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本報記者傅碧霄 北京報道

支付巨頭銀聯商務加速整合旗下支付牌照。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發佈的信息顯示,北京銀聯商務有限公司(下稱“北京銀聯商務”)90%股權掛牌轉讓,轉讓方爲銀聯商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銀聯商務”)和北京京融信達數據系統有限公司(下稱“京融信達”)。信息披露起始日期爲8月29日,期滿日期爲9月26日,轉讓價格爲3.46億元。

關於銀聯商務轉讓旗下支付公司股權的原因,銀聯商務內部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銀聯商務積極響應2021年1月人民銀行《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徵求意見稿)》的相關監管要求和精神,進一步聚焦主業,主動整合旗下類金融控股子公司,並主要採用了包括“股權出讓”、“收購合併”等方式開展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爲了與股東銀聯商務進行整合,去年以來,銀聯商務旗下多個支付公司主動申請牌照中止續展審查,其中就包括北京銀聯商務。

轉讓北京銀聯商務

北京銀聯商務成立於2002年7月10日,註冊資本1億元。其支付牌照業務類型包括銀行卡收單(北京市)、預付卡受理(北京市)、互聯網支付(全國)。

該公司由銀聯商務持股75.5%,京融信達持股14.5%,北京世冠方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北京建投科信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各持股5%。

而此次的轉讓方正是銀聯商務和京融信達,雙方所持股權擬全部轉出。

同時,北京銀聯商務有限公司相關資產、負債及相關權益也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轉讓底價爲6605.95萬元。要求意向受讓方爲依法設立、有效存續且在北京地區具有銀行卡收單業務業務資質的企業法人或其分公司。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還披露了北京銀聯商務的財務數據。

2020年,北京銀聯商務營業收入1.17億元,淨利潤4764萬元。截至2021年8月底,北京銀聯商務營業收入7431.69億元,淨利潤3588.17萬元,資產總計5.18億元,總負債3.63億元,淨資產1.55億元,評估價值爲3.85億元,轉讓標的對應評估值爲3.46億元。

與此同時,銀聯商務參股的另一家支付公司北京數字王府井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數字王府井”)的股權也在轉讓之中。8月29日-9月26日,數字王府井40%股權在北京產權交易所進行轉讓。轉讓底價爲7324萬元,轉讓方爲北京東方文化資產經營有限公司。

數字王府井成立於2001年4月,註冊資本1億元。除北京東方文化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外,數字王府井的另一個股東就是銀聯商務,持股60%。

2021年12月,銀聯商務也將所持的60%股權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轉讓底價1.092億元,信息披露結束日期爲今年9月7日。

數字王府井2021年營業收入爲7691.49萬元,淨利潤爲865.4萬元,截至今年7月末,數字王府井資產總計3.43億元。

牌照整合

《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徵求意見稿)》規定,同一法人不得持有兩個及以上非銀行支付機構10%以上股權,同一實際控制人不得控制兩個及以上非銀行支付機構。

上述銀聯商務人士還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一段時期以來,公司陸續接觸了數十家意向受讓方。在掛牌交易流程完成後,公司將嚴格依據人民銀行對支付機構的監管要求,履行主要出資人、實際控制人、公司名稱等變更申請申報程序,最終結果以人民銀行公告公示信息爲準。整合過程中,公司及相關子公司也將及時、持續做好客戶告知與溝通工作,確保客戶的靜默遷移、業務延續、資金安全、市場穩定,繼續爲廣大客戶提供優質服務。”

銀聯商務提供以銀行卡收單、網絡支付爲基礎的綜合支付服務。銀聯商務的業務類型包括全國範圍內的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預付卡受理。有效期至2026年5月2日。此外,銀聯商務還可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和“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

Nilson Report發佈的亞太地區收單機構排名顯示,銀聯商務自2013年度以來連續8年收單交易金額排名榜首,自2017年度以來連續4年收單交易筆數排名榜首。截至2022年6月末,銀聯商務累計服務商戶數量超過2300萬家,累計鋪設終端超過3700萬臺。

國內大型的非銀行支付機構,銀聯商務旗下有多個參股控股的支付公司。2021年以來,銀聯商務加快了牌照整合的步伐。

因爲與控股股東銀聯商務開展整合工作,在2021年5月的一輪支付牌照續展中,北京銀聯商務、數字王府井,以及廣州銀聯網絡支付有限公司都向央行提交了中止續展審查申請。出於同樣的原因,在2021年12月的支付牌照續展中,銀聯商務參股的寧波銀聯商務有限公司、深圳市銀聯金融網絡有限公司也被中止審查。不過,支付公司在中止審查期間可繼續開展業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