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長期而嚴重的疾病”折磨後,當地時間8月30日晚,91歲的戈爾巴喬夫因病醫治無效去世。

戈爾巴喬夫曾是蘇聯最高領導人。作爲“年輕和進取的改革者、失敗的聯盟捍衛者”,他最爲人熟悉的形象定格在1991年12月25日晚7點發表的電視講話時:作爲蘇聯第一任也是最後一任總統,他宣告了這個國家的死亡。

俄總統新聞祕書佩斯科夫8月31日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京對戈爾巴喬夫的去世表示最深切的哀悼。戈爾巴喬夫將被安葬在莫斯科新聖女公墓,緊鄰其夫人賴莎所下葬的墓地。

“能登頂的人未必能下山”

1991年12月8日,在沒有告知時任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的情況下,俄羅斯領導人葉利欽、烏克蘭領導人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羅斯領導人舒什克維奇在別洛韋日森林簽署了關於解散蘇聯和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獨聯體)的《別洛韋日協定》。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宣佈辭職。後來,這被視爲蘇聯正式解體的最後一幕。

親歷劇變的俄羅斯前總理普里馬科夫在回憶文章中寫道,當時,別洛韋日森林裏的“密謀者們”時刻擔心被蘇聯軍隊包圍,在簽署協定前“喝了很多酒壯膽”。但最終,戈爾巴喬夫選擇把他們安然送回各國,並主動拜訪了葉利欽。2016年,蘇聯解體25週年時,戈爾巴喬夫對塔斯社記者解釋道,他當時沒有試圖逮捕葉利欽等人,因爲那可能導致這個擁有核武器的大國爆發內戰。

從1991年3月“76%投票者贊成保留蘇聯”的全民公投,到“8·19事件”,再到12月的終局,戈爾巴喬夫一次次做出決定,蘇聯一步步走向解體。普里馬科夫認爲,這位蘇聯最高領導者“從未展示過自己的堅強意志”。2016年,塔斯社援引一項全俄民意調查顯示,46%的俄羅斯人認爲戈爾巴喬夫在當時做出了嚴重的誤判,亦有12%的受訪者表示,戈爾巴喬夫“在那一刻盡了一切可能”。

戈爾巴喬夫生於1931年,自莫斯科國立大學法律系畢業後一直在蘇聯黨政機關工作。1978年,他從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黨委第一書記任上調到莫斯科工作。1982年到1984年,他爲時任蘇聯最高領導人安德羅波夫制訂了經濟改革方案,其中的諸多內容在戈爾巴喬夫於1985年就任總書記後得以實施。

戈爾巴喬夫執政初期,《國營企業法》《合作製法》等重要改革法案得以落地。與此同時,他在日內瓦會見了時任美國總統里根,達成了戰略穩定和削減核武器的共識,開啓了結束冷戰的進程;他退出了對阿富汗的戰爭,削減了軍費開支,一度將重心轉向經濟現代化改革。

但隨後,蘇共內部的矛盾及改革造成的短期震盪讓戈爾巴喬夫未能更進一步。他由此遭到左右兩翼的攻擊,一邊要求更多的改革,一邊指責他背離社會主義。再之後,1986年4月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讓戈爾巴喬夫認爲蘇聯已存在結構性和體制性的嚴重問題,他的改革重心很快轉向政治,但最終引發了更大的動盪和危機。

今天,戈爾巴喬夫的多項具體選擇依然遭到質疑,如改革政治局的產生方式,讓各加盟共和國領導人成爲當然成員,事實上卻削弱了蘇共對全國的領導力;遷就俄羅斯領導人葉利欽1986年以來對總書記權威的不斷挑戰,甚至允許俄羅斯聯邦通過了“聯邦法律高於蘇聯法律”的主權宣言,導致莫斯科事實上出現“兩個中心”;在1990年3月至1991年12月擔任體制改革後的第一任也是最後一任蘇聯總統期間,未能協調聯邦成員通過政治和經濟一體化的全面方案……

在接受採訪時,戈爾巴喬夫也不避諱自己的失敗和“替罪羊”的命運。他曾引用人類攀登珠穆朗瑪峯的故事:死亡往往出現在下山路上,“那些能登上山峯的人不一定能勝任下山的挑戰”。

2016年,戈爾巴喬夫曾公開表示,雖然蘇聯無法恢復,但俄羅斯及獨聯體各國“可以建立一個新的聯盟:基於以前的邊界,在自由意志的基礎上,由蘇聯時期相同的成員組成”。克里姆林宮隨後表示,這只是戈爾巴喬夫個人的想法。

“世界不需要新冷戰”

離任總統後,戈爾巴喬夫開始了漫長的餘生。2013年,他曾被謠傳去世,塔斯社記者給他打電話:“有媒體說戈爾巴喬夫去世了,我不相信。”戈爾巴喬夫答:“我也不信。”2015年,他在莫斯科遭遇了一次車禍,但沒有受傷。

戈爾巴喬夫得到了諸多榮譽和勳章。2000年就任俄羅斯總統後,普京常爲他送上生日祝福。兩人最後一次見面是在戈爾巴喬夫75歲生日的第二天。在今年3月2日的祝福電報中,普京提到戈爾巴喬夫爲社會慈善事業和國際人道主義合作發展做出的貢獻。在以往的電報中,普京說戈爾巴喬夫是“我國傑出政治家中的一員”,能將“廣博的知識和個人經驗”應用於發展國際社會、促進國際合作的努力中。

有記者問戈爾巴喬夫是否喜歡普京,戈爾巴喬夫說:“我相信他走了正確的路。”

但外部世界的變化讓戈爾巴喬夫感到失望。他將自己視爲冷戰的終結者之一,認爲這是東西方世界的共同成就,“而不是一方戰勝另一方”。他因而倡導俄羅斯和西方世界“相向而行”。2014年後,俄羅斯和北約的對話機制全面停滯,這成爲戈爾巴喬夫在最後生涯中致力於解決的關鍵問題。

戈爾巴喬夫經常呼籲美俄領導人進行“基於相互尊重的對話”,避免“新冷戰”。在2016年的一次長篇講話中,戈爾巴喬夫說,過去20年的多數地區問題和衝突本可以通過和平的政治和外交手段解決,但最終卻走向暴力衝突,“前南斯拉夫、伊拉克、利比亞和敘利亞都是如此”。他認爲,暴力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導致了國際法被侵蝕,國際社會的信任崩壞,政治問題走向軍事化,人們重拾對武力的崇拜。

戈爾巴喬夫也鼓勵讓民間的多層次對話發揮積極作用。他本人就常在美國主流媒體上撰文,爲俄羅斯的格魯吉亞和烏克蘭政策辯護。在這些文章中,他使用各種不同的形容和比喻描繪核武器的危害,呼籲美俄攜手走向更全面徹底的無核化。在他看來,這是雙方實現戰略穩定的最終方案。他並不總能得到積極回應。英國前首相撒切爾曾和他在很多問題上達成共識,但在覈武器的問題上,兩人爭論了很久。最後,撒切爾對戈爾巴喬夫說,她相信是核武器“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戰”。

另一方面,戈爾巴喬夫不斷和歐洲思想家交流,希望歐洲成爲美俄之間能動的調解者,期待“歐洲成爲我們共同的家園,而不是戰場”。他倡導組建全新的歐洲大陸對話機制,並建議布魯塞爾暫停擴張的步伐:“一邊迫不及待地接納東歐新成員,一邊保持和俄羅斯的不穩定狀態,這樣的模式不可持續。”

2017年,戈爾巴喬夫出版了自述《我仍然是一個樂觀主義者》。2018年,他出版了最後一本新書《在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中》。他在書中強調,俄羅斯將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其作用是積極的,不會被世界孤立,所以“西方是時候放棄孤立俄羅斯的努力了”。

2022年2月26日,戈爾巴喬夫基金會在網站上發佈聲明,被視作戈爾巴喬夫針對全球重大事件的“最後發聲”。在俄羅斯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後,他呼籲各方在烏克蘭危機中儘早停止敵對行動並立刻開始和平談判。“世界上沒有什麼比人的生命更寶貴。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談判和對話,才能解決最尖銳的矛盾和問題。”

記者:曹然([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