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原料藥上市公司天宇股份公告稱,公司收到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對公司出具的警告信。警告信表示:2018年沙坦類亞硝胺雜質被發現後,公司未能及時發現後續市場出現的氯沙坦鉀中MB-X和LADX兩個基毒雜質,認爲公司基因毒性雜質調查、評估系統存在缺陷;起始物料尿苷生產設備的清洗驗證存在不足。

天宇股份表示,該警告信是FDA針對今年2月28日至3月4日在天宇股份黃岩江口生產場地的現場檢查;公司將根據FDA規定的時間及時遞交回復報告,具體說明採取的各項整改措施和完成計劃,FDA將重新進行現場檢查以解除警示。

8月29日,天宇股份在回覆界面新聞時表示,公司正在按照FDA要求進行整改;暫時沒有收到出口禁令,還是可以正常出口,所以該警告信目前對公司生產、經營沒有造成實質性影響。

雖然FDA此番警告信對天宇股份暫無實質影響,但警告信中涉及的產品氯沙坦鉀原料藥、起始物料尿苷產品在公司近三年的營收中其實佔有一定份額。數據顯示,氯沙坦鉀在2019年-2021年的銷售金額爲9092.03萬元、1.56億元、7156.54萬元,佔比4.31%、6.03%、2.81%。尿苷在2020年、2021年的銷售規模爲894.81萬元、3.25億元,佔比0.35%、12.79%。

這也意味着,2021年,氯沙坦鉀原料藥和起始物料尿苷的合計佔比達15%。若是後續天宇股份相關業務受到進一步限制,可能對公司業績造成衝擊。受前述消息影響,天宇股份8月29日盤中跌超6%。而自今年3月下旬以來,該公司股價已經下跌50%。

天宇股份是一家主營中間體、原料藥及製劑業務的醫藥製造企業,產品主要涉及降血壓、降血糖、抗病毒、抗哮喘、抗凝血等藥物,按照業務模式的不同,分爲CDMO原料藥及中間體、仿製藥原料藥及中間體、製劑業務。其中,仿製藥原料藥及中間體是其最大的業務板塊。

事實上,這也不是天宇股份近年第一次經歷產品含有雜質問題。2018年8月10日,歐洲醫藥管理局(EMA)在其官方網站公告稱,EMA瞭解到天宇股份生產的纈沙坦活性物質中含有N-亞硝基二甲胺(NDMA)。2018年8月17日歐洲藥品質量管理局(EDQM)暫停公司纈沙坦歐洲藥典適應性證書(CEP)證書。

不過,天宇股份較爲迅速地渡過了前次危機。該公司的纈沙坦原料藥CEP證書於2019年5月24日批准恢復。而因爲此事件,天宇股份在2018年內完成了6個沙坦類原料藥的風險評估,並採購超2000萬元的檢測儀器。

行業方面,自2018年以來,藥物被檢出毒性雜質問題屢被曝光。2018年,FDA發現在沙坦藥物的某些製造情況下會產生致癌物亞硝胺NDMA等。隨後,製藥行業掀起了沙坦類藥物召回潮,其中就包括浙江地區的另一家原料藥生產企業華海藥業

原料藥的質量是藥品質量控制的關鍵和源頭。而藥物雜質在藥品生產、運輸、儲存等過程中皆可產生或混入。並且,藥品臨牀使用中的不良反應不僅取決於藥品本身的藥理活性,也與藥品中的雜質密切相關。因此,藥品雜質的控制須從原料藥生產就進行管理。

當前,通常的做法是從雜質來源的分析入手,結合產品的生產工藝、結構特點等,分析可能存在於產品中的中間體、副產物、降解物、反應物料等各種潛在雜質,通過對過程控制、包裝材料、貯藏條件等環節的優化,將雜質控制在安全合理的範圍內。

例如,爲了重新拿到CEP證書,2019年12月,華海藥業公告表示公司按照監管要求對纈沙坦原料藥的工藝進行了改進並重新評估,此後遞交了申請文件;該公司於2019年12月16日批准恢復其纈沙坦原料藥CEP證書。不過,比起申請恢復CEP證書,FDA的放行時間更久,前後歷時三年,期間也對華海藥業的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業績方面,天宇股份2021年的財務數據並不亮眼。受沙坦類原料藥及中間體市場價格下降、人民幣匯率升值、部分中間體產品轉移場地重新佈局等影響,該公司於期內實現營收25.45億元,同比減少1.64%;實現歸母淨利潤2.05億元,同比減少69.32%;實現扣非淨利潤1.61億元,同比減少72.85%。

而在今年一季度,天宇股份業績繼續下行,公司期內的營收爲7.5億元,同比下降1.19%;歸母淨利潤爲8472.14萬元,同比下降36.52%;扣非淨利潤爲6695.34萬元,同比下降49.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