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首日,一批基於大數據分析、決策系統下的防疫機器人紛紛亮相。擁有多項AI專利是這些機器人的共同點。

“這一咽拭子核酸採樣機器人通過人類仿真‘機械臂’來模擬核酸採樣全流程,可以在28秒內完成1次自動採樣工作,從掃碼、採樣、樣本存儲到放置完畢共約2分鐘。”該機器人研發團隊、上海非夕科技相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表示,僅機械臂本身就有170餘項專利,發明專利的比例超過9成。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與其他機械臂不同的是,上述機械臂7個轉軸(包括手指末端)均有獨立力控傳感器。“這就使得機械臂在採樣時,可以通過力控傳感器探出採樣棉籤在口腔左右的位置、並實時校正調整,做到採樣精準,而機械臂全程無二次接觸,這可以避免交叉和二次感染。”

該機器人每日最大可完成核酸採樣人數約720人。“預計年內我們可以將這款咽拭子核酸採樣機器人完成三類醫療器械報證,隨後陸續投放至各社區、園區。”上述負責人補說。

據悉,上海AI專利申請量已超4.5萬件,處於全國各省份前5名,且趨勢逐年遞增。同時,上海今年7月在AI領域的發明專利同比增速達到12.6%。在AI專利獲得企業主體中,眼控科技、商湯科技、寒武紀等企業排名靠前。

“從人臉識別到健康碼的識別,我們已經將速度提升在0.15秒內,這也屬於國內領先水平。”商湯科技“數字哨兵”便捷通行系統產品負責人田士民告訴記者,這取決於強大的AI算法和算力。

商湯科技這一“數字哨兵”便捷通行系統集佩戴口罩識別+人體測溫+健康碼覈驗+疫苗接種查詢+核酸結果查詢+電子證照功能於一體,近期還在系統上增加了抗原結果查詢新功能。

田士民說,下一階段,針對防疫需求,商湯科技會將“數字哨兵”便捷通行系統以及相關機器人產品設計得更輕量化。“屏幕尺寸會進一步縮小,以此來節省液晶屏成本;設備也可以進一步手持,場景也將從原先的辦公樓宇、產業園區、機場等拓展到更多移動、戶外的場景。”

此外,記者注意到,一些機器人也正向基層醫療機構滲透、鋪設。“我們的門診服務機器人目前正在上海普陀等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可實現醫療諮詢、無接觸掛號、智能導診等服務。”萬達信息智慧醫衛中心相關負責人翁啓穩對記者表示,這一機器人的相關AI專利已達70多項,醫療專業領域的語義識別是其中的難點。

“目前這一機器人研發所涉及的AI專利涵蓋了語音識別、語義理解,語音合成、虛擬形象驅動等核心技術;而這些技術也最終需要結合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實際業務場景,來不斷迭代、應用。” 翁啓穩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