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答記者 凌晨 西安報道

8月31日,中共陝西省委“中國這十年·陝西”主題新聞發佈會在西安舉行。陝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國中作主題發佈並回答記者提問,陝西省委副書記、省長趙一德回答有關提問。

發佈會現場,劉國中重點介紹了陝西十年來在經濟高質量發展、改革開放、特色現代農業建設、生態環境質量轉變、文化建設、民生保障和社會建設等七大方面重點工作成效。

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陝西生產總值爲1.41萬億元。劉國中介紹道,目前,陝西生產總值增加到2021年的2.98萬億元,年均增長7.3%,經濟總量和人均GDP實現翻番。

同時,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科技創新實力持續增強。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3月,陝西省全面啓動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構建從研發到孵化再到產業化的科創系統,舉全省之力試圖將秦創原打造爲陝西創新驅動的總源頭。

劉國中表示,秦創原建設帶動創新驅動發展正在做強成勢,基礎設施體系不斷完善,關中、陝北、陝南區域協調發展成效明顯。

數據顯示,陝西縣域經濟年均增長7.7%,城鎮化率提高13.9個百分點。煤炭產量居全國第三,約60%的煤炭和天然氣外運保供,爲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這十年,陝西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建設取得新突破。”劉國中在發佈會現場指出,800多個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掌上好辦”,實有市場主體增長3倍多,近五年上市企業增量接近前三個五年增量之和。

官方統計顯示,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綜合排名居全球前50位,去年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量佔全國1/4。陝西自貿試驗區30多項改革試點經驗在全國推廣,進出口總值年均增速高於全國14.4個百分點。

此外,陝西特色現代農業建設在過去十年中也發生了巨大轉變。劉國中介紹道,陝西糧食產量實現“十八連豐”,總產和單產均創新高。楊凌“國家隊”持續引領我國乾旱半乾旱地區現代農業發展。

目前,陝西肉羊肉牛、家禽、蔬菜、食用菌、茶葉、紅棗、核桃等全產業鏈加快形成,設施農業產值突破千億元,羊乳製品佔國產市場份額85%,蘋果、獼猴桃產量居全國第一,世界每7個蘋果、全國每4個蘋果中就有一個來自陝西。

劉國中表示,過去十年陝西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據悉,秦嶺陝西段生態環境優良等級面積達99%,主要河流優良水體佔比超過九成,承擔南水北調中線工程70%水量的漢江、丹江,水質始終保持II類以上,實現了“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同時,陝西空氣質量達到實施國家新標準以來最好水平,生物多樣性實現恢復性增長。

文化建設方面,劉國中表示陝西持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三秦大地生根開花,一批精品力作獲得茅盾文學獎、文華大獎等獎項。

官方消息顯示,陝西文化項目建設也取得重大進展,目前國家版本館西安分館建成開館,全國首座考古學科博物館對外開放。

值得一提的是,陝西民生保障與社會建設十年間發展亮點紛呈。比如“小木耳、大產業”式的特色產業加快發展,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提前整省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區)評估驗收等。

十年間,陝西8所高校、20個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名單,緊密型醫共體讓羣衆享受到優質可及的醫療資源,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形成,交通出行等領域“小切口”改革受到羣衆歡迎,社會治安滿意率達到歷史最好。

整體來看,陝西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1%和9.9%,56個貧困縣全部摘帽,46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作者:凌晨 編輯:陳潔)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