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編輯 張錦河    

據央視新聞8月29日報道,由於擔心冬天燃料短缺,近日,數十輛汽車和卡車在波蘭東部波丹卡的一座煤礦前排起長隊,等着買煤。

現年57歲的退休職工阿圖爾就是其中一員。幾天前,他開車30多公里來到煤礦排隊,希望爲家裏買幾噸煤。阿圖爾透露,爲排隊買煤,他這幾天寸步不離,時刻緊盯着自己的位置,生怕買不上。阿圖爾說,他已經連續在車裏睡了3個晚上。而在此期間,衛生條件可以說是相當簡陋。

煤礦的工作人員表示,和波蘭大部分煤礦一樣,他們生產的煤炭大部分賣給了發電廠,去年他們只向個人買家銷售了不到1%的煤炭。爲儘可能滿足更多家庭的需求,這家煤礦從幾周前就實行了兩班制,週末也不停工。

26日當天,排隊購買煤炭的隊伍縮短了200米,預計當天能有250個家庭買上煤。此外,爲防止有人囤積貨物或倒賣位置,煤礦還實行了限購

波蘭每年的煤炭產量超過5000萬噸,而進口的煤炭大部分來自俄羅斯。由於價格相對低廉,並且是以塊煤的方式出售的,因此受到了很多波蘭家庭的青睞。自今年俄烏衝突加劇以來,波蘭早在4月份便開始對俄羅斯煤炭實施了禁運。如今,波蘭正面臨着煤炭短缺和煤炭價格上漲等問題。目前,波蘭總統杜達已簽署一項法案,對所有使用煤炭供暖的家庭提供3000茲羅提,約合人民幣4324元的一次性補貼。

歐盟對俄羅斯煤炭禁運本月已正式生效

據央視新聞8月11日消息,從11日開始,歐盟對俄羅斯煤炭的禁運正式生效。歐盟內部普遍認爲,禁運將導致用煤成本上漲、抬高本地區電價。

今年4月,歐盟決定對俄羅斯實施煤炭禁運,歐盟最初提出給成員國90天過渡期,但在德國等國要求下延長至120天。歐盟發言人10日表示,過渡期於當天午夜期滿結束,不會再延長。

對俄煤炭禁運是歐盟第五輪對俄製裁系列措施之一,也是烏克蘭危機發生以來歐盟首次針對俄羅斯能源實施制裁。數據顯示,歐盟以往每年進口的煤炭45%來自俄羅斯。德國、波蘭和荷蘭是歐盟內部的最大買家。歐盟用於發電和取暖的動力煤,大約70%是從俄羅斯進口的。相比石油天然氣,歐盟進口的俄羅斯煤炭總量和價值低得多,制裁俄羅斯煤炭對歐盟而言較爲容易。

目前,歐盟正加大力度從南非等國採購煤炭,希望彌補市場空缺。但歐盟內部普遍認爲,從其他國家和地區進口煤炭將導致成本上漲,對俄煤炭禁運還意味着歐盟地區將面對電價上漲。

值得關注的是,流經瑞士、德國、法國和荷蘭等國的萊茵河是歐洲的一條重要航運通道,每年有數千萬噸貨物通過萊茵河在各國之間運輸。今年入夏歐洲持續的乾旱少雨天氣導致萊茵河水位下降,已經嚴重影響航運,也加劇了歐洲的能源危機。

德國官員10日表示,萊茵河的水位在未來幾天可能達到一個較低的臨界值,使沿河運輸包括煤炭和原油在內的貨物越來越困難。

目前萊茵河的水位處於2007年以來的最低值,在部分河段水深已經不足一米,這使得大部分貨船都不能滿載航行,沿河大量工廠企業因此無法及時足額獲得原材料,生產經營已大受影響。尤其是用於發電的煤炭運力減少,使本已遭遇能源危機的德國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正常年份下,德國30%的原油、煤炭運輸都依賴內河航運,而內河航運中80%的運輸量都在萊茵河上。

俄烏衝突爆發後,由於天然氣輸入量大幅減少,德國已恢復了多家燃煤電廠,今年通過萊茵河的煤炭運量原本預計可達4000萬噸,但據德國運輸與物流協會估計,萊茵河上的煤炭運量今年只能完成計劃的65%,這將使得德國今冬的能源供應更加緊張。

迫於能源短缺,德國批准冬季節能政策

據新華社8月25日報道,面對能源短缺,德國政府24日批准冬季節能措施,限制公共建築供暖和用電,以期將天然氣用量減少2%。

依據新規,自9月1日起,除醫院等機構外,公共建築供暖後室溫不得超過19攝氏度,可完全關閉入口、走廊和門廳供暖;視情況禁止私人游泳池供暖和店鋪外立面夜間照明;公共建築和紀念碑將不再純粹出於審美需求而夜間亮燈。

另外,德國政府在鐵路運輸方面擬優先考慮煤炭和石油貨物,這意味着乘客候車時間將延長。

交通和數字化部長福爾克·維辛說,德國現在鐵路面臨運力短缺,“這意味着,如果需要臨時增加燃料的運輸,我們將不得不優先考慮它們”。

依據德國聯邦經濟和氣候保護部說法,此次獲批的節能措施可能在兩年內爲德國家庭、私企和公共部門節省約108億歐元。

爲增加冬季天然氣儲備,德國政府眼下着手在北海海岸建立兩個液化天然氣終端。

爲制裁俄羅斯,歐洲聯盟決定逐步削減進口俄羅斯能源。然而,德國等歐盟國家長期高度依賴俄羅斯能源供應,削減進口並非易事。據路透社報道,最近幾年,德國進口天然氣總量中大約一半來自俄羅斯。天然氣佔德國工業用能源的大約三分之一,約一半德國家庭使用天然氣取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