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唐婧 北京報道

9月2日,在2022年服貿會金融服務專題展期間,“2022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在北京首鋼園舉行。論壇上,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周亮、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方星海、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兼新聞發言人阮健弘、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鄭薇出席並致辭,講話內容主要圍繞防控金融風險、貨幣政策、保交樓、對外開放等熱點問題,透露出很多重要信息。

周亮:保證房地產融資平穩有序 支持地方保交樓、穩民生

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表示,要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要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在保持經濟大局平穩前提下,有序處置風險,穩妥化解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支持地方發行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積極地應對不良資產的反彈,完善大型企業債務風險監測和處置,保證房地產融資平穩有序,支持地方保交樓、穩民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強化金融立法和制度建設,推進監管大數據平臺建設,優化監管協同機制,提升監管效能。

對外開放方面,周亮表示,堅持開放發展理念,服務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具體而言,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構建公平、公開、透明、穩定可預期的政策環境,完善制度規則,加快向高水平、制度型開放轉變;立足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依託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高質量金融資源要素,提高質量效益,在財富管理、健康養老、消費金融等領域,歡迎高水平、專業化的外資機構來華展業。

普惠金融也是銀保監會接下來的工作重點。周亮指出,要引導銀行保險機構,強化小微企業和三農金融服務,有效滿足新市民的創業就業,購房安居等方面的金融需求,做好金融幫扶,促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強穩企紓困,主動做好有關困難行業的融資安全。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加快發展和完善健康保險,更好地發揮保險在防災減災中的積極作用,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提高全社會金融素養。

方星海:將推動香港上市的外國公司納入滬深港通標的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論壇上表示,證監會高度重視兩地資本市場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推動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不斷邁進。支持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下一步,證監會將會同有關部門和香港金融管理部門推出以下三項擴大兩地資本市場務實合作的新舉措。

一是擴大滬深港通股票標的,推動將符合條件的、在香港上市的外國公司和更多滬深上市公司股票納入標的範圍。這裏的核心是,要推動將在香港上市的外國公司,而不是中國公司,也不是香港公司,納入滬深港通標的。這樣有助於香港吸引更多的、全球其他地方的企業來香港上市,是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作用的一項重要舉措。

二是支持香港推出人民幣股票交易櫃檯,研究在港股通增加人民幣股票交易櫃檯,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三是支持香港推出國債期貨,加快推動境內國債期貨市場對內對外開放,實現兩地協同發展。

阮健弘:沒有過度刺激 爲後續貨幣政策調控預留了空間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兼新聞發言人阮健弘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延續恢復發展的態勢,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取得新成績,同時也面臨一些挑戰,需要進一步發揮金融的支持作用,鞏固經濟恢復發展。

第一,繼續營造合理充裕的流動性環境。新冠疫情以來,中國實施正常的貨幣政策,沒有過度刺激,爲後續的貨幣政策調控預留了空間。

當前,消費價格上漲相對溫和,也爲貨幣政策的調控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貨幣政策要進一步做好跨週期的調節,保持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助力經濟發展。同時,也密切關注國內外的通脹走勢,不搞大水漫灌,不超發貨幣,保持物價水平基本穩定。

第二,持續完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體系。首先是繼續豐富和完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箱。長期工具要注意建立健全長效機制,階段性工具要加快落實已確定的政策。其次是堅持激勵相容。央行資金要充分地發揮撬動作用,引導金融機構的資金配置,並強化激勵約束,確保精準滴灌。最後是加強與總量工具的統籌協調。結構性政策工具兼具總量和結構性的雙重功能,具備基礎貨幣的投放能力,需要與總量工具協調配合,共同維持流動性的合理充裕。

第三,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利率市場化改革要進一步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穩定銀行的負債成本,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匯率市場化改革要增強人民幣匯率的彈性,加強預期管理,發揮匯率的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的自動穩定器的功能。人民幣國際化要堅持在市場主導的基礎上完善人民幣跨境使用的制度安排,增加政策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同時,不斷健全金融監管體系,提高監管能力,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着力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力度和質效,兼顧短期和長期,經濟增長和物價穩定、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支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鄭薇:我國市場對外資仍然保持較強的吸引力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鄭薇表示,今年以來,直接投資保持較高水平淨流入。當前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並繼續吸引直接投資和中長期資產配置爲目的的資金流入。2022年上半年,我國直接投資淨流入749億美元,其中來華直接投資淨流入1496億美元,顯示我國市場對外資保持較強的吸引力。

鄭薇指出,今年以來,我國外匯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呈現出較強的韌性。一方面,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上半年貨物貿易直接投資等基礎性國際收支順差繼續發揮主導作用,促進國際收支實現自主平衡,其中經常賬目順差是1691億美元,與同期國內生產總值之比1.9%,繼續處於合理的均衡區間。當前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總體穩定,境內外匯供求保持基本平衡。

另一方面,貿易發展質量穩步提升。面對複雜的內外部環境,我國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地見效,貨物貿易進出口呈現出較強的韌性,2022年上半年,我國高附加值產品出口表現突出,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均保持增長。同時,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連續多年保持全球第二位,生產性服務2010到2021年進出口年均增速爲9.8%,逐漸成爲引領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的重要力量。

接下來,外匯管理部門將積極推出並紮實落實有利於穩定經濟大盤、服務實體經濟的政策措施,進一步深化外匯領域改革開放,推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同時,加強外匯收支形勢的監測和分析,不斷完善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和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的框架,維護外匯市場的穩健運行和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作者:唐婧 )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