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嵐 見習記者 李如是

2022年9月1日,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首場論壇——2022汽車資本論壇“雙碳未來,智能汽車加速”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本次論壇由《證券日報》社與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聯辦、中信證券和中歐智能網聯汽車分會協辦。論壇圍繞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變革趨勢展開探討,多位國內智能駕駛領域頗具影響力的企業領袖、知名投資人、業內專家、專業媒體參會。

在論壇中以“誰將主導智能座艙形態?”爲主題的一項圓桌探討上,北京經緯恆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範成建提出,智能座艙多功能集成已成確定趨勢,但是如何集成,技術和應用如何組合,算力目標如何達成都有多種實現路徑,這延伸出的萬千變化構成了智能座艙發展藍圖的“萬花筒”。

在汽車產業智能化、網聯化和電動化的發展潮流和趨勢下,人機交互一直是一個重要的競爭點,而汽車的人機交互載體就是智能座艙。這是一個比消費電子產品更加複雜的交互界面,包含很多創新點。

當自動駕駛時代來臨,智能座艙將迎來發展新機遇。範成建表示:“在一定程度上二者關聯緊密,伴隨自動駕駛形態的發展,智能座艙也出現相應變化。自動駕駛技術逐漸落地的過程中,首先,整車形態可能發生變化;其次,由於不再需要駕駛,車內空間的變化會促進座艙設計的變化。”

“從娛樂方面來看,對於汽車以外的交通工具,如高檔豪華的火車、郵輪,在不需要駕駛、不需要關心行駛情況的條件下,休閒娛樂的場景需求隨之出現,將有多種娛樂場景可以在交通工具上實現。在這樣一些特殊場景下,乘客可能會在交通工具上停留比較長的時間,智能座艙由此受益且發生相應變革。”範成建表示。

今年,智能座艙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對於智能座艙而言,對車外環境的感知,如何更好地識別車內乘客,以及人車交互三個方面集中體現了我們說的‘智能’。”範建成認爲,“首先,智能座艙對環境的感知是智能化的關鍵體現。不論相機還是激光,都能通過車外傳感器,將感知到的環境顯示在座艙上;另外,艙內感知等AI技術也是智能座艙的創新點。不同的人坐車裏,可提供不同的駕駛體驗。”

關於智能座艙的芯片算力問題,範建成表示,現在還難以預估多少算力能夠滿足消費者對於智能駕駛產品的想象。在範建成看來,當前有兩種不同的發展觀點:一種是既做消費電子,又做汽車芯片。一旦研發成功,可能影響整個產業鏈的發展,技術進步全面短板少。類比手機的話,幾十T的算力就可滿足手機的發展需求;但對於智能汽車產業而言,這個算力存在不確定性。

另一種發展方式是把座艙和自動駕駛進行融合。在兩個系統融合的基礎上,幾百T甚至上千T的算力目標,都能比較輕鬆地達成。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智能座艙多功能集成已成趨勢,有很多創新和創意快速落地,但並非立即就能在座艙上實現集中。“單獨的或者幾個創新技術的應用不需要那麼強的算力就可以實現。所以有趣之處就在於,智能座艙在多功能集成這一確定性的發展方向上,存在萬千變化,可能出現非常多不同技術和應用的組合形式。”範建成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