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3日電(劉歡)2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閉幕。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等法律案。反電信詐騙領域取得新進展,有哪些值得關注?電信詐騙迷人眼,應該如何加強防範?

涉及面廣、涉案金額多,電信詐騙層出不窮

隨着信息技術和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電信詐騙也在更新迭代,犯罪分子盯上了多個領域。今年4月,最高人民檢察院發佈了10件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及關聯犯罪典型案例。這些案例涉及虛假投資理財、虛假保健品銷售等多個方面。

例如,打着網絡遊戲交友的名頭進行詐騙。

2018年8月至2019年4月,劉某峯等37人以結成網絡遊戲情侶爲名,通過發送虛假的機票訂單信息、共享位置截圖等方式騙取被害人的信任,引誘玩家高額充值,騙取錢款共計人民幣189萬餘元。

公民個人信息是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基礎工具,最高人民檢察院公佈的案件中,就有電信行業“內鬼”利用職務之便行騙。

2019年12月,電信部門代理商和勞務公司內部人員相互勾結,利用工作便利,非法採集務工人員身份證、人臉識別信息激活手機卡,並用於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涉及68起案件,共計人民幣284萬餘元。

此外,今年5月,公安部還公佈了五類高發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刷單返利、虛假投資理財、虛假網絡貸款、冒充客服、冒充公檢法。

據瞭解,這五類案件在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中佔比近80%,成爲最爲突出的五大高發類案。其中刷單返利類詐騙發案率最高,佔發案總數的三分之一左右;虛假投資理財類詐騙涉案金額最大,佔全部涉案資金的三分之一左右。

“公民個人信息已經成爲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基本物料’,犯罪分子或是通過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註冊手機卡、銀行卡,以此作爲詐騙犯罪的基礎工具;或是利用這些信息對詐騙對象進行‘畫像’實施精準詐騙。”

最高檢第四檢察廳負責人此前曾表示,檢察機關將把懲治侵犯公民個人信息作爲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重點工作,將行業“內鬼”和職業團伙作爲重點從嚴懲治。

要將“亡羊補牢”變爲“未雨綢繆”

2021年10月19日,反電信網絡詐騙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

草案主要規定了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的基本原則,完善電話卡、物聯網卡、金融賬戶、互聯網賬號有關基礎管理制度,要求建立電信網絡詐騙反制技術措施,加強對涉詐相關非法服務、設備、產業的治理和其他防範措施建設,明確了法律責任並加大懲處力度。

今年6月,《反電信網絡詐騙法草案》進入二審。據瞭解,草案二審稿在預警防範、加大懲處等電信詐騙案的痛點、難點上精準出招。

二審稿不僅增加了金融機構、電信企業、互聯網企業和新聞媒體單位反電信網絡詐騙宣傳的相關義務和預警勸阻措施,還在“資金鍊”治理方面,將涉詐監測治理對象由銀行賬戶、支付賬戶,拓展到數字人民幣錢包、收款條碼等支付工具和支付服務。

兩次審議後,人大常委會在中國人大網上公開徵求意見,有12390位公衆提出了28406條意見。

綜合各方意見及要求,草案三次審議稿進行了修改,增加了對從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及關聯犯罪的人員,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記入信用記錄,並採取相應的懲戒措施等規定。

此外,草案還進一步加大對尚不構成犯罪人員的行政處罰力度,明確了電信網絡詐騙分子除依法承擔刑事責任、行政責任以外,造成他人損害的,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8月3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對反電信網絡詐騙法草案進行審議。

9月2日,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

據悉,《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將於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

民警提示:不聽,不信,不轉帳

根據公安部2021年12月公佈的數據,截至當年11月,全國公安機關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37萬餘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54.9萬餘名,緊急攔截涉案資金3265億元,攔截詐騙電話15.5億次、詐騙短信17.6億條,國家反詐中心APP累計向羣衆預警2.3億次。

天津市公安局民警、網絡安全領域大V“二喜警官”表示,電信詐騙是可預防的,事前防範十分重要,“不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和短信,不透露自己和家人的身份信息,不向陌生人轉賬。”他說,如果發現被騙要立刻報案,“這樣有利於追回錢款,降低損失。”

他向中新網介紹,目前對於刷單、“殺豬盤”類詐騙,不要相信“帶你投資”“用小利潤賺大錢”等誘惑話術、套路;對於冒充公檢法的詐騙,要明白公檢法各部門之間不會相互轉接電話,沒有騙子所謂的安全賬戶,更不會要求提供銀行卡和密碼等信息。

“二喜警官”特別提醒,部分行騙人還會專門要受害人在轉賬、接聽電話時獨處或者刪掉手機中的國家反詐中心App, “他們會說你已經被監控了,或者他們要你下載的軟件和反詐App是衝突的,不要相信,不要刪掉反詐軟件,轉賬前一定要找家人或朋友覈實和商量。”(完)

責任編輯:李科峯 ST030

相關文章