41.92%和67%。國投資本披露的半年報顯示,國投瑞銀基金上半年實現淨利潤1.9億元,同比增長70.97%。

東興基金、浙商基金、西部利得基金、中海基金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速都超過了80%。

此外,方正富邦基金上半年實現扭虧爲盈。方正證券2022年半年報顯示,方正富邦基金上半年實現淨利潤0.15億元。南華基金雖上半年持續虧損,但虧損幅度呈現縮小態勢。

中小型基金公司2022年上半年盈利情況

(部分)

記者梳理年報發現,上半年,中小型基金公司或發力特色業務,或積極應對市場變化,或重視投顧業務,不少都實現了盈利的強韌增長。

財通證券半年報顯示,財通基金通過做強定增產品特色,創新電商營銷服務,高水平推進財富管理質效提升。

國投資本半年報顯示,上半年權益市場波動劇烈,國投瑞銀基金嚴格遵循謹慎、分散風險的原則,高度重視投資者財產的安全性和流動性,對受託資產實行專業化管理和控制,在構建投資組合時充分考慮市場風險因素,並持續跟蹤變化,以防範、化解市場風險。

東興證券半年報顯示,東興基金堅持“絕對收益目標引導,儘量降低業績波動,追求長期業績穩定性”原則,行業排名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

上海銀行半年報顯示,上銀基金通過較好的投資管理業績和貼心專業的客戶服務,進一步提升品牌價值,營收質量得到持續改善,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4.23%。國投瑞銀基金則打造了全價值鏈條的客戶陪伴,以提升客戶滿意度與持有體驗。

編輯:亞文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