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駐俄大使張漢暉接受環球時報專訪:中國從不咄咄逼人,更不卑躬屈膝

【環球時報報道記者 範安琪 邢曉婧 張 卉】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在國際上實力地位不斷提高,中國外交官向世界展示的形象也煥然一新。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曾在外交部歐亞司、中國駐吉爾吉斯共和國以及烏克蘭大使館工作,也曾擔任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他日前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獨家專訪時介紹了自己在外交工作中感受到的中國國力變化,以及其他國家對中國哪些方面最感興趣,“我們的工作不僅要答疑解惑、增信明理,還要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同世界各國一道,實現共同發展”。

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

環球時報:過去十年,從您作爲外交官的職業角度看,感受到了哪些中國國力的變化?

張漢暉:2012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作爲外交工作者,我感觸最深的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顯著提升,國際社會對經濟發展中國模式、全球治理中國方案更加重視和期待。

作爲外交部歐亞司司長,我現場聆聽了習近平主席2013年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的演講,見證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的提出。近十年時間裏,“一帶一路”倡議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在各國的共同努力下,不斷從願景變成現實,從理念化爲行動。

面對百年變局,中國駐俄大使館全體工作人員將繼續深入學習和貫徹落實習近平外交思想,爲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環球時報:在駐外期間,您是如何踐行以及與駐在國分享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您覺得哪些中國經驗是其他國家各界人士最感興趣的?

張漢暉: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通過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引領中國外交積極履行國際責任和義務,不斷爲世界和平安寧、共同發展和文明交流互鑑作貢獻。多年來,我長期身處中國外交最前沿,親歷中國外交史上衆多歷史性時刻,深切體會到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如何在世界大變局中開創新局、在世界亂局中化危爲機,極大提升了中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

當前,國際形勢繼續發生複雜變化,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地區衝突不斷升級,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威脅上升。國際關係應遵循怎樣的規則?各國應如何適時調整其外交政策?這是許多國家都非常關心的問題。

日前,我在俄羅斯《勞動報》發表署名文章《習近平外交思想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行動指南》,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幾個方面深入介紹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深刻內涵和時代意義。此前我還多次就中國治國理政、經濟建設、反腐敗等問題接受中外媒體採訪或發表署名文章,在多個雙邊和多邊場合積極宣介中國社會經濟各領域偉大成就,闡釋中國之治“金鑰匙”,解鎖中國共產黨成功密碼,與駐在國社會各界分享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經驗和感悟。我瞭解到,這些問題不僅是外方最感興趣的,也是希望學習借鑑的。我們的工作不僅要答疑解惑、增信明理,還要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同世界各國一道,實現共同發展。

中國不惹事,也不怕事

環球時報:我們知道您在早年還曾在中國駐烏克蘭等國大使館工作過。請問,隨着時代的變化,外交官所要掌握的技能是否也要與時俱進?有評論認爲,中國外交官隨着中國開放程度的加深,在對外輿論較量中更多地展現出主動和強硬的一面,您怎樣看待這一說法?

張漢暉:當今中國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必然對我們的外交官提出更高標準和更新要求。與時俱進學習新本領、掌握新技能成爲新時代中國外交官的基本素質和能力。

至於有評論說,中國隨着實力不斷提升,在對外輿論較量中更多展現出主動和強硬的一面。我想強調的是,咄咄逼人從來不是我們的外交傳統,但卑躬屈膝也是中國人所不齒的。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是我們對外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是新中國外交的優良傳統和鮮明特點。

就拿美國國會衆議院議長佩洛西近期竄訪臺灣來說,很顯然這是美國政府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赤裸裸挑釁,惡意製造臺海地區緊張局勢。中方第一時間對此表示強烈憤慨和堅決反對,這完全合情、合理、合法。在涉及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大是大非問題上,沒有一個國家會妥協退讓。中國不主動惹事,但也不怕事,一旦惹到我們頭上,中國必然會堅定反擊!

引入新鮮血液將爲金磚、上合帶來新活力

環球時報:俄羅斯總統普京此前表示,正在研究以金磚國家貨幣爲基礎,建立國際儲備貨幣的可能性。媒體認爲俄羅斯此舉是爲了打破美元在國際金融結算中的霸權地位。您怎麼看這一問題?

張漢暉:普京總統的話道出受到美西方制裁打壓國家的心聲。近年來,以美國爲首的某些西方國家將金融體系政治化、武器化、意識形態化,打着“民主”“人權”“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等旗號,在國際關係中動輒揮舞制裁大棒,大行單邊主義和強權政治之道,對中國、俄羅斯、古巴、朝鮮等國家發動一輪又一輪非法單邊制裁,嚴重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能源、糧食安全等造成巨大沖擊,整個國際社會都不得不爲美西方肆意妄爲的單邊制裁埋單。

美西方單邊制裁是“迴旋鏢”,不僅加劇其國內通貨膨脹和經濟危機,而且動搖世界對使用美元結算體系的信心,加速全球去美元化進程。以金磚國家爲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正在推動世界貿易組織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進行必要改革,共同捍衛多邊貿易體制,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今年6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成功舉行,形成一系列開創性、引領性、機制性成果。金融合作是金磚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金磚國家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一致反對任何形式的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正在圍繞新開發銀行、應急儲備安排機制、本幣結算、反制裁等領域開展進一步合作,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包容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

環球時報:目前金磚和上合組織都在進一步擴大“朋友圈”。您怎麼看這一現象?

張漢暉:習近平主席指出,金磚國家不是封閉的俱樂部,也不是排外的“小圈子”,而是守望相助的大家庭、合作共贏的好夥伴,應該推進擴員進程。

隨着金磚和上合組織影響力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國家紛紛提出希望加入金磚機制和上合組織,或以不同形式參與“金磚+”“上合+”模式合作,兩機制“擴員潮”呈現出積極態勢。引入新鮮血液將爲兩機制合作帶來新活力,也將提升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影響力。

環球時報:當今世界,全球治理體制變革正處在歷史轉折點,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完善已是大勢所趨。您認爲廣大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在聯合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更加公平、公正方面發揮着怎樣的作用?

張漢暉: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國際形勢更加複雜動盪,全球發展遭遇嚴重挫折,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存在,國際社會對於可持續和平與可持續發展的呼聲更加強烈。習近平主席從全人類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出發,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主張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維護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爲破解“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的時代之問提供了中國方案。

廣大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發展壯大,帶動了國際格局調整的速度、廣度、深度,正全方位改變世界政治經濟版圖,推動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向多極化不斷發展。中方願同國際社會其他成員一道,攜手構建以合作共贏爲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構建全球發展共同體和全球安全共同體,推動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共同建設更加繁榮穩定、公平公正的世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