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都人口出現26年來首次下滑。

日本的人口隱憂再次加重。

日本厚生勞動省最新公佈的人口半年報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1月至6月),日本新生兒數量爲38.49萬人,比上一年同期減少2萬餘人。這一數字爲2000年以來最低值,首次低於40萬人。

厚生勞動省此前時候公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日本新生兒數量僅爲81.16萬人,是1899年有統計以來出生人口最少的一年,降幅遠超預期。

日媒預測,按照當前的增速,今年日本新生兒人口數將繼續探底,跌破80萬人口大關近在眼前。對此,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稱,出生率減少“可能動搖日本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基礎”,他承諾把解決這一問題作爲政府的首要任務。

新生兒數量降幅快於預期

日本政府曾在2017年估算,2027年日本新生兒出生數或跌至81萬。日本厚生勞動省下屬的人口問題研究所曾經公佈的“未來人口推算”顯示,日本的出生人口數跌破80萬人將會發生在2033年,2046年跌破70萬人,2058年跌破60萬人,2072年跌破50萬人。

但現實卻是,2021年時日本社會的新生兒出生數就已不足81.5萬人。日媒認爲,今年全年,日本新生兒出生數跌破80萬是大概率事件,這也就意味着,與政府以及智庫的各種預期相比,當前日本社會的少子化速度至少“快”了6年。

日本新生兒數量高峯出現在1973年,當時達到了209萬,此後逐年下降。

前述數據還顯示,去年日本的總和生育率,即平均每名育齡婦女生育子女數,降至1.3。根據聯合國《2022年世界人口狀況》,韓國的總和生育率當前在全球範圍內最低,爲1.1。而聯合國上述報告認爲,2.1的總和生育率是維持代際更替、人口穩定的基本條件。

從育齡女性的年齡段來看,30至34歲女性共生育29.2萬人,數量最多;40至44歲女性共生育2.8萬人,較上一年增加617人,是唯一生育數量增加的年齡段。與此同時,2021年日本登記的結婚數量約爲50萬對,較上一年減少2萬多對,創二戰後最低紀錄。

人口“常青樹”吸引力不再

少子化趨勢的延續,直接“拖累”了日本人口總數。日本總務省官網出最新公佈的截至2022年1月1日的日本人口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月1日,日本人口爲1.23億人,較上年同期減少約62萬人,自2009年達到頂峯後,連續13年出現人口下降。

就具體地區來看,東京都、神奈川縣以及大阪府是日本人口最集中的三大區域。其中,東京都人口約爲1327萬,其次是神奈川(899.3萬)和大阪(855.7萬)。東京都、神奈川縣、大阪府以及同屬於首都圈的愛知縣、埼玉縣、千葉縣、兵庫縣,再加上北海道,這八大區域集中了日本一半以上(50.59%)的人口。

不過,從人口變化來看,此次僅沖繩縣一地人口出現增加,埼玉縣、千葉縣、東京都、神奈川縣的人口均比前一年減少。尤其是東京都,當地人口出現了26年來的首次下滑。上一年年東京都一地的人口約爲1329萬。

日媒認爲,疫情下東京的企業逐漸普及遠程辦公,因此,員工轉移到鄰近縣市等地的動向日益明顯。此外,東京都地區的高房價也成爲“攔路虎”。根據日本不動產經濟研究所(REEI)最新公佈的資料,2021年東京及其周邊地區新建公寓房價創下31年新高,平均單價達6260萬日元,超過1990年左右創下的6123萬日元的紀錄。

日媒感嘆道,東京都是通常被視爲日本人口的“常青樹”,每年吸引大量人口湧入,“連東京的人口也開始下滑,代表着日本人口下滑將進一步加速”。

將設“兒童家庭廳”

其實,爲刺激人口增長,從根本上解決低生育率問題,歷屆日本政府一直“很努力”。

2003年,日本發佈《少子化社會對策基本法》,明確提出要加強托育政策。2019年10月開始實施免費幼兒園入園和託兒所入托,並推出向低收入新婚家庭發放補貼,以及將不孕治療納入醫保等一系列措施;2020年12月,甚至還啓動了一項“人工智能配對計劃”,來幫助婚介所爲年輕人尋找更合適的對象。

如何“跑贏”快於預期的人口降幅,已成爲開啓“黃金三年”執政的岸田新政府的首要重任。日本中央大學教授山田正弘認爲,與二戰後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相比,日本的社會價值觀只有微小、漸進地變化,“影響出生率的因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是鼓勵生育的政策”。

不過,根據經合組織(OECD)的調查顯示,2021年,日本用於育兒的支出佔該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79%,不到法國(3.6%)的一半;經合組織成員的平均水平爲2.34%。山田正弘表示,如果日本想在鼓勵生育方面與歐洲國家相提並論,就要投入更多預算。

目前,岸田政府已經決定2023年4月前成立新政府機構“兒童家庭廳”,並表示將實現以兒童爲中心的社會,推進措施以“使有關預算增加一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