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陳益刊

據央視新聞,陝西榆林的一家個體戶賣了5斤芹菜後被市場監管部門罰了6.6萬元,國務院督查組對此展開調查走訪。面對督查人員,榆林市市場監管局承認 “芹菜案”確實存在問題,在處罰上過罰不當。

榆林芹菜罰款事件受到外界關注。有部分網民猜測這與地方財政收入普遍下滑有關。但從統計數據來看,這個觀點可能無法成立。受能源價格上漲,“能源重鎮”榆林今年財政收入暴漲。

陝西省下轄11個地市中,榆林市今年上半年財政收入(下指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過西安(474.89億元),位居全省首位。

7月底,陝西省財政廳新聞發言人劉紅春在當地上半年財政運行情況新聞發佈會上介紹,今年上半年榆林財政收入增長較快,完成507.8億元,佔全省收入的29.5%;剔除增值稅留抵退稅因素後,同比增長87.4%。

爲給企業紓困,今年中國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這在短期造成財政減收。爲了更真實反映地方經濟運行情況,今年不少地方財政部門公佈剔除留抵退稅因素後的收入增速。

今年上半年榆林市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的87.4%收入增速,遠高於全國地方財政收入平均水平(4.7%),也高於陝西全省水平(34.7%),在全國地市中收入增速靠前。

今年榆林市財政收入大增,主要跟煤炭等能源價格上漲有關。

榆林是中國的能源重鎮,煤、氣、油、鹽資源富集一地。比如榆林煤炭預測儲量2800億噸,其中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天然氣預測儲量6萬億立方米,是迄今我國陸上探明最大整裝氣田的核心組成部分。

受美歐大量發行貨幣、俄烏衝突等因素影響,今年上半年國際能源價格持續攀升,帶動國內能源價格上漲。今年以來煤炭、天然氣等價格明顯上漲。爲了做好能源保供工作,包括榆林等地加大了原煤等生產。

根據榆林市統計局數據,今年前7個月當地原煤產量約3.33億噸,同比增長6%。原油約646萬噸,增長4.0%;原油加工量281.15萬噸,增長23.3%。

受煤炭等價格上漲影響,榆林市前7個月能源工業增加值增長9.9%,較1~6月加快0.7個百分點,其中煤炭開採洗選業增長12.5%。

這也帶來相關工業企業收入、利潤大增,從而帶動資源稅、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等財政收入大增。

榆林市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直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767.8億元,同比增長52.8%,利潤總額1335.5億元,增長89.1%。

劉紅春在上述發佈會上介紹,上半年陝西財政收入增長較快,主要得益於煤炭、石油等能源行業拉動,相關稅種保持高速增長。

劉紅春介紹,今年上半年陝西省地方稅收中,煤炭行業繳納651.8億元,增長1.3倍,增收369.9億元,拉高全省地方稅收同口徑增速30.9個百分點。煤炭行業資源稅、國內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分別完成303億元、181.1億元、119.9億元,分別拉高全省地方稅收同口徑增速14.1、8.9、5.8個百分點。

自從去年煤炭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以來,榆林市財政收入就大漲(2021年同比增長44.6%),今年收入延續增長迅猛勢頭。根據榆林市今年預算報告,今年預計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爲605億元,同比增長3%。而今年上半年榆林就完成全年預計收入超八成。

榆林市預算報告在談及財政預算執行問題時指出,榆林作爲能源資源城市,受經濟週期及能源資源價格變動影響,年度間財政收入波動較大。

榆林市橫山區2022年上半年經濟運行分析中,提及當地存在一大問題是,工業經濟發展不均衡。上半年橫山區煤炭企業實現產值73.02億元,增長93.3%,佔工業總產值的33%,工業經濟增長主要依賴煤炭,不利於我區工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面對碳達峯碳中和約束、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新形勢新要求,近些年榆林積極求變,主動壓減7000多億“兩高”(高耗能、高排放)項目,通過“源頭減碳、過程降碳、末端固碳”三大舉措,煤化工產業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加速邁進。

與此同時,榆林通過做大做強高端裝備製造、智能無人系統和通航等新興產業,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