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着消費健康化和控制體重等需求的增長,無飲料的熱度也在快速上升,但無糖飲料使用的代糖如阿斯巴甜、赤蘚糖醇等也在市場上引發了諸多爭議,問題的關鍵就在於無糖飲料是否對身體有害。

今日,一則關於無糖飲料的討論再次衝上了熱搜榜。有北京醫生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代糖食品尤其是很多的無糖飲料,所謂的零糖、零脂、零卡路里的飲料,其實對人體是沒有好處的。並表示,很多研究發現,長期喝無糖飲料,如果它是加了甜味劑,比如說像三氯蔗糖、阿斯巴甜、木糖醇等等,這些含有甜味的代糖飲料,它和含糖飲料在導致糖尿病發生方面,並沒有本質區別。相反這些無糖的、甜的飲料,在導致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發生方面,可能比我們喝甜的含糖的飲料危害會更大。

這一說法也引起了網友的極大關注,不少網友產生了疑問,到底無糖飲料會不會引發健康問題?

記者瞭解到,無糖飲料中的代糖就是食品甜味劑,目前食品飲料行業常用的食品甜味劑主要有木糖醇、麥芽糖醇、赤蘚糖醇等營養性/低倍甜味劑以及甜蜜素、糖精、阿斯巴甜、安賽蜜和三氯蔗糖等人工合成的高倍甜味劑,還有一些天然高倍甜味劑,如甜菊糖苷、羅漢果甜苷等。

曾有國內食品企業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這一類甜味劑多數爲天然提取物或化學品,可以在沒有卡路里攝入的情況下賦予食品和飲料甜味,比如糖醇類代糖,食用後並不會被人體吸收,因此不會產生熱量攝入,但攝入過多可能會導致腹瀉等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曾多次在行業論壇上表示,甜味劑既滿足了人們對甜口感的要求,又不更多攝入熱量,甜味劑是一種添加劑,是政府所批准的,經過批准的甜味劑的品種和規定的使用量以內都是安全的,可以放心的食用。目前市場甜味劑的種類增長的同時,質量也提升,消費者不需要擔心安全問題。而且飲料行業要發展,用甜味劑取代糖,也是一個趨勢。

據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鍾凱介紹,我國對於添加劑管理非常嚴格,在批准每種添加劑使用之前,都要經過很多科學研究和數據支持,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有沒有致畸、致癌等各種各樣的毒性測試,沒有問題纔會批准使用。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目前外界對於代糖對人體健康的長期影響並沒有明確的研究結論,近期WHO公佈的一份使用非糖甜味劑對健康的影響研究綜述中表示,測試發現非糖甜味劑使用會讓成年人的體重減少,但對血糖、胰島素、血脂等沒有顯著影響,但長期使用是否會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目前還尚無定論。

在鍾凱看來,市場上之所以會出現無糖飲料比有糖飲料危害更大的認知,問題或不出在無糖飲料身上,部分消費者並不是用甜味劑替代糖,而是在飲用有糖飲料的同時,額外增加了無糖飲料消費,這樣能量攝入並沒有減少。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疫情下國內飲料行業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但無糖飲料依然保持增長。

中國科學院大數據挖掘與知識管理重點實驗室發佈《2021中國無糖飲料市場趨勢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隨着公衆健康意識的增強,無糖飲料的市場規模將進一步保持增長勢頭,預計未來5年內實現翻番,2025年增至227.4億元規模。

企業的財報數據也透露了無糖飲料的潛力。8月23日,可口可樂在中國的合作伙伴之一、中糧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國食品有限公司(0506.HK)在2022年中報中表示,其旗下汽水無糖汽水錶現繼續優於傳統汽水,收入佔比進一步提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