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馬宇薇

9月1日,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服貿會)首場論壇——2022汽車資本論壇“雙碳未來,智能汽車加速”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本次論壇由《證券日報》社與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聯辦、中信證券和中歐智能網聯汽車分會協辦。

未來黑科技CEO徐俊峯表示,汽車智能化的核心是自然、合理的人車交互方式,HUD(平視顯示系統)可以滿足駕乘者對駕駛安全感、科技感、沉浸式駕駛、車內外環境互聯互通等方面的需求,所見即所得的特性將給智能座艙帶來新生態。

在徐俊峯看來,中控大屏參考移動端交互,並不符合人眼生理特性。如果有HUD這樣一個產品,就能替代儀表、替代90%中控屏幕的功能,可以讓駕駛者無論看導航還是儀表還是輔助駕駛,都可以對道路有掌控,更符合視覺生理特點,這就是HUD的一個底層邏輯。

而對於“HUD取代中控”這一觀點,徐俊峯表示,雖然HUD從理論上來講完全可以取代中控,但結合自動駕駛技術更迭來看,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中控大屏仍有存在的必要,用以承接車內控制域設置的人車交互需求。

圍繞着汽車智能化的發展要素,HUD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韌性。徐俊峯認爲:“未來高精度地圖和數字孿生以及整個互聯網生態會往3D化的方向發展。開車行駛在道路上,車載AR基於3D定位和高精度地圖爲我們進行POI信息推送。未來車內沒有任何儀表盤,也沒有中控大屏,所有的車輛信息都通過HUD投射在擋風玻璃上,車載操作系統會掌握和存儲用戶的一切行爲數據,根據用戶的喜好進行定製化推薦,推送的內容更精準匹配用戶需求,用戶不會覺得被打擾,體驗感也會更好。”

關於“HUD能否取代儀表”這一爭議,徐俊峯表示,HUD不僅在功能上可以完全取代儀表,在人因學研究和交互設計的角度來看也更具邏輯合理性。

徐俊峯認爲,從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來看,互聯網的發展最終希望做到一個閉環生態,這也是智能汽車的底層發展邏輯。隨着自動駕駛技術進一步推進,用戶將不用再耗費大量的精力在駕駛行爲上,人車的交互將不再僅僅是駕駛,而是涵蓋處理工作、視頻會議、學習、購物、看電影等更多場景,而這一切都可以利用全車窗HUD來實現,甚至還可以實現與車外環境的互聯互通。

徐俊峯表示,在芯片和操作系統的融合下,未來智能座艙內的人機交互界面或只存在一塊屏幕,儀表盤、中控屏、副駕屏幕將全部整合在一起,由一個域控制器和統一的操作系統驅動。HUD抬頭顯示技術的發展,使車機信息的傳遞超越了顯示屏的侷限,避免了駕駛員的目光離開路面,增加了駕駛的安全性。未來,HUD將集成儀表盤和中控屏幕成爲車內交互的主界面,從選配走向標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