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臺南出現“殺警案”後,有關殺人犯的具體判刑在島內引起極大關注。由於近幾年來,民進黨當局一直想要推動“廢除死刑”,民衆對該話題再度掀起激烈爭論。

據臺媒早前報道,涉嫌殺害兩名警察的嫌疑人林信吾落網後,24日被關進臺南看守所,他的第一頓晚餐及25日的早餐“與悲憤的殉職警察家屬難以成眠形成強烈對比”。報道稱,林信吾承認殺警,但辯稱是因喝了酒無法控制。臺南市警察局長方仰寧說,從目前掌握證據分析,林殺警動機“就是要奪警槍”。律師許世烜稱,林殺警後還知道跨縣市逃亡,甚至搭乘各式交通工具,顯然並沒有喪失行爲能力或辨識行爲。

聯合新聞網28日注意到,“殺警案”使島內廢除死刑的話題再受熱議。臺北市長柯文哲28日稱,在臺灣支持死刑的民意高達85%,甚至每次相關民調中,反對廢除死刑的民意都有這麼高,很少有公共議題支持度達到這種程度;另一方面,由於歐盟相當支持臺灣廢除死刑,這給民進黨當局很大的壓力。

據瞭解,臺灣對於廢除死刑的討論始於陳水扁時期,時任“法務部長”陳定南於2001年想要推動廢除死刑,2002年公佈有關廢除死刑的政策計劃,以廢除絕對死刑、減少死刑判決等步驟逐步廢除死刑。2005年12月,時任“法務部長”施茂林下令槍決兩人後,便拒絕再簽署死刑執行令,到2008年卸任爲止沒有任何死刑犯伏法。國民黨2008年重新執政後,時任“法務部長”王清峯主張廢除死刑,並公開表示“任內絕對不會批准死刑”,也不簽署執行已判處死刑的44名罪犯的處決,引發巨大爭議,2010年3月被迫辭職。繼任的“法務部長”曾勇夫於2010年4月30日重啓死刑執行。2012年12月,臺灣槍決6名死刑犯,一向主張廢除死刑的歐盟立即發表聲明表達“強烈遺憾”。

有分析認爲,蔡英文當局擔心引起歐盟的反彈,面前尚有38名判決定案的死刑犯,遲遲沒有執行。臺灣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廖元豪28日撰文稱,聯合國大會屢次決議呼籲各方至少要暫停執行死刑。這些決議雖然沒有法律效力,但的確也代表了一種國際壓力;雖然民進黨當局沒有正式公告“全面暫停執行死刑”,但一直拖延着這些案子的執行。臺北市議員王鴻薇批評稱,臺當局執行死刑,歐盟就會抗議,她質問歐盟可以干涉臺灣法律嗎?“要不要把臺灣的法律拿去給歐洲議會去制定?”

中時電子報此前一篇評論稱,島內想要推動廢除死刑,實際上是一種“歐洲中心主義”。文章認爲,臺灣談“廢死”,需反觀殖民主義歐洲中心論對臺灣人價值論斷的巨大影響,如此纔能有自己主體的立場。       (張  若)

責任編輯:朱學森 SN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