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據報道,私募大佬但斌旗下有3只產品觸及預警線,市場一片譁然。但斌旗下產品虧損的原因究竟如何無人知曉,但本欄想說的是,A股已經出現明顯的結構性行情,此種行情下最大的特點就是,只有少數買對板塊的投資者能賺錢,包括各種投資大佬。也正因如此,類似但斌這樣曾經有着優秀業績的私募大佬也很難成爲常勝將軍,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也要注意這點,不要被某一次的輝煌業績所迷惑。

在股市,最好要低調,股市的波動更像是布朗運動,誰也說不出個準譜,各種“一哥”“一姐”“股神”,能夠保持到現在的幾乎沒有,其實道理很簡單,真正能持續賺錢的早就在悶聲發財了,不斷站出來指點江山的人,大多都以成名爲首要目的。

這其中有市場的因素,但也有中國基金行業自身的問題。中國的基金行業,投資者一般只關心收益率水平,兩隻基金哪個好,只需一個指標就能斷定,即過往業績的優劣,於是基金經理的任務也就很簡單明瞭,即使用全部資金追逐漲幅最大的股票或者板塊,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收益率排在前面,也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資者,自己才能成爲所謂的“一哥”“一姐”。

但這樣的比較真的科學嗎?追求過高的收益率,必然要承擔過高的投資風險,假如基金經理在追逐熱門股時能夠未雨綢繆,提早開設股指期貨套保空單,又或者在股市上漲到高位之後隨着股指的上漲不斷減持股票,並最終將倉位下降到接近於零,那麼基金也就不會出現太大幅度的虧損。

值得注意的是,A股目前呈現典型的結構性行情,指數波動可能並不大,但多數個股處於連續下跌的過程中,只有極少數的熱門板塊在某個時間段內能夠出現較強的賺錢效應,這就意味着,無論是但斌還是其他投資大佬,只要一次沒踩對板塊節奏,那麼就可能面臨不小的虧損,這也是本欄說以後很難出現常勝將軍的原因。

這次但斌的虧損,媒體報道說是因爲投資美股不利,但事實上,美國股市有非常完善的股指期貨系統,但斌完全可以通過買入美股的同時開立股指期貨空單,以便迴避股市整體下跌的系統性風險。

回到基金投資者,在選擇基金時儘量不要只看基金淨值增長率,也要多關注一下其他信息,例如基金前十大重倉股,能夠看出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看看基金倉位的變化情況,能夠看出基金經理的倉位控制特點,這一關注點對於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同樣適用,如果基金經理對於收益率永遠爭第一,這樣的基金風險相對也比較高。

在本欄看來,資本市場從來不缺天才,但真正的大贏家往往都會非常低調,整天高調宣傳自己觀點的人都是爲了博眼球。

北京商報評論員 周科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