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靖

處於上市關鍵期的東海證券陷入訴訟泥淖。

近日,東海證券發佈了一則涉及訴訟的公告。公告顯示,本次訴訟的原告方爲華潤深國投信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爲“華潤信託”),被告方爲東海證券。

公告指出,2017年12月5日,華潤信託作爲信託受託人發起設立 “華潤信託·睿致95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睿致95號) ,原告聘請東海證券(被告)作爲睿致95號的投資顧問,雙方於2017年12月1日簽署了《華潤信託·睿致95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投資顧問協議》(投顧協議)。

原告華潤信託以被告東海證券存在多項違反《投顧協議》的行爲導致睿致95號信託財產遭受損失爲由,向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東海證券向華潤信託賠償本金及利息合計等合計8155.2萬元。

截至公告披露之日,本案尚未開庭審理。

公開資料顯示,東海證券的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常州證券,2003年5月更名爲東海證券,目前,公司註冊資本爲16.7億元,具備證券經紀、證券投資諮詢、證券自營、證券資產管理、證券承銷及保薦業務牌照。2015年7月27日,東海證券登陸新三板市場。

2022年3月11日,東海證券與中信建投證券簽訂了IPO輔導協議,擬在上交所上市,並於當日向江蘇證監局提交了上市輔導備案材料,自此,東海證券正式踏上IPO征途。

但界面新聞注意到,本次涉及到華潤信託的訴訟糾紛,只是東海證券近兩年內多起訴訟中比較典型的一例,該券商還面臨多起因資管產品踩雷導致的訴訟糾紛。

此前,東海證券曾踩雷“13中森債”、“15機牀CP004”、“16大機牀SCP003”、“16凱迪01”、“11凱迪MTN1”、“16輔仁藥業PPN003”、“16中信國安MTN002”等多個項目,涉及的產品包括“全債雙利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東海證券月月盈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東海證券月月盈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等。

自2019年以來,東海證券先後曾先後收到來自江蘇證監局、山東證監局、福建證監局等多地監管機構的罰單,涉及資管、債券、經紀、合規等多項業務。

在中證協發佈的券商2021年經營業績指標排名中,公司總資產、淨資本分別排在第49、54位。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排在第69、71位。投資銀行、證券投資業務、經紀業務分別位於行業第43、85、57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